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填埋焚烧超负荷 广州破冰垃圾分类管理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作者:王嘉鹏
2011年03月14日01:11

  广州率先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但最终能否交出满意答卷还难以预料

  对张宝昌和他的同事们来说,如何倾倒垃圾不是一件简单的生活琐事。

  4月1日,中国第一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下称《分类规定》)将开始生效。

这意味着,广州市的垃圾要按照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和处置。而张宝昌所供职的广州万科物业,也会把小区垃圾分类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

  在日本和台湾等地,垃圾分类早已经成为实现垃圾减量、处理垃圾危机的重要手段。但在中国大陆,建设部十多年前在多座城市推广的垃圾分类试点无疾而终。正因为此,广州的破冰之举尤为引人关注。

  不过,也有诸多人士对这部规章未来的执行效果抱有疑问。

  试点喜忧参半

  在《分类规定》于今年2月颁布之前,广州市一些小区已经开始了垃圾分类的“试验”。

  去年3月,张宝昌和同事主动找到广州市城管委,希望其管理的广州万科金色家园做垃圾分类示范。几番接洽后,该小区于当月14日开始试行生活垃圾分类。在这个由三栋高层建筑组成的小区,每层楼的楼梯间摆放着三个分类垃圾桶,每栋楼外面则是四种颜色的分类垃圾桶和一个回收电池的小箱子。

  “这都是根据业主的习惯来设计的。”张宝昌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他举例说,居民不会日常在楼道里投放有害垃圾,而厨余垃圾一般是就近丢弃。

  小区的车库里也划出了垃圾分类投放区域,排列着三种颜色的垃圾桶和一排搁架。三个垃圾桶分别标明“饮料瓶罐”“纸类”“其他塑料类”,搁架则用于摆放业主废弃的家电、包装等大件物品。

  “这样对开车的业主比较方便,家里的大件废品也可以暂放一下。好多东西我们自己一开始也没搞明白,不少是根据业主建议修改的。”张宝昌说。

  为了唤起业主的响应,他们还大费周章去搞活动。整个小区与两位贫困山区的孩子结对,用可回收垃圾收益资助他们的小学学业。每户居民还可办理“垃圾分类环保积分卡”,对自家分类投放的垃圾进行积分,家中的孩子可以凭积分换取文具和小饰品。

  每晚10点半,物业人员会将各类垃圾分别集中到小区内专门设立的垃圾分拣站。然后,容易腐坏的厨余垃圾由市政垃圾车运送至餐厨垃圾生化处理厂;有害垃圾中的废旧电池由一家专门公司回收;饮料盒、布料、纸张等可回收物则分别摆放。剩余的垃圾再被运到常规垃圾站。

  在广州市番禺区的丽江花园,网民为“巴索风云”的业主和几位志同道合者也自发开展垃圾分类活动。2009年,这个小区的很多业主因为反对在附近修建垃圾焚烧厂,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维权运动。

  他们首先选择的对象是有害垃圾。去年4月,“巴索风云”和几位网友还将收集到的旧充电电池、荧光灯管等六袋有害垃圾送到市城管委。

  去年5月,广州启动全市垃圾分类试点。丽江花园未能入选,金色家园、越秀区广卫街社区,以及丽江花园几里外的海龙湾小区则被纳入试点。

  与金色家园的细致不同,广卫街的分类模式简单明了,居民只需把湿的厨余垃圾分开投放,做到“干湿分离”即可。

  如何处理厨余垃圾,是试点社区或小区普遍面临的难题。据张宝昌提供的数据,拥有321户居民的金色家园,每天约产生350公斤生活垃圾,其中可回收物7到10公斤,厨余垃圾则超过200公斤。

  在广州市每日接近1.5万吨的垃圾清运量中,厨余垃圾量超过一半,但只有金色家园、广卫街社区等少数试点的厨余垃圾才能与后期处理对接,或者说得到恰当的后期处理。广州市城管委分类管理处处长余尚风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更多的厨余垃圾生化处理厂尚在规划和建设之中。而在与海龙湾小区对接的厨余垃圾处理厂,去年6月就因为气味问题而停工。后来,与这个小区对接的垃圾车依然是混装运输,小区居民很快失去分类投放的动力,小区的垃圾桶内也恢复了各色杂陈的常态。

  其他一些被列入试点的小区,也陆续没有了动静。

  管理办法出台

  广州市启动垃圾分类试点之前一个月,即去年4月,广州启动了垃圾分类的立法计划,市城管委也开始就规章的草稿征询相关机构、企业和专家的意见。五个月后,《分类规定》面向公众征询意见。

  和中国很多城市一样,广州的垃圾处理能力和垃圾产量严重不匹配。广州市官方表示,整座城市每天进行填埋和焚烧等终端处理的生活垃圾近1.4万吨,现有设施基本上是超负荷运作,如果再不推行垃圾分类,将难以为继。

  这是一部关乎每个人生活环境和切身利益的规章。无论是专家,还是像“巴索风云”这样的居民,都积极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这部管理办法的初稿出来之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中艺教授收到了征询意见邮件。他遂提出,不同种类的垃圾应该安排分时收集,提高垃圾车的装运效率,这也是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必不可少的措施。作为广东-兵库循环型城市建设技术委员会委员,他曾于去年3月前往日本北海道带广市考察垃圾分类。

  在征求意见稿中,出现了对于不按规定进行分类投放的个人责令整改,拒不改正者处以每次50元罚款的条款。“巴索风云”则向城管委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用强制公益劳动替代罚款,或者和罚款并行。

  “巴索风云”还建议,通过购买专用垃圾袋的方式,来实现不同产量垃圾阶梯式收费,由此鼓励人们减少垃圾,同时为垃圾分类的运行筹措部分经费。

  不过,杨中艺后来未收到有关部门回复,修改稿再次征求意见时也没有找过他。他和“巴索风云”所提的建议,在后来正式出台的文本中无迹可寻。

  在去年公开征求民意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中,也列出了“居民不遵守分类要求将罚款”的条款。但到了今年3月1日,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宣布该条款已被删除。

  今年2月17日,《分类规定》正式出台。十来天后,广州又公布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

  余尚风表示,广州垃圾分类的专业经验在国内是领先的。“我们是建设部第一批试点垃圾分类的城市,2004年建设部的行业标准也是由我们制定的。”

  今后,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其第一步的重点是“干湿分离”,或者说将餐厨垃圾分离出来。由于餐厨垃圾比重大,混合垃圾含水量太高,垃圾焚烧厂一直在为保证垃圾完全燃烧而煞费苦心,甚至需要添加燃料助燃。

  据余尚风透露,广州市的李坑二期垃圾焚烧发电厂计划于今年内完工,增加每天2000吨的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分析人士认为,在经历了2009年底开始的民众激烈反对之后,大力发展垃圾焚烧仍然是广州市政府做出的选择。

  目标能否实现

  按照《分类规定》,到2012年广州应当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不过,多位人士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表示怀疑。

  “巴索风云”对广州的有害垃圾处理能力就有过亲身体会。他和几位网友去年4月将六袋有害垃圾运到市城管委。两个月后,六袋垃圾原封未动。城管委给他的最终回答是,会交给环保部门处置。

  造成此种尴尬的原因在于,广州缺乏处理有害垃圾的能力。根据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张建国的公开介绍,去年广州收集的12吨有害垃圾都运到本市以外进行处理,而本市内的有害垃圾处理设备“正在建设中”。

  而建立完善的分类运输和处理体系,到底需要多少资金,现在仍属未知。余尚风说,前期的许多投入都已经在进行之中。广州市城管委将印刷600万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发放给市民,同时购置大量配发到社区的分类垃圾桶等设施,并制作和投放多个渠道的宣传广告。

  不过,财新《新世纪》记者3月8日在毗邻越秀区政府的广卫街社区走访时,尚未看到社区公开区域内有任何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垃圾清运系统如往日一样混装运作。社区外的主干道上,崭新分类垃圾桶内的投放仍然杂乱无章。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居住着近6万名居民的广卫街社区,已经向越秀区政府提交了一份500多万元的垃圾分类工作预算。以800万的广州户籍人口来简单换算,将这份预算扩大到全市需要超过6亿元的巨额资金。

  这还不包括清运和处理环节的投入。此前,广州市已有多处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因为补贴不足、处理企业难以支撑等原因而陆续失败。

  在垃圾分类体系之中,大部分环节都是单纯的支出。“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公共服务,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中山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岳经纶教授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另一方面,他承认,环卫、民政等公共服务部门在政府系统内话语权较弱,争取财政预算的困难很大。

  原本就薄弱的环卫体系,能否经受垃圾分类的考验,也是一个疑问。根据官方调研结果,广州市环卫工人现在的典型月收入约为1400元,其中岗位补贴仍然维持20年前的标准,仅为每天5元。去年1月,越秀区300余名环卫工人曾集体罢工,要求提高待遇。

  在广卫街,可回收垃圾收益的40%用于建立推广垃圾分类活动的基金,30%用于奖励积极参与垃圾减量的居民,其余30%用于补贴环卫工人。从今年3月起,广州市最低工资增加每月200元至1300元。但是,环卫工人和环卫体系长期被忽视的局面并未有根本改观。

  如今,作为城管委最为推崇的示范小区,金色家园的垃圾分类体系在广州市可谓遥遥领先。在这个物业管理费每月4.2元/平米的高档社区,垃圾分类的投入比例还不算高,各种想法也还有余地实施。但张宝昌觉得挑战依然不小。

  让他烦恼的是一个技术性指标“投放准确率”。其计算方法是,一个垃圾桶内只要有一件垃圾不符分类标准,这个垃圾桶就被记为不准确。“我们现在的投放准确率已经提高了不少,但也只在60%左右,还是经常会有放错的。”

  对广州的城市管理者、环卫工作者、物业人员和居民来说,《分类规定》的出台意味着考卷已经下发,而最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还难以预料。岳经纶认为,如果依靠任期较短的管理者的政绩驱动来推行垃圾分类,恐怕难以做好。“依我看,可能要让一批人在管理岗位上干十年,才能真正出成效。”

  广州的经验教训,也将为其他城市提供重要参考。3月1日,北京市法制办表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已纳入本年度立法计划。而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教授戴晓雁在其提案中呼吁,制定国家层面的《生活垃圾细化分类收集利用实施办法》,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