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2011“三农”三问:农民如何“打工种田不差钱”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1月09日10:13
  “三农”三问2011——

  回首2010,“三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实现粮食产量“七连增”、农民增收“七连快”,交出极不寻常的亮丽答卷,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根基,也为“三农”发展积累了经验。

  走进2011,增产增收站上高基数、面临高变数,“三农”困难之多 、压力之重、挑战之大前所未有。农业农村发展能否再续辉煌,事关大局,攸关全局。新年伊始,我们聚焦“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这三个“三农”热点问题,与读者一起展望2011,期待新年再上新台阶。

  2011年,“三农”发展在路上。
“米袋子”如何更充实?
全国粮食产量“七连增”
河南省省长 郭庚茂
山东省省长 姜大明
  黑龙江垦区鹤山农场正在进行玉米烘干存储作业,让丰收粮颗粒进仓。陆艳红摄(人民图片)

  中央再次强调“米袋子”重要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2011年“要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
河南勇担责任 确保粮食安全
河南省省长 郭庚茂

  河南是全国第一粮食大省,常年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10。保持粮食稳定增产,我们须臾不敢放松

  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的粮食生产寄予厚望。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保持粮食稳定增产,我们须臾不敢放松。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去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08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7年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稳定市场物价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农业资源约束加剧、自然灾害加重、通胀压力加大等挑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河南将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去年河南农民户均种植小麦的收益约为1400元,种粮比较效益非常低。如何提高种粮比较收益、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今年,我省将继续把财政支出的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总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提高。同时,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兑现机制;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强化抗灾减灾能力建设。河南农业灾害类型多、频率高、范围广、危害重。但农业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每年旱涝成灾面积占全部自然灾害成灾面积的80%左右,造成粮食减产40亿斤左右。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抗灾能力弱已成为影响粮食稳定增产的突出问题。从今年起,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大兴农田水利的历史机遇,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快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护耕地是关键。今年,我们将继续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确保耕地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5亿亩以上。

  提高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在土地资源难有较大增加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主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良种培育,争取在种子、种苗、设施育苗及植保等农业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确保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同时,加快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和区域适应性强的农机具,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粮油作物机械化,重点在玉米收割、水稻插秧等方面实现突破。

  (本报记者 罗 盘、曲昌荣整理)
山东毫不松懈 抓好粮食生产
山东省省长 姜大明

  山东既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消费大省。不管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农业和粮食的基础地位都不会改变

  粮食生产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事关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事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不管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农业和粮食的基础地位都不会改变。山东既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消费大省。保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既是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作为粮食主产省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0年山东在上半年遭遇洪灾、下半年连续干旱的情况下,依然夺得粮食生产大丰收,总产达到867.1亿斤,比上年增加3.8亿斤,历史上首次实现粮食连续8年增产,再创粮食产量新纪录。

  成绩面前,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山东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粮食生产抗灾能力还不强,靠天吃饭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影响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还不够强,粮食生产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种粮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强。

  山东人口大省的省情,要求必须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据2009年统计数据,山东全省总人口9470万人。作为人口大省,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干旱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省内粮食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不会改变。失去了粮食这个基础,工业化就失去了支撑,现代化进程就难以顺利推进。因此,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进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才能牢牢掌握谋划全局的主动权。

  从2011年开始,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五年发展时期。在新时期,继续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对于促进全省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维护改革发展大局至关重要。2011年,山东将紧紧围绕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全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实施,着力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粮食生产新跨越。初步计划目标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总产稳定在850亿斤以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主要对策措施有:

  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改造中低产田,着力改善粮食主产区生产条件,培肥地力,提升生产能力,建设高产稳产粮田;

  强化科技支撑,争取在增加粮食生产单位面积产量上有新提高;

  认真落实国家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进一步调动基层政府重农抓粮和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主动性;

  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的行政推动、部门跟踪指导,提高粮食生产科学管理水平;

  进一步抓好高产创建工作,认真研究推进高产创建活动的体制机制和标准规范,力争在推进整县、整乡创高产上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尽力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本报记者 徐锦庚整理)
今年粮食生产形势如何?记者深入一线倾听——
产粮大县的喜与忧

  本报记者 申 琳

  兴化,江苏里下河地区的产粮大县,连续8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县的殊荣。2010年粮食总产140.44万吨,实现了令人振奋的“七连增”。记者走进兴化的田间地头,感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也倾听到这个农业大县发展的隐忧。

  喜:粮食基础不断加力

  站在兴化钓鱼镇的万亩水稻示范田头,放眼望去麦苗青青。钓鱼镇农技站站长李德剑自豪地介绍:这块1.08万亩的示范田去年水稻单产全省第一,其中一块百亩攻关田水稻单产全国第一。

  兴化市委书记贾春林说,立足科技创新,加大农业投入,兴化探索产粮大县农业发展新路。

  为普及粮食高产技术,全市去年投入高产创建资金520万元,整合支农资金4000多万元,示范方面积达到38.34万亩,占到兴化耕地的1/5。市农业局局长吴存发说,高产创建带动了粮食增产,去年全市水稻平均单产625公斤。

  海南镇许马村2组村民许振喜由衷赞叹示范田的好处:“用的是良种,栽秧不弯腰、收稻不用刀、打药不要背、施肥不用催……”他种着兄弟两人16亩地,水稻亩产从1000斤达到1400斤左右。

  兴化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沙安勤介绍,为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兴化市积极推广高产、优质、多抗的稻麦良种,目前稻麦优质品种的普及率达到99%左右。

  “圩外浪花接浪花,圩内一片好庄稼”,站在兴化的高产示范田边看,沟渠纵横。沙安勤介绍,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化仅去年就投入支农资金2.1亿元,按照标准,农田3米一个导渗沟,250米一个生产河,30到50亩一个排水沟,5000亩左右还建有一个排涝站,涝渍灾害得以有效治理。“十二五”期间还要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

  忧:农业短板亟待补齐

  虽为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兴化农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却只有13%,不锈钢制品、精密铸造才是兴化的两大支柱产业。地处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苏中地区,兴化在工业和农业发展如何协调上面临很现实的艰难选择。

  近年来,在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兴化的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不降反增,兴化难道没有发展工业的压力和冲动?贾春林说:“工业和农业之间有一个黄金分割点,不是说工业发展得越多越好,也不是说粮食产区就不能发展工业。这个黄金分割点究竟在哪里,我们要通过实践来探索。”

  兴化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宜工则工、益农则农。围绕优质稻米、红皮小麦和啤酒大麦三个特色优势作物,兴化实施了粮食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建起省级粮食生产基地35个,面积达180万亩。

  粮食连年增产,而耕地资源有限,再加上里下河地区低洼的地势,极易发生涝渍灾害。“七连增”之后,兴化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愈加突出。

  贾春林坦言,种粮产生不了税收,国家应该探索从财税体制上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补偿,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和奖补资金,加大对粮食主产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
“菜篮子”如何更丰盈?
1月4日,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菜农将刚抢摘的蔬菜装车,运往城市。秦 刚摄
图中数据由农业部提供宋 嵩制
  小小“菜篮子”,不仅关系着群众生活,关系农民的腰包,还关系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去年以来,“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农产品价格相继上涨,“菜篮子”似乎变得沉重起来。保供给、稳菜价,各级政府齐心协力,稳定物价初见成效。

  新的一年,“菜篮子”工作依然不轻松。针对农产品总体供给偏紧、部分品种短缺的紧迫问题,如何协调好政府、市场、农民的关系,进一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让“菜篮子”更丰盈,拎起来更轻松,仍然是今年面临的新课题。
市长怎么办?
一手抓“菜园子” 一手抓菜市场
河北省石家庄市市长 艾文礼

  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统筹做好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生产供应。一手抓“菜园子”,一手抓菜市场,全力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努力让农民增收入、让市民得实惠

  “菜篮子”工程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石家庄市是全国蔬菜生产大市,每年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近年来,石家庄市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统筹做好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生产供应,“菜篮子”市场淡旺季调节、应对突发性天气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根据中央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要求,石家庄市围绕“保生产、保供应、保安全”的目标,及时研究出台了实施意见,坚持一手抓“菜园子”,一手抓菜市场,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采取六大举措,全力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努力让农民增收入、让市民得实惠。

  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从源头保障市场供给。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推动蔬菜标准化、无公害、规模化生产。这几年全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突出抓好京石、石德铁路沿线和省会城郊区域“两沿一区”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建设。2011年在此基础上,以更大的力度创建蔬菜标准园区,力争全市瓜菜面积在去年230万亩的基础上,再增加20万亩,达到25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1100万吨以上。

  改善流通设施条件,确保销售畅通无阻。2011年围绕蔬菜产销对接,在去年实施6个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项目、2个农超对接试点项目,建设60个标准化菜市场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广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模式,促进蔬菜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政策,保障鲜活农产品车辆快速通行。继续完善以10家大型流通企业为依托,以256家连锁超市为销售终端的突发事件应急商品投放网络,有效增加市场供给和商品直采率。在公路沿线设立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专用道口,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

  提高产销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一方面支持带动面广、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菜篮子”基地建设,提高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011年石家庄市将选择20—30个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并引导按种植计划、品种供应、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品牌销售“五统一”模式规范运作,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放心。围绕打造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的目标,全面加强蔬菜市场监管,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质量监管、诚信经营四个体系,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追溯、召回、退市四项制度,落实各级政府领导、职能部门监管、市场单位主体三种责任,突出抓好源头监管和市场准入两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强化信息体系建设,确保餐桌消费充足、生态、安全。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建立覆盖主要蔬菜品种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本报记者 王方杰整理)
市场怎么看?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总经理时来滨——
降流通成本需供应链瘦身
本报记者 马跃峰

  流通环节占比高,原因之一是对待蔬菜运输车辆政策不统一。另外,物流损耗过大,也导致了菜价上涨。促进物流规模化发展,有效为农产品供应链瘦身,是现代物流面临的重要问题

  山东省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1月以来,蔬菜价格上涨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12月份最后一个星期,物流园所交易的19种蔬菜中,17种菜价下降。与上一周相比,环比跌幅最大的是莴笋,下跌17.43%。

  “去年物流园交易的蔬菜价格总体偏高。”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总经理时来滨介绍说,国家出台“国十六条”等一系列措施,使蔬菜在生产、运输和销售等中间环节发生的费用有所减少,各类蔬菜价格逐步回落。

  时来滨认为,造成去年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天气原因。2009年末几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造成春节后菜价比上年同期增长20%。二是大棚膜、种子、肥料、柴油、劳动力等价格上涨,导致蔬菜成本增加。数据显示,2011年春生产资料价格走势仍看涨。这也意味着蔬菜价格将有所上升。

  “蔬菜价格的构成基本上是农民占30%左右,流通环节占40%,销售、超市占20%,还有10%左右是其他费用。”时来滨认为,流通环节占比高,原因之一是对待蔬菜运输车辆的政策不统一,导致运输费用增加。蔬菜运输车辆按照现有政策免收车辆通行费,但有的地方却执行不到位。另外,运输途中的额外费用主要集中在超载处罚,全国各省市的处罚吨位上限各不相同。“因为超载处罚时有发生,一些司机宁愿放弃高速公路,转而选择乡镇道路运输,增加了运输费用。”

  流通过程中物流损耗过大,也导致了蔬菜价格上涨。据介绍,我国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至少经过3—4个环节,物流链条不畅,保鲜设备、技术落后,造成大量农产品在储运环节腐烂、丢弃,损失率达25%—30%。这些成本加在蔬菜出售价格里,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物流是非直销产业,中间商过多、运营成本过大。如何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让小生产与大流通顺利对接?

  时来滨说,2008年商务部与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全国建立500多个农产品直采基地。这两年,“农超对接”、“农批超对接”将小生产与大流通顺利对接起来,削减了农产品供应链上众多中间环节。

  在小生产与大流通之间,农产品批发市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减少周转环节,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损耗。“总体看来,我国的物流效率低下,成本太高。如何促进物流规模化发展,有效为农产品供应链瘦身,是现代物流面临的重要问题。”时来滨说。

  另外,时来滨建议,加大冷链配送工具的研发投入,提高蔬菜低温技术水平,切实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低廉的服务。

  “2011年,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加上政府实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使种植户的信心大大增强,蔬菜价格虽然会在春节前后有小幅上涨,但涨幅不大,涨势也难以长时间持续。”时来滨说。
农民怎么干?
广西田阳县兴城番茄合作社社长黄子刚——
抱团发展“两头甜”
本报记者 谢建伟

  盼着政府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宜种蔬菜土地面积。同时,对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冷库、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等设施

  新年伊始,右江河谷的番茄地一望无际,茂盛的番茄枝上点缀着金黄色的小花和绿油油的小果。千禧、金币、绿特丹、俏佳人……在全国著名的南菜北运基地田阳县,各式各样的番茄长势喜人。

  站在即将收获的番茄地里,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兴城番茄合作社的社长黄子刚浮想联翩:现在挂果情况不错,再过1个多月外地老板就会来收购,送到全国各地,春节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兴城村种植番茄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享誉区内外。黄子刚说,现在全村的3500多亩地都种上了西红柿,连低洼、沙丘也没有闲着,还有150户村民在周边县份承包土地种植了2500多亩。

  据了解,兴城农民的种菜技术相当高,他们拉开季节种番茄,在最佳时间上市,卖到最好的价钱。“我们种的番茄被拉到全国各地去卖,大部分在北方的大中城市,连哈尔滨都有呢!”说起合作社对北方“菜篮子”的贡献,黄子刚感到十分自豪。

  作为兴城番茄合作社的带头人,黄子刚尝到了合作社抱团发展带来的“甜头”。整个合作社3500多亩番茄“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使得新技术传播速度快、品种更新快、病虫害容易预防控制。黄子刚说,2010年,田阳的番茄遭受了严重病虫灾害,很多村子的番茄大幅度减产,有的甚至绝收。但是兴城由于有了合作社,统一进行施肥喷药,3500多亩番茄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我们兴城的番茄躲过一劫,接下来就是田阳番茄市场的销售主力。”

  正是由于合作社抱团发展形成了生产基地,规模效应凸显,农业部已在该村建立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三避”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电脑田间生产档案记录等适用新技术都得到了集中应用。

  黄子刚说,按平均每亩4500公斤产量计算,整个合作社总产量约2700万公斤。目前的价格是,千禧每斤3元,金币每斤2元,绿特丹每斤1.5元。如果保持这个价格,总收益应在4000万元以上。

  看到兴城番茄名气越来越响,黄子刚打心眼里高兴。他说,过去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外地消费市场很少知道田阳有那么大的蔬菜生产基地。2010年9月,合作社以“兴城番茄”注册了“壮乡红”果蔬品牌。兴城村农民从此有了自己的品牌!

  “有了品牌,需要不断推广才能转化成经济效益。”说到这儿,黄子刚也透露了自己的难处:打广告、做宣传都需要钱,但是合作社周转资金实在有限。品牌打造出来了,扩大生产也会面临瓶颈。因为兴城适合种植蔬菜的土地资源有限,想要就地扩大规模较难,只有到外县承包土地种植,这给生产管理和销售带来很大不便。

  新一年已经到来,合作社外出承包土地种植番茄的农户将不断增加,黄子刚盼着政府能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宜种蔬菜土地的面积。同时,支持配套市场体系建设,对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冷库、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等设施,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延伸阅读

  “菜篮子”工程历程

  1988年,农业部针对副食品供求矛盾加剧、物价上涨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情况,提出在全国实施以发展生产、搞活流通、统筹产销、改善供应为主要目标的“菜篮子”工程建设,经国务院批准后在全国展开。20多年来,“菜篮子”工程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8—1995年) 重点加强生产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种植、养殖新品种和新技术,解决增加产品数量和保障城市供应问题。通过大规模基地建设,基本扭转了我国城市副食品供应长期紧张的状况。

  第二阶段(1995—1999年) 在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的同时,着力推动市场体系建设。通过这一时期大力推进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农贸市场,实现了菜篮子产品“买全国、卖全国”。

  第三阶段(2000—2009年) 重点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通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等一系列重大措施,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第四阶段(2010年以来) 着力统筹构建菜篮子产品生产、营销、市场调控与质量控制的新机制,增强菜篮子产业集约经营水平、抗风险能力,实现菜篮子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钱袋子”如何更鼓?
“十一五”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 宋 嵩制
广东农垦湛江分公司海鸥农场的蔗农喜收甘蔗。吴阁伟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一五”时期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之一,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迈上4000元、5000元的台阶,2010年农民收入超过5800元,增量创历史新高。

  欣喜的同时也应看到,长期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尚未根本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农民增收仍然面临不少困难。2011年,要努力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大力帮助。

  2011年农民增收还面临哪些制约因素?请看农业部农研中心研究员赵长保和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的解读——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冯 华

  今年外出就业条件、农业比较效益等因素对农民增收的支撑程度可能会下降,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可能会加大

  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合计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左右,促进农民增收,应当以这两者为着力点

  未来农民增收,必须建立在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

  四大因素推高农民收入

  2010年,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初步测算,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5800元,比上年增加650元以上,实际增长10%左右,年增量创历史新高。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长保分析说,去年农民收入增长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一是由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水平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显著增长;二是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持续扩大,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三是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各项农业补贴的逐步增加,农民从国家得到的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四是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以及通过土地出让等途径获得的收益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

  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那么,今年农民收入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说,展望2011年,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外出就业条件、农业比较效益等因素对农民增收的支撑程度可能会下降,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可能会加大。

  从2011年情况看,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一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已经连续7年增产,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继续靠增产实现增收的难度较大;二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农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农业用工成本快速增加,依靠廉价劳动投入带动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难度加大;三是随着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结构不相称的矛盾加剧,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难度加大。

  赵长保表示,农民增收还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一是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国民经济运行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当前,通胀预期依然强烈,通缩风险同时存在,对今年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难以预料,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增加了变数。

  二是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加之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物质和技术装备水平依然不高,自然风险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是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随着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更加复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问题愈加关注;随着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多变性进一步加剧;随着农产品价格周期缩短,波动频繁,市场调控难度加大。需求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变动越来越难以把握,对农民增收形成了新的挑战。

  两位专家特别强调,在当前的农民收入结构中,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合计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左右。因此,当前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应当要以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着力点。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而且从长远来看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应当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点。

  农民增收需要新突破

  针对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李国祥表示,过去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条件。未来农民增收,必须建立在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这是一条保持农民快速增收的可持续途径。因此,今年要在通过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要加快农村劳动力分化,促进农村劳动力专业化。要转变吸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让更多的农民融入城镇,鼓励农民流转耕地和农业生产要素。要培育好农村市场,让一些农民有更加便利的条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者增产增效增收。

  赵长保建议着眼长远,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健全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再保险和巨灾保险制度。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支持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激发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活力。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鼓励发展非正规就业组织,广泛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吸纳能力。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山区、牧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

  种粮农民韩代富——“种田挣钱又舒心”

  本报记者 孟海鹰

  吉林省东丰县黄河镇丰源村农民韩代富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去年种了3垧水稻,7垧玉米。“水稻收了4万多斤,玉米有16万斤,刨掉成本,咋也挣个十来万。”

  初中毕业的韩代富喜欢琢磨,“我种地心里有本账,那就是种地要不怕投入,要找好品种试新品种,用新技术学新知识,不断提高粮食的质量和产量,还要不断地调优结构。”

  2009年,韩代富种的花样品种特别多:10垧土地既有绿色水稻,也有粘玉米,还种了高油大豆和高淀粉玉米。后来一看行情,2010年他又调整为只种水稻和玉米,“收入果然不错!”

  前几年韩代富家里安上了电脑。“网络真好使,去年秋收后我就上网查各地的玉米价格,后来卖玉米时我心里特别有谱。平时春耕买肥前,我也要上网看看哪儿的价格合适。”

  这个心思活络的80后小伙,机械化作业的路走得也早,从翻地、播种、到打药、收割全都实现了机械化。“2005年,我购买了一台抛秧机,原来人工10天能插完秧,现在用机械抛秧3 天就能完成。2006年买了台打药机,2008年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2009年又购买了水稻收割机、玉米收割机,现在各类农机具有好几十件。国家给农机补贴可太好了,像最贵的水稻收割机,我只花了12万,省了10来万呢。”

  韩代富说,种地挣钱又舒心,现在大家种粮积极性都高。以前的记忆中,大家聚在一起都是唠闲嗑、打麻将,现在没事时,大家伙在场院里坐着,多数都是交流种地的经验,地怎么种好,怎么能多卖钱,特别有正事,种地也真是来钱啊。

  “要说生活和以前比,可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几年种地,产量上台阶,价格也上台阶。”韩代富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春天站在自家地里,苗长得好,绿油油的,如果雨水再调和,心里别提多美了。而收割完了,心情更是老好了,看到自己劳动成果,说不出来的高兴。

  要说苦恼,韩代富的心思还是离不开种地:我们村是半山区,不能全面机械化,要是能都机械化就更带劲了。

  打工农民王建——

  “希望有更多赚钱机会”

  本报记者 邓 圩

  在广州打工6年了,来自江西赣南的农民工王建很纠结。他在荔湾区芳村的一家电器厂工作,每月工资2800元,300元用来缴纳社保,加上妻子打打零工,一家人月收入4000多元钱。

  尽管收入还可以,但花钱的地方也很多,日常生活费和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几乎让这个家庭入不敷出。

  3年前,王建和妻子把在老家的女儿小芳接来广州上学,因为没有户口,小芳读了当地的民办学校。一学期3000多元的学费,加上每个月200元左右的校车、伙食费等,一年下来女儿上学就要七八千元。去年儿子也到了入学年龄,上公立学校动辄四五万元的赞助费,还要找关系才交得上。民办学校也涨价了,原来一学期学费2000多元的学校都涨到了3000多元。“如果在老家读公办学校,学杂费全免,住宿费、伙食费每年不到千元就够了。”王建叹了口气。

  “物价涨、房租涨、孩子学费涨,就是工资没有涨!”王建无奈地说。他在广州荔湾区西塱村租了个农民房,原本500多元租的两间房,在地铁广佛线开通和广钢迁建的消息传出后,一涨再涨,现在要700多元。

  王建的妻子在一旁抱怨,物价涨得太厉害了!一家四口每个月生活费省来省去也要2000元,交通、电话费200多元,房租700元,水电还没有算,加上孩子的学费,春节还要回老家,基本上已经入不敷出。前几天女儿发烧,去看个病就花了500多元钱,现在是“拆东墙补西墙”。她闷闷地说:“有时候学校搞活动,一想到要交钱参加就不让孩子去。儿子接来以后根本没有带去外面玩儿过。”

  现在,王建已计划好春节回家后,无论如何要把女儿留在家乡,“我当然想把她带在身边,可广州读书和生活都太贵了!”听到这里,刚刚8岁的小芳眼泪汪汪。

  怎么办呢?王建很无奈。去年到今年厂里没加薪,订单价格没涨,原材料涨了不少,老板的脸色也不好看。他看看女儿说,等等吧,也许回去看看有什么好点的机会,一家人都回去,就不用分开了。

  “希望有更多的赚钱机会,在哪里都能和老婆孩子一起过个好生活。”王建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

  数字回眸

  农民工工资收入稳定增加

  2010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达到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626万人。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农民工最低工资水平大幅提高。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增长幅度平均为24%。

  “三农”补贴力度加大

  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8183.4亿元,比上年增加930.3亿元,增长12.8%。今年“四补贴”规模达到1334.9亿元,比上年增加70亿元。

  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使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去年前三季度农民转移性收入同比增长17.2%,达到362元。

  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

  据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农民财产性收入135元,增幅高达19.4%,是农民收入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全年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也将继续增加。

  2010年以来,农村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拓宽了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

  产业化带动1亿农户增收

  据农业部统计,2010年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25万个左右,带动农户1.07亿户,农户年户均增收2100多元。

  预计2010年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数占总数的97.8%。全国各类龙头企业从业人员1500万人,各类龙头企业支付职工的工资福利报酬720亿元,比上年增长22.6%。

  沼气年节支增收400多亿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预计至2010年底,全国户用沼气将达到4000万户。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仅沼气施工和服务网点就能使30多万名农民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按一户沼气池年均减少燃料、用电、化肥等支出1000元、建设一户户用沼气池需支付工资400元计,4000万户用沼气年可实现节支增收400多亿元,“十一五”期间户用沼气建设为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88亿多元。

  (以上数据来自农业部)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