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科技部发布《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科技所涉范围极广,多产业都涵盖其中,因此规划,哪些行业在未来机会卓然呢?昨天,业内人士就此给出各自建议。
政策
七大重点指明方向
根据科技部最新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下称“《规划》”),未来五年,要基本建成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由目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规划》对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战略任务进行了部署,突出以下重点:一是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四是前瞻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五是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六是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七是提升科技开放与合作水平。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指出,《规划》首先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目标的具体化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其次,战略部署突出重点使发展更有侧重性;最后,对科技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再次强调,这对发展中的问题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策略
布局科技含量高的行业
《规划》立足于促进科技发展,影响到各行业的方方面面,例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智能电网、环保科技、电子元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昨天,业内人士列署了几大行业的投资机会,以供投资者在未来的投资中参考。
数控机床 核心技术决定成败
根据《规划》,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领域,重点攻克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主机与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协同发展,重型、超重型装备与精细装备统筹部署,打造完整产业链。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至10%。研制40种重大、精密、成套装备,数控机床主机可靠性提高60%以上。
国海证券分析师马金良指出,数控机床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工程机械、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对于工业的投资还将有较长时间的增长,这将使得对于数控机床的需求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高位。
但由于我国数控机床起步较晚,与世界机床制造强国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呈现“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局面。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等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不足5%。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国内缺乏开发生产高端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因此,在数控机床的投资领域,是否拥有核心技术将成为决定企业走向的关键。目前来看,日发数码是数控化率最高的的公司,华中数控是数控机床的“核心”缔造者,两者有望成为细分行业的“王者”。
节能环保“蓝天”工程带来机会
《规划》提出“蓝天”工程。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废气、燃煤烟气、机动车污染物、室内空气等净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大气监测先进技术与仪器研发,积极发展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引导产业发展,改善环境质量。
华融证券分析师周隆斌指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起步晚,同时遭遇“煤烟型”污染、复合型污染和气候变暖等全球性大气问题,相较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治理程度,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仍具较大发展空间。
除尘领域,目前我国除尘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限于烟尘末端控制技术。由于仅袋式除尘器的排放水平可达到我国工业烟尘排放标准,或个别行业标准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指定袋式除尘,袋式除尘将是除尘行业内的主要增长点。A股市场上,除尘方面的上市公司有科林环保、三维丝等;脱硫方面,目前脱硫行业的主要客户仍为火电行业,理顺电价将有助于脱硫市场发展;其它主要二氧化硫排放工业行业(除火电行业)中,钢铁、化工以及非金属矿制品行业脱硫空间较大,钢铁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新增市场亮点。脱硫方面的上市公司有国电清新、三聚环保等。
新信息技术物联网个股完成筑底
《规划》指出,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网络终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实施新型显示、国家宽带网、云计算等科技产业化工程。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智慧城市、智慧工业、地理信息、软件信息服务等相关技术,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银腾前瞻财讯分析师孙旭东看好下一代信息技术中物联网板块,其中射频应用领域及移动支付最具潜力。两部委宣布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物联网,企业加大物联网研发投入,促进行业整体发展。技术上看,物联网多数个股股价处于相对低位,已经完成筑底形态,正缓步向前突进,如新大陆、远望谷、东信和平和同方股份等。
影响
新兴产业生命力继续
从去年此时开始,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概念就成为市场乐此不疲的炒作主题,各大相关板块先后成为市场资金青睐的焦点。
然而,一年时间即将过去,相关各大产业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似乎并未发生市场所期待的突飞猛进的变化。甚至一度有传言称政府或将控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规模投资计划。然在本《规划》中,科技部将战略型新兴产业作为独立一块重点陈述,再次表明了其重要性。
平安证券金融大街营业部高级投资顾问黄亭懿认为,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所以未能有显著推进的最大原因之一,或是因为年内宏观政策主题主要在于保民生,抑制通胀,保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针对部分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具备产业化生产实力的技术而言,具备现实推进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