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请勿转载)
在巨大的维稳压力下,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一方面进行粮食调配、另一方面对粮食出口及酿酒等实行严格管制。
1
康熙皇帝并没有想到,自己所推出的空前绝后的一大仁政,带来的未必都是正能量。
1712年4月4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清明节。登基已经51年的康熙,宣布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重大政策——永不加赋:
“朕览各省督抚奏编审人丁数目,并未将加增之数,尽行开报。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在人丁,加徵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增出实数察明,另造清册题报。”(《康熙朝实录》)
所谓“永不加赋”,即以当年的人丁数为征收钱粮的上限,此后即便人口增加,国家也不再加收人头税。如此减轻农民负担,不只是五十年不动摇、一百年不动摇,而是“永不”动摇。
推出这个政策的压力,是官方所能掌握的“丁口数”(一般来说,“丁”是16-60岁的男子,要缴纳人头税“丁银”及服徭役,其余人为“口”,不必缴纳“丁银”及服徭役),只有区区2034万。大量的人口,为了逃避繁重的赋税,选择了成为“黑人”,没有申报户口。而在经济大发展的时期,这些“黑人”却只能打“黑工”,甚至都不敢去开荒——开荒就意味着要与繁杂的苛捐杂税对接。
于是,一个吊诡的现象出现了:一方面,是大量的土地乏人耕种,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失地”兼“失户”农民成为“黑人”。在土地兼并中形成的一小群既得利益集团,却同时享受着土地兼并和“黑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并且因为其自身家庭人数稀少,而承担着与其资产规模并不相称的较低税赋,并因此而拉低了整体的财政收入。这对于一个政权而言,无论是财政角度还是政治角度,都是巨大的风险。
农民们对于仁政的欢迎程度,从人口数的急剧增长可以看出。大清国的人口增长,从1亿(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必须注意,“人口”与“丁口”是不同的,1个丁口一般对应5个人口,此处1亿指的是包括非劳动力人口在内的所有人口——增加到2亿(乾隆二十七年,1762),用了78年;
从2亿到3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用了28年;
从3亿到4亿(道光十四年,1834),用了44年。
“永不加赋”在给民众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实际上导致赋税在调控人口增长方面的杠杆作用的丧失。就在大清民众享受着“永不加赋”等一系列改革红利的同时,一个幽灵出现了——那就是人均耕地、粮食供应日渐紧缺。
2
根据清代中叶学者王庆之(1798-1862)的《熙朝纪政》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田亩总数为5.5亿亩,到嘉庆十七年(1813)为7.9亿亩。
现代学者罗尔纲在《太平天国革命前的人口压迫问题》一文中,则推算:从1741年到1850年,中国人口从1.43亿增长到4.3亿,增长了200%。而耕地则从1661年5.49亿亩,增加到1833年的7.37亿亩,仅增长35%。
从历史上看,耕地的增长速度,已经是罕见的高速发展。但是,其与人口增长4倍的超高速相比,显然无法配套。其直接后果,就是人均耕地与人均粮食占有量都大幅度下降。
根据现代学者吴慧的推算,乾隆十八年(1753)到道光十三年(1833),中国的人均耕地从3.14亩降低到1.45亩,大大低于人均4亩的“饥寒界线”, 此线之下,无法保障温饱,社会易产生动乱。(《中国历代粮食田亩研究》) 罗尔纲则推算,从1812到1833年,由于自然灾害,耕地面积从7.91亿亩减少到7.37亿亩,而人口却由3.61亿增加到3.98亿,这使得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到1.85亩。
这些数据,虽有所差别,但可以肯定,人均耕地已经低于4亩这条“饥寒界线”。这条界线,最初由洪亮吉提出:“一人之身岁得四亩, 便可得生计矣”(洪亮吉:《洪北江文集•卷施阁文甲集》),这个数字,得到后世很多学者的认可。
吴慧继续推算,乾隆十八年(1753)到道光十三年(1833),中国年人均粮食从1154斤降低到532斤,低于汉代的年人均粮食993斤(《中国历代粮食田亩研究》)。而维持一个人的生计的口粮部份, 至少需要486斤才可勉强达到维持生命的最低界限, 这还不包括赋税、衣物杂费和购置生产工具的其它开支(何清涟《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破产和人口压力的关系》)
这些数据都说明,康乾盛世的改革红利被巨量的人口增长所吞噬,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粮价飙升、抢米风潮不断、抗粮抗捐情况严重,甚至出现了大饥荒。在巨大的维稳压力下,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一方面进行粮食调配、另一方面对粮食出口及酿酒等实行严格管制。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政府继续加大鼓励垦荒的力度,但是,这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竭泽而渔的方式,又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反过来加剧了粮食供应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
(详见下期《康乾盛世毁生态》)
(作者系独立学者,中国改革史、战略史研究者。著有《国运1909》、《帝国政改》、《李鸿章政改笔记》、《改革都有红利吗》等书。本文章系《罂粟花开》第3章)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