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李璟瑜涉嫌偷漏税之谜尚未解开,京威股份又曝出招股书中专利技术缺位、主要产品无产销率数据等问题。
“汽车行业里,做研发动辄几个亿。合资企业一般是外方出技术,中方出人出地。投一千万做研发,也就是装装样子。”上海大众一位资深技术负责人质疑称。
千万“巨资”研发四大技术无一独创
京威董事长李璟瑜此前一直向前去调研的机构强调:公司在行业内领先,特别是铝棒、型材几乎是垄断地位。
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家行业领先的公司,却连一项专利技术也没有。
招股书显示,京威股份无形资产中有四项重要的技术“铝合金表面氧化技术”,“车用塑料挤出件、注塑件以及辊压件的生产技术”,“生产各种型号高质量铝挤出型材技术”和 “CD345 三角窗开发技术”。
其中,前三项技术是以技术入股方式获得的,技术来自二股东德国埃贝斯乐(持有公司47%的股份),后一项是公司外购获得。也就是说,没有一项技术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成果。
有意思的是,研发孱弱的京威股份,相关支出却居高不下。
招股书显示,公司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989.17万元、1078.17万元、1427.39万元和786.57万元。公司解释,一方面招聘了更多的研发专业人员,使得研发人员工资总额上升较快;另一方面,公司在报告期内添置了部分研发专用设备,增加了研发投入。
二股东幕后“掌控” 京威似成老外打工仔
对准上市公司而言,专利是其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的体现。A股中,甚至曾有因专利问题而被叫停IPO的案例,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金证券》注意到,京威股份招股书中,不仅一项专利都没有,甚至连专利申请的信息都难寻踪迹。
不妨和同行的专利情况做个对比。招股书列举的5家同行中,凌云股份(600480)仅2010年就新增10项获得授权的专利,新申请专利更是达到30项。2010年上市的双林股份(300100),截至2010年末拥有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设计专利22项。
“如果是合资汽配公司,关键技术都在外方股东手里。但公司自己连外观专利也不申请,一项专利也没有,确是不多见。”上述技术人士对《金证券》直言,这显示了公司技术上的被动,“它的角色更像是外方股东的一家子公司。”该人士透露,“汽车合资企业里,外方股东以技术入股,在生产中很严格保护他们的技术,中方要做改进和创新都是不允许的。”
京威股份招股书显示,德国埃贝斯乐是给中高端品牌车型供货的铝合金零部件生产商,其在铝合金型材挤出、表面氧化领域,技术水平世界一流,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高。
如此看来,二股东似乎才是“幕后操盘人”。
记者就专利问题致电京威股份,但工作人员表示董秘鲍丽娜外出,回来后再给回复。但截至记者发稿前,京威股份并未回应,《金证券》将继续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