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市场低迷,公募整体萧条。
综合规模、业绩、人事各方面,8家公司几乎面临“失去的一年”。
杨东掌舵的兴业全球深陷
双汇发展,8基遭净赎回60亿,而华富姚怀然则痛失曾刚,还有大成王颢、华商王锋等等。
这个冬天带着他们的失意。
理财周报记者 翟乐/文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人心惶惶的时日已经过去。
2011年的夏天之于上海基金圈,无疑是个令人难忘的夏天。五家基金公司齐觅总经理,一时间,烽烟四起。
在这个圈子,一个人的去留,往往会导致一系列人的重新抉择。
好在,最终尘埃落定,该走的走,该留的留。一位新任总经理的到来,意味着一家基金公司或多或少将开启新纪元。
与开启新纪元相对的,是一些基金老总们的黯然神伤。他们是兴业全球总经理杨东、华宝兴业裴长江、华安李勍、华富姚怀然、浦银安盛钱华、大成王颢、中邮周克和华商王锋。
因为这一年,他们面临公司业绩不济、规模缩减、人事变动等多重打击。浦银安盛、兴业全球、华宝兴业和华富,旗下基金份额变化率都在-10%以上;中邮和华商则遭遇基金业绩全面下滑厄运;而华安面临高层集体出走后的人事换血,大成临近年末被一只“衰股”所困……
他们或许是2011年基金业最失意的8位总经理。
大成总经理王颢难以料到的是,就在数十天前,
重庆啤酒(600132)以75.56元的高价涨停,距离其历史最高点79.98元只相差4.42元,这对于重仓该股票的基金来说,无疑是年末排名战的一剂强心针。大成旗下9只基金重仓重啤高达4495万股,截至11月24日,重啤为大成带来9.5亿的浮赢。
然而,十几天后,随着一纸公告重啤遭遇跌停。在所有基金公司都铆足劲准备冲刺时,大成重仓股如此表现,王颢的2011年,或许将以暗淡收场。
与大成类似,兴业全球也因深陷一只出了问题的重仓股而导致份额锐减。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兴全份额规模相比去年下降11.9%。旗下8只基金共遭遇净赎回62.82亿份。引发这场大规模赎回的罪魁祸首,是双汇发展。
如今双汇发展似乎已经从瘦肉精事件中恢复过来,股价回涨,但兴业全球旗舰基金兴全趋势却一直没有逃脱被净赎回的命运。
与上述两位老总被“股”所困不同的是,华安总经理李勍和中邮总经理周克则是被“人”所困。
2010年,华安基金全球招聘总经理一事闹的沸沸扬扬,猜测颇多。最终由香港空降李勍就任引得业内一片哗然。时隔一年,华安高层洗牌又已落幕。首席投资管王国卫、副总李炳旺、董事长俞妙根、分管中后台的副总经理韩勇、分管市场的副总经理邵杰军均前后弃华安而去。
业内众说纷纭,有人替李勍捏把汗,刚到任就遭此人事剧变,业绩各方面肯定会受影响;也有人则认为这是李勍到任必经的洗牌过程,这样未来的华安才会以新面孔示人。
周克自2006年中邮基金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担任公司总经理。2011年中邮的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截至12月7日,中邮核心优选损失30%,中邮核心成长损失27%,中邮核心主题和核心优势则分别损失25%和19%,在同类基金中均排名靠后。究其原因在于其基金经理大都是内部培养起来的研究员,缺乏实战经验。
每年的基金圈之战,是一场“股”与“人”的暗战。考验总经理的,是持股的魄力和选人的眼力。
2011年是中邮基金难熬的一年,业绩表现差,基金份额吃老本,新基金发行策略单一,曾表示要走出一条特色之路的总经理周克压力不小。从三季度末披露的数据来看,中邮旗下基金并没有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投资策略,防守板块配置太少,反而坚定持有
潍柴动力(000338)、
柳工(000528)等大量机械股,在震荡下行的市场中遍体鳞伤。
2011年以来,中邮旗下数只基金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中邮核心优选损失30%,中邮核心成长损失27%,中邮核心主题损失25%,中邮核心优势损失19%,在同类基金中基本属于垫底之列。
基金损失惨重,激进的投资风格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中邮组建投研团队的思路也与其他公司迥异。中邮在选择基金经理时,坚持从内部提拔,但目前为止这种思路的效果并未在市场上得到证明。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兴业全球旗下兴全趋势、兴全全球视野、兴全合润分级、兴全社会责任、兴全可转债、兴全有机增长、兴全磐稳增利、兴全货币分别遭遇净赎回36.35亿份、8.04亿份、5.74亿份、4.69亿份、2.66亿份、2.42亿份、2.32亿份和0.6亿份。
综观兴业全球旗下基金全年整体表现,仍算上乘,其中兴业全球视野在238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五(截至12月5日)。较好的业绩表现为何仍遭遇净赎回?
“熊市里面,的确是相对收益较好的基金比较吃亏,跌幅较深的基金持有者一般不会去割肉赎回,而跌幅较浅,亏的较少的基金反而会成为持有者赎回的首选。”分析人士指出。
基金普遍遭遇赎回是由于熊市市场不力,但其中遭遇赎回最多的兴全趋势投资,则是由于双汇发展(000895)瘦肉精事件,此事件直接导致兴全趋势和兴全全球视野遭遇大额赎回,成为兴业全球旗下净赎回最多的基金,拖累整个公司份额下降。
2011年大成基金份额净赎回超过31亿份,总份额跌落千亿份,总资产净值缩水222亿元,市场占有率大幅下滑。这些已经让总经理王颢在熊市下足够失意,而12月7日重庆啤酒(600132)的公告则让他在年终前再遇危机。
王颢此前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就算排名靠前,一旦出现失误或者没有把握好机会,就会落伍。”当前抱团重仓重庆啤酒的大成基金便可能遇到了让公司处于劣势的“失误”。
从钱华执掌浦银安盛的第一天起,他心里其实就清楚,这不是个容易的差事。2011年走到12月5日,浦银安盛业绩已有起色,但其产品的份额仍然无甚起色,排在倒数。面对残酷的发行市场,浦银安盛发行的两只产品皆取得了不俗的发行成绩,但保有量成为继发行难之后的下一个考验。
截至12月5日,浦银安盛份额仅剩16.13亿份,今年以来减少3.60亿份,虽然份额减少的绝对数不大,但是由于总体体量小,变化率达到-18.26%,在所有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二。
今年浦银安盛发行了两只基金,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今年初,我们判断资本市场将困难重重,至少,应该谨慎一点,衡量自己的能力,所以决定今年发行策略以固定收益产品为主。为此,在今年新产品发行高达200多只,平均每个公司发行3只以上的大背景下,公司只发行2个基金产品。”浦银安盛表示。
3月浦银安盛货币基金发行量达到37.74亿份,在整个市场环境下,发行状况算是非常不错,37.74亿份亦使得整个公司份额暴增,但到了三季度末,其份额便仅剩2.5亿份。事实上在浦银安盛货币基金之前,去年年底成立的浦银安盛沪深300保有量亦不理想。去年12月成立的浦银安盛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首募8.15亿,如今仅剩2.45亿份,被赎回近70%。
面对巨额赎回及份额减少,浦银安盛表示:“份额减少原因是由于产品自身特性和今年市场情况决定的。本来今年整个基金行业都是净赎回状态的,更何况流动性很强的货币基金,所以大额赎回也是正常的。此外,今年银行的理财产品高收益率也对货币基金带来不少冲击。但是随着理财产品回归正常收益后,货币基金的申购量会逐步增加的。”
华宝兴业今年新成立4只基金:华宝兴业成熟市场动量优选、华宝兴业可转债、华宝兴业上证180成长ETF及联接以及华宝油气,两只QDII产品,一只债券,一只指数。从产品类型看,今年华宝兴业并没在传统股票型产品上进行新的布局。
对此,华宝兴业表示:“今年华宝兴业发行基金的情况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看好目标领域的长期投资机会,二是出于完善自身产品线、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的考虑。成熟市场QDII、标普油气上游QDII、可转债基金都填补了旗下现有产品的空白;另外,华宝兴业在去年率先推出国内第一只风格指数ETF上证180价值ETF及联接基金,该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和近期大盘价值股表现较好的时期业绩较突出,体现了该类别产品在风格化的市场中能有力把握上涨机会,因此今年又推出了上证180成长ETF及联接基金。
但是今年发行市场对华宝兴业的选择并不是买卖账。3月成立的华宝兴业成熟市场基金,首发规模5.65亿,三季度末仅剩1.04亿份,份额净赎回超过八成。4月成立的华宝兴业可转债首募规模14.48亿,三季末余10.80亿份,净赎回超过四分之一。8月初成立的华宝兴业上证180成长ETF首募8.22亿,其联接基金首募6.37亿,合计14.59亿。9月底成立的华宝油气,首募仅3.73亿。
上述四只2011年新成立的基金,为华宝兴业合计贡献份额30.16亿份,这只是三季度华宝兴业上证180成长ETF及华宝油气未打开情况下的数字。第四季度,上述两只基金打开,季末披露份额数据前途不容乐观。
华富基金姚怀然,可能是今年最失意的总经理之一。从董事长调往总经理前线作战,规模并无起色,而公司旗下最大王牌固定收益部总监曾刚也决然离去,使得整个公司陷入近三年来的低谷。
11月2日,华富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华富收益增强和华富强化回报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曾刚已经于11月1日离职,上述两只产品将分别由胡伟和张钫继续管理。
业界传闻,自年初曾刚已有去意,虽然华富基金着力挽留,但仍然无力回天,最终曾刚转会至汇添富。
在华富基金期间,曾刚一人掌管华富收益增强和华富强化回报两只基金,在2009年和2010年皆取得了优异成绩,华富基金也借势一直在打造其固定收益投资品牌,在机构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三季末,其固定收益类品种份额为50亿份,占据其资产规模的一半,而曾刚一人所管理的份额,便接近华富基金总份额的四成。
“债券基金是相当认基金经理的,相对股基来说,操作的偶然性,运气成分比较小,对债券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要求更严苛。”分析人士指出。
曾刚便是属于在机构中有号召力的明星债基经理。此外,由于其一直为华富最大卖点,曾刚也一直积极配合参与华富基金发行,市场品牌宣传等活动。
今年股债双杀,曾刚的业绩也失去往日水准,据知情人士透露:“曾刚一人之力承担整个公司的期望,公司对他支持力度、资源、待遇都有优待,但是他身上所承受的期望和压力也非常大。这样的确不是长久之计,曾刚在华富期间,也算非常对得起华富了。”
作为空降的总经理,李勍执掌华安之路并不平坦。自去年李勍到任后,已经先后有五位高管离开华安。
先是去年的王国卫,然后是今年的李炳旺、俞妙根、韩勇及邵杰军,华安高层一度仅余李勍孤身一人。
华安作为上海老牌基金公司,其高层成员一直较为稳固。
“华安高管各个根基深厚,其实给李勍带来的阻力很大,加上双方背景文化不同,有分歧也很正常,但是没想到最后以这种局面收场。”业内人士评论道。“虽然他有人撑场,但是高层尽去,来自董事会的压力依然很大。”
另外一位沪上高管分析道,任何人面对这种情况,都有压力,但事已至此,对李勍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完全沉下去,不破不立,重新开始用人布局,说不定危机也是新的机会。
“今年我们公司一直运行正常,运营层面并未受到影响,而且人员增补也在进行中。”华安方面表示。
所幸,在李勍扩大销售人员的策略下,华安的份额在今年得以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