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 > 最新消息

鄂尔多斯震荡

作者:《财经》杂志 翁仕友
2011年10月25日08:26

  温州民间借贷的财富效应曾引得各地效仿,如今,泡沫的破裂自然不会仅限于一地。

  在温州老板密集跑路之际,在千里之外,与江浙、山西等地资金有复杂关联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也深陷高利贷泥潭,局部危情显现。

  鄂尔多斯市国贸大厦10楼,东胜区公安局“打非办

”(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办公室)驻地。

  自6月份“打非办”成立以来,这里接待无数前来报案的借款人,当地频繁案发的高利贷案,让这个机构无比忙碌。

  10月17日,星期一,“打非办”门前聚集30多人,他们向一位警官申诉,要求严惩两位借款人并弥补经济损失。在过去三年里,他们以每月2分5厘的利息、15万-400万元不等的本金贷给上线借款人。

  这两位上线借款人又以每月3分利息贷给一个名为“张静”的女子,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他们分享着高息带来的丰厚回报。

  直到今年7月31日张静关机跑路,他们“退款”无望,方才醒悟,并懊恼不已。

  《财经》记者获悉,目前“张静案”报案金额为1.3亿元,加上部分尚未报案的亲属欠款,约为2亿元,涉案人员预计超过200人。

  在东胜区,这仅是一起普通的高利贷案,涉案金额、涉案人数后被频频刷新。

  迄今,“打非办”侦办案件共13起,另有多家房地产企业受到挤兑,濒于破产。

  和温州错综复杂的资金链不同,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基于个人信用、以亲朋好友之间拆借为主,当地金融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在资金流向上,温州因拥有众多出口型企业,而显得较为分散;鄂尔多斯则过度集中于房地产和煤炭行业,若资金链大面积断裂,有可能进一步引发行业(以房地产业为主)危机,危及地方经济发展。

  资金掮客逃债

  “张静案”是东胜区公安局“打非办”成立后不久接手的一个案件。

  今年33岁的张静,鄂尔多斯东胜区人,人称“张大咪”,这个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普通女子,在过去四年里先后融资近2亿元,用于投资煤矿、酒店等。四年后所有资产竟不足500万元,部分债权人认为其已经转移资产。

  一位王姓债权人介绍说,他和张静认识是在2007年夏天,当时通过张静堂妹张虹等人介绍,他借给张静第一笔资金7万多元,月息2分5厘。

  2008年后,月息不断上涨,由2分8厘涨到3分3厘,他借款数目也由最初的7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成为张静最大的债权人。

  王先生表示, 2007年以来,张静一直正常付息,债权人如要求退款,也可在两三天内完成。到了今年上半年,张静开始拖欠利息。

  由于融资规模较大,每月张静需要支付巨额利息,为使资金链不断裂,她又不得不举新债还旧债,如此恶性循环,债务越积越多。

  据多位债权人描述,张静所融近2亿元的资金除去一部分用于支付利息和个人挥霍外,主要用于煤矿、铜矿、酒店投资,据称在巴彦淖尔她入股了一家铜矿,同时在达旗和鄂尔多斯市入股两家酒店。

  今年7月30日,已被逼债数月的张静向多位债权人发出一则好消息,她入股的煤矿已经变卖4.7亿元,按照入股的股份算,她可以获得资金2.3亿元,并且资金已经到账,可偿还所有债权人的债务。

  但是第二天,张静却关机,神秘失踪了,一如温州欠钱的部分老板或高利贷放贷者。愤怒的债权人前往“打非办”报案,8月23日,躲避20多天后,张静到“打非办”投案自首。据称,在失踪的20多天里,她躲在城郊一个废弃的工厂内。

  至此,张静案浮出水面,新成立不久的“打非办”对此高度重视。但是很快, “张静案”被其他民间借贷案所淹没。截至10月17日,“打非办”侦办的案件共13起,其中包括众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老板梅良玉案、金亿泰汽贸担保公司总经理祁有庆案、苏叶女案,后者涉案资金达10亿元。

  在鄂尔多斯,当地人并不喜好将资金投入到股市、基金、债券或银行里,而是投入到高回报的民间借贷市场。个人信用重于抵押,一个借条、一个手印即可将上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的资金借出。这也使在当地获得巨额的投资资金十分便利。

  今年上半年,民间借贷案件零星出现,8月温州出现老板密集跑路后,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案件也随之上升。

  风声鹤唳之下,“全民放贷”变成了“全民退款”,挤兑又加剧了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目前,东胜区多家房地产企业已因挤兑而造成资金链紧张、进而断裂。

  房企资金链告急

  一个名叫王福金的公司股东自杀,揭开了鄂尔多斯当地房地产企业艰难的生存现状,以及日渐严重的民间借贷危机。

  9月24日,鄂尔多斯市中富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富地产)二股东王福金在公司厕所内自杀身亡。此后传出公司大股东、法定代表人郝小军已关机逃跑,东胜区公安局随后介入调查。

  据悉,王福金曾经在鄂尔多斯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后来担任东胜区人民法院院长等职务,退休后与郝小军等人合伙创办中富地产公司。王福金自杀和公司欠下的2.63亿元民间借贷有关。

  中富地产成立于2007年10月,2008年公司投资开发“国电富兴园小区”项目,项目总面积107871平方米,建造成本近2亿元。在经营过程中,中富地产以每月3分的利息,先后向373位债权人融资2.63亿元,这些借款中除4000万元用于煤炭运销外,其余均用于房地产投资。

  由于银行没有如期批准中富地产1.5亿元的售房按揭贷款,造成公司资金紧张,加上每月需要支付近800万元的民间借贷利息,最终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性格开朗的王福金选择自杀。据悉,在其自杀前,承受了较大的逼债压力。

  距离中富地产不远的另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也正面临债权的逼债、挤兑,该企业总资产超过11亿元。10月17日,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公司目前在银行借债五六亿,民间借贷三四亿,所借资金皆用于买地、建房、偿还利息。

  据了解,民间债务的月息为3分,每月近千万元的利息让该企业承受从未有的资金压力。

  “现在贷款无望,售房无期,变现成为泡影”,在最近召开的一次股东大会上,这位企业老板无奈地说。目前该公司已经起草清偿方案,采取现房抵扣、债权转股东、停息还本、现有资产变现等方式偿债。

  在鄂尔多斯,当地银行机构对房地产项目贷款十分谨慎,所贷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房地产企业民间借贷现象极为普遍,通常房地产项目投资中30%-40%的资金需要从民间融资。而每月高达3分的利息,又使得这些企业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将房子建成、售出。

  当地一位房地产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开发商拿地三年内必须将房子建成销售出去,不是怕政府把土地收回,而是担心债务会把企业压垮。他举例说,以100亩土地计算,每亩260万元,即要投入2.6亿元。如果按照每月3分计算,一年即36%的利息,三年后利息达到108%,利息总额为2.8亿元,等于这个项目倒贴。

  经历过2008年至2010年三年房价快速飙升后,鄂尔多斯市商品房价格已远高于同类城市,目前市区大部分商品房售价在每平方米7000元以上;同时住房供应远大于实际需求,再加上国家限购等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开发的利润被摊薄,高企的融资成本让房地产企业难以支撑。

  由于鄂尔多斯民间资金流向十分集中,主要流向房地产业和煤矿开采,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行业调控政策影响下,民间借贷危机爆发风险极高。

  在当地一些放贷人看来,王福金和中富地产的遭遇,颇具代表性,为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破灭敲响了警钟。

  财富分配链变异

  民间借贷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职业放贷人。

  在鄂尔多斯市,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他们和部分不规范的典当行、担保公司、寄售行、小额贷款公司一样,吸收普通百姓的存款,然后再高息放贷,成为高利贷的中间人。

  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现年50岁的他本是东胜区郊区农民。后来郊区拆迁,他获得了200多万元的补偿金。2007年,在朋友介绍下,他以月息2分5厘放出了第一笔贷款,此后便以此为生。

  “老百姓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征地补偿款。”王先生说,他的下线很多是煤矿占地拆迁户和旧城改造拆迁户。

  2008年后,东胜区旧城改造导致大量拆迁,拆迁补偿让当地居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每家最少也有200万元的存款”,这些闲置资金使得他的放贷生意十分好做。

  “鄂尔多斯的经济就像是一个皮球一样,外面看起来是光的,里面却是空的。”在这位职业放贷人来看,鄂尔多斯有实力的企业很少,大量民间资金都用于投资房地产、煤矿,没有真正进入实业。

  在当地人士看来,民间借贷更像一把双刃剑,撑起了鄂尔多斯当地经济的快速崛起,又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2001年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当时的鄂尔多斯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同时沙化严重。也正是在此时,煤炭开采起步,当地煤炭储存量丰富,后来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最重要因素。

  2001年后这轮中国经济增长,促使国内煤炭需求量增加,价格快速上涨,一批从事煤炭开采的人率先富裕起来。2004年后,煤矿给鄂尔多斯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43亿元,人均GDP为20800美元,财政总收入538.2亿元,过去五年年均增长42%。

  2008年后,伴随着房价的上涨和鄂尔多斯市旧城改造,房地产业兴起,“炒房”成为继“炒煤”后又一个吸引民间资本的渠道。

  今年4月,高和投资与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调研组曾前往鄂尔多斯市进行调研。

  调研组认为,鄂尔多斯的财富分配链条维持着一种“体内循环”,即由煤矿产生的财富支撑政府改造城市。通过拆迁,分配给更多的人,再通过民间借贷集聚资金,贷给房地产和新的煤矿,令更多的人分享高收益。

  但是现在已有苗头走向一个恶性循环,即民间借贷危机诱发房地产企业倒闭,房地产泡沫破灭风险集聚。

  据悉,鄂尔多斯市政府已着手采取救市措施。

  在一份正在起草的关于维护金融稳定、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文件中,政府将要求当地金融机构新增100亿元的贷款规模,同时适当降低利率上浮空间的水平。文件还要求,压缩房地产的开工面积。

  不过,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士担忧,救市或许可以延缓鄂尔多斯危机爆发,但并非根治之道,为鄂尔多斯民间资本寻找出路,方可避免民间借贷危机周期性爆发。

  为此他建议,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金融改革力度,使之更为市场化,另一方面也需要鄂尔多斯市政府在产业转型上下功夫。

  据悉,目前鄂尔多斯市正在探索建立装备制造业基地、云计算产业园等,意在推进产业转型。

  但这些看起来颇费功夫的远水,能否解得了势头正盛的局部借贷危局近渴,目前还难以预料。

(责任编辑:克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