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破发:A股接轨成熟市场必经阶段

来源:金融时报
2011年03月03日18:17

  3月2日,在中小板上市的洽洽食品开盘就跌破发行价。而此前,被誉为最贵主板新股的华锐风电破发;在创业板上市的汉得信息破发……

  去年以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无论什么板,新股破发似乎都已变成了一股势不可挡、难以遏止的潮流。统计显示,仅2010年11月至201

1年2月1日登陆A股市场的103只新股中,就有43只个股跌破发行价,占比41.7%。

  新股破发在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中并不鲜见,但这一次“破发潮”的汹涌而来,似乎有着特别的意义。

  此次“破发潮”的出现,直接原因自然与新股市场化发行机制下,承销商对新股定价过度抬高密不可分。而承销商对新股过高定价的背后,则离不开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即新股发行价定得越高,承销商获得的利益越多。然而,完全把新股“破发”的板子打在承销商身上似乎也不公正。如果没有包括机构、散户在内的“打新族”对新股的过度追捧和接盘,承销商要想随心所欲地定价,并把那些市盈率高得离谱的股票成功销售出去,也非易事。

  从“新股不败”,到新股大规模“破发”,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接轨成熟市场所必经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新股“破发”带来的投资亏损,可以深刻警醒并教育“打新族”,“投资有风险”已经不仅仅表现在二级市场,同样也蕴藏在新股申购中;“最安全的投资”和“无风险收益”已不完全属于新股申购。新股申购曾经给“打新族”带来很多惊喜,甚至因此应运而生了专门以“打新”为生的“懒人”投资群体。然而,市场毕竟在发展。当上市的股票数量已逾2070只,股票不再稀缺;当新股每周都以集中发行方式“海量”供应,炒新难以大行其道;当新股发行市场化色彩日益浓厚,高发行价和高市盈率已经日常化,“打新族”应当清醒地意识到:中国股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这个变化集中表现在,“计划审批”供应下因新股稀缺而造成的一二级市场巨大价差,已经逐步被市场化发行的高定价所抹平,甚至透支,而这正是“破发潮”出现的深层原因。那些因新股“破发”套牢而叫苦不迭的“打新族”,不过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以为一切还像从前一样,只要申购到新股就必赚无疑,以至无视脱离公司基本面的高发行市盈率和高发行价背后所蕴含的风险。

  新股“破发潮”的出现,也在警醒并教育股票承销商,承销新股包赚不赔、抢到IPO项目必定发行成功的时代可能正在过去,发行失败对于承销商来说可能并非遥不可及的事。尽管在新股“破发潮”汹涌而来之际,新股申购中签率仍然居高不下,新股发行失败似乎仍是天方夜谭;“打新族”追“新”热情不减,让那些备受新股“破发”折磨的承销商依然可以高枕无忧;为了获取更多承销费,承销商依然会有强烈动机和冲动,继续在高发行价和高市盈率上“玩火”。然而,春节前发行的新股东富龙,其高达7.16%的中签率,以及节后2月10日发行的新股内蒙君正6.16%的中签率,都分明向承销商发出了这样的警示:打新热情降温,新股发行失败的风险正渐行渐近。如果承销商不顺应市场变化,降低发行估值;如果不对市场怀有敬畏之心,因时而变,那么,一意孤行地采取高市盈率、高发行价方式承销新股的后果,将是市场惩罚之手对承销商声誉和经济利益的重创。

  新股“破发潮”的出现,也在警醒并教育发行人那些希望能以尽可能高的发行价,募集到尽可能多资金的上市公司:如果一味谋求高发行价,以至不惜以“不给高发行价,就不让承销”的方式威胁承销机构,那么,这些上市公司不仅要承担发行可能失败,以至筹资无望的风险,而且即便发行成功,如果股票一上市就破发,也必将损害企业形象,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后续融资和发展壮大。

  投资者、承销商和发行人等市场参与者或市场主体的理性成熟,是成熟市场形成的基础。中国股市要接轨成熟市场,就必须去除投资者、承销商和发行人等市场参与者或市场主体的暴利心态,提高他们的风险辨认能力、市场定价能力。只要中国资本市场继续在市场化道路上前行,市场就一定会继续通过诸如“破发”这样的方式矫正市场的非理性,让A股市场逐步向成熟市场靠近。

  作者:徐绍峰

  

(责任编辑:王霄)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