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倦而不死散户豪赌保壳 *ST公司生存状态大调查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1年04月25日06:49
  本报3月17日刊发的*ST星美系列报道引发了资本市场关于退市制度的大讨论。资本市场上还有多少如同*ST星美一样屹立不倒的皮包上市公司?中国证券报记者奔赴各地调研后得知,*ST星美绝非“一个人在战斗”!

  调研发现,这些沦落在退市边缘的*ST公司,生存状况有着惊人 的相似:主业基本停滞,资产所剩无几,负债居高不下,员工数量极少,诉讼接踵而至、勉强撑起门面。

  在退市机制尚不完善的A股市场中,这群“倦而不死鸟”成为最为尴尬的群体。为了保住一个空壳在A股市场继续存活,重组成为ST公司屡试不爽的“涅槃”法宝,而变卖资产、整合债务、政府扶持、股东输血……又不断上演着ST公司在A股市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混迹剧目。

  市场一边摇旗呐喊期待着它们“麻雀变凤凰”,一边又在深恶痛绝地抱怨这群“怪胎”抢占资本市场资源。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导致了“畸形”心态的蔓延。

  倦而不死*ST公司生存状态白描

  据统计,发布2010年年报的93家ST公司中,主营业务逐年萎缩的有16家,其中主营业务基本陷于停滞,颇具代表的公司是*ST星美和*ST盛润A.

  据资料显示,2007年以后,*ST星美资产所剩无几,员工硕果仅存,主营业务不断萎缩。2008年到2010年*ST星美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1万元、0元和55.20万元,主营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三年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分别14271.78%、13837.76%和1654.53%,连续三年蝉联两市负债率之首。

  在2007年的年报中*ST星美曾表示,公司资金持续紧张,公司有效资产全部被债权人查封或拍卖,生产经营停止。2010年*ST星美55.2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也并非公司本身业务有所起色,而是由于公司子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所致。

  *ST星美属于典型的皮包上市公司,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还有许多*ST公司均呈皮包式生存状态。

  4月11日上午,记者抵达深圳市南山区的南山大厦7层,在通往办公室的过道墙壁上,横挂着“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的招牌,记者进入公司办公室发现,整个办公室面积不到300平米。公司员工貌似无所事事的呆在办公室,整个办公室人员不到15人。很难令人想象,当年无比红火的科健手机沦落到目前的地步!办公室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公司目前手机业务早已经停止,目前的办公室是租用的,基本没有经营业务。

  记者翻阅公司2009年年报更发现,公司涉及到的银行诉讼高达48项!对外担保额度达到了12.4亿元!而公司的资产总额仅为5.49亿元!

  在走访*ST盛润A时,为了找到早已被物业“摘牌”的公司办公地点,记者颇费了一番周折。进入狭小的公司办公室,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公司办公室是租的,公司员工不到20名,仅仅用来维持公司正常的运营。

  严重资不抵债的*ST盛润A在2007年至200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80.27万元、169.95万元及185.40万元,截至2010年中报,公司资产总额4150.67万元,负债总额高达17.75亿元。

  保壳招数一:变卖家产割肉疗饥顾眼前

  为了能够苟延残喘于资本市场,*ST公司想到了各种招数。

  资料显示,*ST盛润A2009年短期借款达4.47亿元,依靠拍卖华联发综合楼第三、四楼房产获得部分收益,最终使公司2009年度惊险扭亏,实现净利润为正,侥幸逃过被暂停上市的命运。

  *ST盛润A正是资本市场“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真实写照。

  无独有偶,*ST中葡在2008年与2009年连续两年亏损之后,公司在业绩无法扭转亏损的情况之下,不得不考虑通过其他渠道来保住上市资格。

  据记者了解,*ST中葡为了能实现扭亏,公司可谓煞费苦心。不仅变卖了亏损的房地产公司,最后甚至连日常生产设备都卖了出去。“保壳”之急迫,却不免让人疑惑是否有杀鸡取卵之嫌。

  *ST中葡2011年2月16日披露的年报显示,2010年公司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7637.54万元,公司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41.03%。

  ST梅雁则依靠变卖主营业务资产,扭亏为盈成功保壳,并在2010年获得净利润2.42亿元。

  公司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所持有的三家水电公司全部处于亏损状态,三家水电公司共亏损3.53亿元。公司表示,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公司转让了广西柳州市桂柳水电有限责任公司66.91%股权获得约2.36亿元的投资收益。

  保壳招数二:政府输血“续命八丸”当饭吃

  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亏损的*ST石岘,2010年的净利润为盈,与退市擦肩而过。公司2010年年报显示,*ST石岘营业总收入4.55亿元,但营业利润为亏损4863万元,净利润却有740万元。记者发现,在损益表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就达到4739万元,债务重组损益1329万元。正是由于政府输血,将*ST石岘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2011年的“妖股”之王*ST黑化,在2011年之初创造了连续16个交易日无量涨停的神话,公司2010年年报中超过1.58亿元的政府补助同样功不可没。

  公司年报显示,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亏损的*ST黑化,2010年实现净利润1673.69万元。记者发现,营业外收入高达1.59亿元,其中政府补助1.58亿元,占比99.9%。公司表示,由于原料煤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水电汽价格上涨,造成产品成本与售价倒挂,齐齐哈尔市财政局向黑化股份拨付化肥生产补贴。1.58亿元财政补贴保驾,也使*ST黑化惊险扭亏为盈。

  保壳招数三:频繁重组“大变活人”赛刘谦

  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频繁重组已经成为其在资本市场上屡试不爽的招数。在重组过后,新东家注入资本,上市公司改头换面迎来新生。

  *ST源发经历了2008年及2009年连续两年亏损后,2010年迎来净利润大幅提升。经历两次重组失败后,公司在2010年也交上了一个干净的壳公司。年报显示,2010年末,债资相抵,所有者权益为零。

  此后,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将旗下出版产业链相关资产共计25.35亿元注入到上市公司。*ST源发剥离纺织业不良资产,成功转型为传媒出版业公司。

  而*ST轻骑长达几年的重组计划终于落地,据资料显示,公司大股东兵装集团将持有的ST轻骑全部3.05亿股转让给中国长安,而中国长安以其持有的湖南天雁100%股权与轻骑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置换。一旦重组完成,*ST轻骑即可以扭亏为盈。

  4月22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以投资人身份实地探访了被称作“史上最牛不死鸟”的*ST海鸟。这家4次重组失败、连续多年徘徊在退市边缘的公司,在今年发布了亏损年报后终于被交易所按例“暂停上市”,然而蹊跷的是,就在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ST海鸟却放天量涨停。记者调查了解到,大量在末日杀入的是一群抱团散户,目的是豪赌其“起死回生”。

  散户豪赌 越是危险越进场

  *ST海鸟的“栖息地”在上海市虹桥路2451号2楼,实际上就是逸和龙柏饭店二楼的一角,包括两间办公室,一间会议室以及一间小型客厅。整个办公室约有6人左右。

  对于投资者的到访,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和董秘并不感到意外。证券事务代表刘晓光介绍,在*ST海鸟暂停上市前夕,大幅拉升公司股价的正是抱团豪赌的散户和隐形私募基金。

  4月16日,*ST海鸟公布2010年年报,2010年度亏损138.8万元。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股票因连续三年亏损而于2011年4月16日起停牌。

  13天之后,上交所做出决定:因公司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自2011年4月25日起暂停上市。

  数次均能化险为夷的*ST海鸟终于被暂停交易,按照常理,这对于投资者不啻为最大的利空。但是,就在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ST海鸟开盘即拉涨停,全天交易量超过10万手。

  事实上,在2010年12月20日*ST海鸟发布的业绩预告就表示,2010年净利润将出现亏损。但是,业绩预警的公告却仿佛成了*ST海鸟的股价催化剂,从2010年末开始,*ST海鸟股价从10元的底部稳步上涨至13元。

  面对暂停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散户做出了不同的选择。2011年1月7日、2月14日和3月8日,*ST海鸟共发生了4笔大宗交易,累计成交248.82万股,成交金额共为3021.64万元,这4笔交易的买家都来自东海证券上海水城南路营业部,卖家都来自申银万国上海余姚路营业部。市场认为,上述交易是原第二大股东香港新科创力有限公司的减持行为,而接盘者却是抱团的散户投资者,目的在赌公司2011年业绩逆转与重组完成。

  “故伎重施”事与愿违

  4月25日,*ST海鸟将公布一季报。刘晓光介绍说,季报是否继续亏损意义不大,关键在12月31日前能否实现业绩逆转。

  “公司2010年仅亏损138.8万元,要实现2011年盈利并不困难。”刘晓光介绍了两个方法,一是公司总经理张宗宝正与上海市杨浦区政府沟通,希望能“讨回”2亿元预付款,二是公司在今年新开展了建材贸易业务。

  2010年年报显示,为实施杨浦区113、115街坊西方子桥基地项目,*ST海鸟向上海市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预付了2亿元,但因各种原因该项目并没有进展,而该项目的开发成本为4653万元,在2010年年报中,*ST海鸟并没有计提这部分费用。

  而如此操作手法,公司在2008年年报中也采用过,通过不计提杨浦项目,公司2008年实现了盈利。2010年*ST海鸟“故伎重施”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刘晓光称,“公司与政府沟通得很好,所以在2010年没有计提。”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能够讨回预付款,公司却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而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就称,公司与政府在沟通该项目的进程,时至今日并没有结果。

  至于*ST海鸟2011年新开展的建材贸易业务,实际上是与实际控制人鲍崇宪之间的关联交易。公司主要向鲍崇宪控制的两家酒店销售建材,而负责建材贸易的公司并不在上海办公,而在江苏无锡。资料显示,鲍崇宪是江苏崇华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四次重组均失败

  众多散户之所以愿意豪赌,还因为对*ST海鸟的重组抱有期望。

  “我们一直在做重组工作,按照时间来算,应该在2012年前走完程序。”刘晓光介绍,目前鲍崇宪正在做资产注入的准备工作。

  刘晓光介绍,鲍崇宪并不打算卖壳,而是准备注入自有资产。他介绍,公司实际控制人鲍崇宪有房地产、百货、酒店、化肥四块资产,剔除盈利情况不佳的房地产、百货、酒店,最有可能注入的是化肥业务。

  资料显示,鲍崇宪曾是河南裕丰复合肥有限公司总经理。据悉,目前裕丰复合肥公司拟总投资6.08亿,建2条年产40万吨高塔肥生产线,2条20万吨脱氯硫基生产线,2条40万吨生态控施肥生产线,2条20万吨BB肥生产线。公司称,届时裕丰复合肥总产能将达到170万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4.5亿元。

  不过,对于资产注入能否顺利进行,刘晓光称,还需要看证监会能否通过。

  自2007年以来,*ST海鸟提出的四个重组方案均以失败告终。据悉,第五个重组方案即将出台,新的重组方案能否过会并实施,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作为股本不足1个亿的*ST公司,*ST宝龙在目前市场行情下的走势值得关注。中国证券报记者4月份前往公司所在地广东增城新塘镇,实地走访了这家连续几年资不抵债的*ST公司。公司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公司主要债务和诉讼已经基本解决,业务方面主要靠与别人合资的防弹车业务来保证公司盈利。

  资不抵债“212”避免退市

  翻阅公司年报不难发现,自2001年到2004年,公司的资产总额不断攀升。2001年和2002年的资产总额分别为2.7亿元和2.8亿元,2003年的资产总额为3.3亿元,但到了2004年公司资产总额一下子达到了6.34亿元,几乎在2003年资产总额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与资产大幅度扩张几乎同步,公司的负债总额也有所增加。公司2001年和2002年的负债总额分别为1.8亿元和1.6亿元,2004年则上升到超过3亿元。此后连续几年负债额都在2亿元左右。

  资产的快速扩张却给公司带来了不好的结果。2006年公司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2006年公司总资产为1.23亿元,总负债却为2亿元,股权权益为-8675万元。2007年公司资产总额为1.07亿元,公司负债总额为1.04亿元,资产和负债勉强相等。在2007年以后,公司连续几年资不抵债。2008年,公司资产和负债总额分别为1.06亿元和1.16亿元,2009年分别为8000万元和1.33亿元,2010年分别为7889万元和1.13亿元。

  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公司近些年来的经营情况也不甚理想。2005年公司开始出现亏损,亏损额达到1.9亿元,2006年公司亏损2.2亿元,在退市压力下,2007年公司竟然盈利9000多万,2008年和2009年公司再次陷入亏损,亏损额分别为1114万元和1450万元。2010年再次获得“意料中”的盈利,2010年净利润为1328万元。按照目前有关规定,连续上年亏损必须退市。而公司就这样通过亏损两年、盈利一年,再亏损两年、盈利一年的“212”模式安排财务数据,巧妙又合理地避免了退市厄运。

  防弹运钞车勉强维持运营

  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相关资产已经处理完毕,主要经营业务集中在防弹运钞车方面,但这种业务属于合资经营,每年贡献的利润极为有限,公司目前也在寻找相关的其他项目。

  早在2004年,公司就称,受国内防弹运钞车市场的影响,公司原主营业务产品防弹运钞车销售下滑幅度较大,公司新开发的其他专用车尚处在市场开拓阶段,未给公司带来收益,汽车零部件作为公司的另一主营业务,报告期内为公司贡献了部分利润。

  但时至今日,公司新业务的拓展依然没有任何突破,目前还是依靠防弹运钞车带来微薄利润,而且公司在防弹运钞车业务中所占的权益还相对有所下降。

  公司在3月24日公告,公司与自然人股东李雁来拟对防弹车公司增资1100万元。其中: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增资200万元,李雁来增资900万元,防弹车公司注册资金将由1000万元增加至2100万元。增资完成后,公司对防弹车公司出资额为1100万元,占52.38%,李雁来出资额为1000万元,占47.62%。

  据公司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公司给合资公司下达了目标任务,要求每个季度盈利能够达到100万元,全年的业绩将为400万元,摊到上市公司的收益将为200万左右,而这将成为公司存活下来的重要资本之一。

  与其他*ST公司租赁办公楼有所不同的是,*ST宝龙还有自己的办公楼,尽管从外表看这个办公楼已然饱经风雨,凋敝不堪。

  从*ST宝龙的办公楼出来,楼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发房地产,两栋大楼主架构已经搭建起来,而这正是*ST宝龙当年用来抵债的地块。不知道下次造访*ST宝龙的时候,公司的办公楼会否遭遇抵债的命运?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思涵)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