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财经评论 > 谈股论金

ST股价飙升推高概念股炒作风险

2012年02月27日06:4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尽管监管层力挺蓝筹股投资价值,但在春节过后整整四周,A股市场中100多只ST板块股票(包括遭特别处理的ST股和遭退市警告的*ST股)股价全线上涨,交易量快速上升,全面跑赢蓝筹股。在投资者明知道这些公司整体业绩不佳,很多公司依靠各种手段进行利润操作的情况下,股 价恶炒带来的“垃圾股”狂欢已有击鼓传花之势,而未来一旦退市制度趋严,投资者可能将自己为非理性投资买单。ST股吸引力大于蓝筹股

  春节过后,与上证指数四个交易周以来不到4%的涨幅相比,115只在1月20日之后有过交易的ST板块股票表现异常活跃,截至2月23日,仅有ST园城和ST华塑三只股票股价下跌,而ST板块股票中有近四成的股价涨幅超过20%。

  虽然监管层在节后多次力挺目前蓝筹股的投资价值,但从实际情况看,在上证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中,节后上涨幅度最大的贵州茅台股价在19个交易日中甚至下跌了0.9%。

  ST板块不仅股价遭到炒作,其成交量也持续增加,在2月22日与23日沪深两市总成交金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的两个交易日中,多只ST板块的股票成交金额过亿元,其中23日ST申龙ST金叶的成交金额分别达到5.8亿元和4.4亿元,两者相加超过了中国人寿当天成交金额的总和。

  从市场估值上看,ST板块中已经发布年报公司的估值动辄过百倍,而中证100指数中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仅有不到14倍。对此,国信证券资深策略分析师黄学军表示,节后新股与ST板块股票炒作浪潮再起,其热度远超蓝筹股,这反映出节后股市震荡向上过程中投资者投机情绪的上升。

  “不死鸟”进入“倒计时”

  在春节过后ST板块表现异常火爆的情况下,相关上市公司进入“生死倒计时”,一些连续亏损两年或两年以上的上市公司从去年四季度便开始通过资产处置、债务重组和政府补贴等方式进行利润操作,以保住“壳资源”。

  据上市公司2011年业绩公告或预告初步统计,在目前所有股票被冠以“ST”和“*ST”的公司中,有42%的公司2011年净利润出现同比下降或亏损,其中绝大多数是之前已经连续亏损两年,股票被冠以“特别处理”的公司;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有28%的公司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加或出现扭亏为盈,而其中大多数是之前因连续三年亏损,股票被冠以“退市警告”的公司。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在再次亏损即将面临暂停上市的情况下,不少被股票“*ST”的上市公司都着急用各种手段“保壳”,而仍有时间空间的“ST”公司则显得并不着急。

  记者发现,在今年一季度,使用包括资产处置、债务重组和政府补贴等各种手段起死回生的上市公司确实不在少数。股价炒作异常火爆的ST金叶1月初公告拟设立珠宝矿业投资公司,其股价两个月来飙升50%;ST化工ST迈亚更是着急转让旗下房地产开发公司股权,预计将带来过亿元收入。

  退市制度趋严成“紧箍咒”

  在“垃圾股”狂欢的背后,股价恶性炒作带来击鼓传花式风险,正在随着ST板块股票股价的持续上涨而增加,而未来退市制度的趋严,已经开始逐渐成为投机者的“紧箍咒”。监管部门提醒,“在上市公司依法履行了应尽披露义务的前提下,投资者期盼不理性的投资行为由国家买单是不切实际的。”

  回顾2007年尚处于上一轮大牛市的A股市场,在当年春节过后,ST板块也曾经出现一轮显著迅猛的上涨,“乌鸦满天飞”的景象依然让人记忆犹新,但在当年“5·30”暴跌之后,市场迅速抛弃“垃圾股”转向大市值蓝筹股,ST板块经历了连续的暴跌。

  对此,泰康资产管理公司权益投资部研究员杨景认为,目前蓝筹股估值依然不是很高,但相较而言本来就存在较大风险的ST板块已经出现爆炒迹象,值得投资者注意。而一位基金公司研究员也表示,股价恶性炒作的最终结果,就是接到击鼓传花“最后一棒”的投资者将要为此买单。

  除去股价风险的上升,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未来监管层对退市制度更加严格落实,ST板块“壳资源”的价值可能将面临真正的考验。

  退市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净化器”,能够促进市场发挥优胜劣汰的功能,在竞争中优化上市公司结构,督促管理层认真经营公司。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此前对记者表示,监管部门应设计包括完善退市制度在内的一整套投资者保护体系,从源头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表示,落实严格的退市制度,有助于引导投资者理性、价值投资,形成健康的投资文化和氛围。退市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将会充分考虑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不能理解成为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买单”。在退市制度的研究制定过程中,证监会在制度设计层面将考虑保护投资者的机制。

  “当一家上市公司因为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经营因素等导致退市,在上市公司依法履行了应尽披露义务的前提下,投资者要自行承担投资判断的结果,期盼不理性的投资行为由国家买单是不切实际的。”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表示。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罗为加)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