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天的A股市场上,“新股发行”这个关键字眼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来自不同领域的新股再次密集地呈现在投资人的视线里。
18日,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又迎来了四名新成员,包括恒顺电气、天泽信息、森远股份这三只创业板新股和主板新股庞大集团。除此之外,周三
将有三只新股登陆,分别是通达动力、雷柏科技和闽发铝业三只中小板新股。新股发行历年都是市场上最热的话题之一,包括创业板的“三高”问题以及新股破发潮大规模来袭等,而这一切,业内人士归结认为,是因为新股发行制度设计得还不够完善。
针对当前市场情形来看,业内人士认为,中小板、创业板仍在价值回归的途中,投资者参与打新炒新都存在较大的“破发”下跌风险。
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为16.80倍,市净率2.56倍,而中小板平均市盈率为53.96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为60.15倍。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由此可见,中小板与创业板估值水平明显偏高,存在较大的泡沫,尽管其中不乏有成长性良好的公司,但目前估值修复行情中,这些溢价水平过高的中小盘股还是受到市场的回避,中小板与创业板的估值水平仍然在半山腰上,很多缺乏业绩支撑与成长性的股票还有较大的下跌空间,“三高”发行的中小板与创业板新股首日上市破发也就在所难免,上市后股价还存在重新定位的过程,这不仅给一级市场“打新一族”带来“破发”风险,而且也给二级市场“炒新一族”带来上市后股价下跌风险。
事实上,自今年开年以来,新股破发潮大规模来袭。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自1月7日上市的安居宝拉开新年上市首日破发的帷幕,10日上市的海立美,13日上市的华锐风电、秀强股份均加入新股破发行列,18日上市的5只新股更是集体告破。截至1月25日,2011年新上市的股票一共有26只,其中22只破发,破发率高达85%,在A股历史上相当罕见。
然而,进入4月份以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仍在继续上演,尤其是中小盘新股破发现象有加重迹象。其中包括步森股份、贝因美、德力股份、宁基股份4只新股在中小板挂牌上市交易,贝因美、德力股份、宁基股份均宣告破发,其中宁基股份当天收盘较发行价跌去10%。根据媒体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尚有48只新股仍处于破发状态。
对于新股首日破发频现,市场人士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发行定价的不合理,通常这些新股发行估值都过高。
对此,有人将矛头直指上市企业的主承销商,认为新股发行之所以会出现“三高”现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主承销商(通常也是保荐人)对利益的疯狂追求。虽然作为承销商来说,理应在新股发行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但由于在现行发行制度下,承销商的利益与发行人的利益完全一致,新股高价发行不仅可以让发行人多圈钱,也可以让承销商多得利。并且,
承销商与发行人一样,都不需要对新股高价发行承担任何责任,高价发行带给承销商与发行人的只有利益,哪怕新股上市后破发了,承销商与发行人的利益都丝毫不会受到影响。正是在这种发行机制下,承销商积极地为新股高价发行推波助澜。不仅人为地拔高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而且操纵新股发行的询价过程,甚至公开要求询价机构提高报价。
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对此日前公开提出建议,将新股询价范围覆盖到80%以上的询价机构,如果有超过20%的询价机构放弃报价,则视为询价无效;同时,主承销商应拿出承销收入的50%,按照询价结果购买所承销的股票,并且锁定一年。
此外,王亚伟还建议对新股发行采取批量发行、批量上市的方式。王亚伟认为,“承销商只有激励,没有约束。你要求承销商做到客观公正、归位尽责,这是不现实的,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从根本上实现新股发行的市场化,解决新股发行中估值泡沫、过度包装问题,最核心的还是制度设计的问题。
而关于新股发行定价的问题,业内专家认为,归根到底是要受二级市场价格的牵制和左右。专家指出,通常我们就是用高压政策、惩罚政策让新股定价都掉下来,但是二级市场估值这么高,上去之后当天就给你涨了50%、80%,那么我们新股发行改革目的并不能达到。所以,二级市场是整个市场定价的基石,这也是证券市场功效所在。对这一点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改变新股定价的不合理问题,根源还是要治理二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