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原英石是一家籍籍无名的次新基金公司,它规模极小,业绩很差,可谓毫无亮点。在它成立三年之后,已然淡出大众视线之时,一纸批文竟让它重新走到台前。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袁方晨 上海报道
中原英石是一家籍籍无名的次新基金公司,它规模极小,业绩
很差,可谓毫无亮点。在它成立三年之后,已然淡出大众视线之时,一纸批文竟让它重新走到台前。7月26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太平资产收购公募基金公司牌照的申请正式获批。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太平资产对中原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66%股权的收购申请,并核准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对该基金管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资格。
中原英石即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太平基金(拟更名)。太平基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基金公司的名字还没有最后确定,至于未来的布局,由于公司现处于变更的敏感阶段,鉴于监管方面的要求,很多内容不方便披露。
太平资产则表示,“本次对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权收购,是太平资产深入贯彻集团精品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推进集团综合金融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太平集团全面进军个人财富管理领域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太平资产方面已经接手了基金公司的具体工作。成功归入“保险系”之后,太平资产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并用好中原英石这个“壳”。一位与中原英石原总经理、原中原英杰华基金筹备组组长林伟萌关系密切的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太平资产用此种方式开展公募业务,省去了申请一家新基金公司所需的长久等待期。表面看中原英石近似于一个空壳,但是从另一面看,对于太平资产来说,打理一个空壳会比打理一个已经千疮百孔的壳简单许多”。
“空壳”中原英石
中原英石其实与保险机构颇有渊源。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中原英石的发展之路分外坎坷,早在成立之前,就已经历了双方股东的更换。
中原英石本由外资机构英杰华保险集团发起,早在2007年,英杰华集团即已向证监会提交申请。起初,英杰华集团心仪的合作伙伴是中粮集团。2003年,英杰华集团曾与中粮集团携手,成立合资保险公司中英人寿。“亲上加亲”的想法,让英杰华与中粮集团再度携手。按照规定,基金公司主要股东必须具有从事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管理。
彼时,中粮集团旗下没有证券公司或者信托公司,要发起设立基金公司,必须再找一家证券机构合作。中粮集团找到东莞信托,似乎一切都进行得顺风顺水。2008年,中英基金筹备组在浦东陆家嘴的花旗大厦挂牌。中英基金注册资本2亿元,由东莞信托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英国摩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然而之后,东莞证券股份因存在为东莞信托代持的嫌疑,上了监管部门的黑名单。按照相关法规,股东三年内有过违规行为,不得设立基金公司,中英基金就此梦断。
尽管中英基金流产,英杰华并未放弃自己的基金梦想。2009年,中原证券、英杰华宣布分别出资51%、49%筹备成立中原英杰华基金公司。“林伟萌曾说,等待过程是最痛苦的,关键是没有时间表。”一位与中原英石原总经理、原中原英杰华基金筹备组组长林伟萌关系密切的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人才流失也是个大问题,因为人才需要不断摸爬滚打才能积累经验。第一年没有人走,到了第二年投研团队有成员觉得要真正实战,选择了离开。
难以预料的是,2012年,英杰华退出筹备股东的行列。随后,来自英国的金融机构安石投资成为中原证券新的合作伙伴。2013年,更名后的中原英石基金公司终于成立。苦等五年才如愿成立的中原英石虽然没有赶上最好的时候,但成立至今三年多的时间里,也算是碰到过A股市场转暖的机遇期。业内也不乏在其之后成立的基金公司以各种形式将品牌打响、规模做大的例子。
然而,中原英石仍在原地徘徊。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中原英石公募资产净值为0.09亿元,排名最末。目前,中原英石旗下仅有1只基金—中原英石灵活配置,最近1年的回报率为-25.4%,在同类991只基金中,排在第957位。此前,中原英石还曾发过一只货币基金,却惨遭清盘。2014年9月11日,中原英石发布首只产品中原英石货币,成立规模为5.67亿份。然而,这只基金并未能够帮助公司打响头炮,反而跑输业内平均水平的业绩使得投资者集体出逃,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其规模仅剩2174万份,跌破公募基金5000万元规模清盘线。2015年10月,这只运作仅一年的货币基金被迫宣告清盘。
也许,公募业务上的失利是中原英石早已预料到的结果。上述业内人士透露,林伟萌曾在公司成立不久后称,并不打算在公募业务上花费精力,而会把主要精力投入专户业务。然而,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15年9月底,中原英石专户业务以0.04亿元的规模排名倒数第一。
业务缺失,中原英石最终落入买壳,2015年6月29日,中原英石发布了股权转让公告,中原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4%股权通过河南省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挂牌价格为人民币4430万元。2015年12月8日,中原英石发布公告称,“同意林伟萌先生因个人原因暂时不能履行总经理职务”。
不容小觑的“保险系”
保险公司涉足公募基金领域采用的方式主要为保险公司直接发起或通过子公司发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以及直接收购已有基金公司股权三种。
2013年6月1日,《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与新《基金法》正式实施,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等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之后,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严格意义上的保险系基金公司试点正式启动。
2013年10月29日,业内首家由保险机构直接发起设立并控股的保险系基金公司国寿安保基金成立,其中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85.03%,居于绝对控股地位。
2015年3月3日,由原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裁、原阳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德晓,联合阳光保险集团等多家机构发起的泓德基金正式成立,其中阳光保险集团持股占比25%,成为首家由专业人士发起的公募基金公司。
2015年4月,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已经正式获得监管机构批准,泰康资管也成为了第一家以事业部形式获批公募业务的保险资管公司。今年7月,由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股东发起设立的华泰基金获批建立,华泰保险持股比例达80%。另外,民生人寿收购50%浙商基金股权并实施控制、安邦人寿出资5亿元独资设立安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请都已在去年获保监会批准,但证监会尚未批复。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8月5日,国寿安保基金以927.57亿元排在全部基金公司中的第23位。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亦千将“保险系”基金公司与“银行系”基金公司作了比较,他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保险公司有客户、有资金、有渠道,这些方面是与银行一致的。比较而言,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更充沛,因为保险机构作为负债经营企业,获得的保费收入有保值增值的必要,因此需要大量的资产用之于配置,这些资金的配置方向可以是基金;银行虽然也是负债经营,但资金的主要去向是放贷而不是投资。因此,“保险系”对基金的资金支持力度要强于“银行系”,但保险在渠道和潜在客户方面不及银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