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界为当代的艺术家们打造出了全新的“艺术范儿”。每一位时尚靓丽的艺术家背后,几乎都写着天价的名字,打造出的是“艺术品牌”,他/她的每一件作品,就成为这个品牌旗下的产品。
骤然离世的美国歌星惠特尼·休斯顿在2月24日举行了葬礼,而就在她入土为安的那一天,专门拍卖名流物品的拍卖人达伦·朱利(朱利新闻,朱利说吧)安(Darren Julien)对外宣布,将在3月31日和4月1日两天拍卖休斯敦的私人物品。据拍卖人称,这是对休斯顿一生的致意与庆祝,在她过世之后,她的私人物品也就有了历史价值,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应该进入博物馆的收藏,而不是搁置在家中不见天日。
西方世界里,明星的私人物品在其人去世之后进入拍卖屡见不鲜,除了惠特尼·休斯顿之外,近几年来去世的迈克尔·杰克逊和伊丽莎白·泰勒的私人物品也都被送上了拍场。这些是对明星本人璀璨艺术人生的致意吗?也许。但是,似乎也不能排除其亲友利用明星来获取经济利益的可能,他们利用的正是明星效应。在明星的光环笼罩之下,他们的私人物品、签名照片和曾经使用过的道具等,都可以高于实际价格售出。遇到追捧者激烈竞价的情况时,其价格往往会高得令人咋舌。
明星效应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文化现象,冠以各式名头的“粉丝”的疯狂之举,也时常见诸报端。这种现象蔓延到艺术圈,也就催生了一批艺术明星,时尚界与艺术界日益紧密的关系,再加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一颗颗艺术界的明星在近年来涌现出来。早年间我们所熟悉的不修边幅的艺术家形象,基本上已经从各种媒体上消失了。现在一些大牌艺术杂志上的艺术家们,或儒雅沉着,或时尚精英;记录艺术家身份的传统道具隐去了,时尚界为当代的艺术家们打造出了全新的“艺术范儿”。每一位时尚靓丽的艺术家背后,几乎都写着天价的名字,打造出的是“艺术品牌”,他/她的每一件作品,就成为这个品牌旗下的产品。
商业品牌是具有价值的,而且可以体现为极高的价格。艺术品牌可以如此,或者确实也如此。商业品牌价值的评估已经形成了一套方法与公式,由此可以计算出品牌价值的转换价格,例如根据去年的全球品牌价值百强榜,苹果这个品牌市值1500多亿美元,位居第一,谷歌(微博)1100多亿美元,IBM1000多亿美元,分居第二位和第三位。那么,艺术品牌的市场价值又该如何换算呢?或者问题在于,它是否可以像企业品牌价值那样能够落实在具体的数值层面呢? 艺术界的明星化与时尚化趋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我们在考虑如何对艺术品进行估值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将艺术品牌的价值纳入艺术品估值的考量体系呢?这也就是说,在为艺术品进行估值的时候,除了作品自身的艺术水平、稀缺程度、历史价值、收藏记录、市场行情等诸多因素之外,艺术家作为“明星品牌”的价值,是否也应该转化为价格并纳入艺术品的总体价格呢?或许在市场上早已经这样来操作了,否则也难以解释为什么一些艺术价值缺失的作品,仍能够以高价售出。
或许有人会质疑,将那些“当红”艺术家与影视明星、商业品牌等事物联系在一起是否恰当。其实,笔者也多少心存疑虑。因为影视明星是广大“粉丝”的追捧造就的,商业品牌的价值是消费者的信赖赋予的,这也就意味着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是购买产品的人。而对于艺术家来说,购买他们作品的人是那些坐拥万金的买家和藏家,虽然媒体上艺术家们的形象丝毫不逊于影视明星大腕,但他们与买家、藏家的关系到底是否能构成明星与“粉丝”、品牌与忠实用户的关系,在中国艺术市场起步时间不长、发展阶段较低的情况之下,着实难以判断。回想明星出道早期的打拼,品牌初创时期的种种营销与推广活动,再看看如今艺术家在媒体上的表现,也许中国艺术市场上正在发生的,也是艺术家品牌的创建阶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