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其发展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农业发展阶段的考察和探讨必须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这里,基于国民经济成长的阶段性理论和国内外农业发展阶段的最新理论成果,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中国农业自身的资源来认识和分析中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一、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理论依据
对农业发展阶段进行划分,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农业发展的现状,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确立正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对不同发展阶段农业部门所具备的特征的了解,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农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互动关系,从而为确立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农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组:《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第20页。
农业发展阶段的划分历来受农业经济学家和发展经济学家关注,不少专家学者对此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发展阶段理论。美国著名农业发展经济学家梅勒根据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具体特点,于1966年提出“梅勒农业发展阶段论”。该理论把农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以技术停滞、生产的增长主要依靠传统投入为特征的传统农业阶段;以技术的稳定发展和运用、资本使用量较少为特征的低资本技术农业阶段;以技术的高度发展和运用、资本集约使用为特征的高资本技术农业阶段。美国另一位经济学家韦茨根据美国农业发展的经历,于1971年提出了“韦茨农业发展阶段论”。该理论也把农业划分为三个阶段: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维持生存农业阶段;以多种经营和增加收入为特征的混合农业阶段:以专业化生产为特征的现代化商品农业阶段。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在1971年提出了以农业技术和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的农业发展理论。1985年,他们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农业发展模型,即在任何一个经济中,农业的发展都要依赖于四个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这四个基本要素包括资源禀赋、文化禀赋、技术和制度。速水佑次郎还根据日本经济发展的实践,于1988年提出了“速水农业发展阶段论”。该理论同样把农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以增加生产和市场粮食供给为特征的发展阶段,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政策在该阶段居于主要地位;以着重解决农村贫困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通过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这个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农业结构调整是这一阶段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
尽管以上的农业经济学家和发展经济学家对农业发展阶段理论的划分标准、研究角度和理论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大都把农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都非常注重农业资源的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投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虽然依据的历史背景不同,理论假设条件也有差异,但是仍然对我们认识中国农业发展阶段性有很多启示:第一,农业的发展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是农业资源、生产要素、技术与制度相配合的结果;第二,由于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建立高效的资源配置市场体制对农业发展尤为重要;第三,政府在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国政府也应该在农业发展新阶段积极培育产品和要素市场,维护竞争性价格机制的有效运转。
二、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理论分析
中国的农业发展既有农业经济学家和发展经济学家所概括的农业发展的一般特征,也存在其独有的资源、制度、环境等特点。因此,对中国农业发展阶段的认识必须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和研究专家就开始从发展阶段的角度观察农业发展问题,把中国农业的发展概括为从自给、半自给生产向商品化、社会化生产的转变林子力:《论联产承包制——兼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到了90年代后期,我国的农业经济学者再次开始了对农业发展阶段的讨论。例如,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并把这个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现代化的变迁。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投资来源于国家或者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现代化的方式是以一种群众性运动的形式来推进的;宏观经济环境表现为以工业化为重。其二,是市场化取向改革中的农业现代化变迁。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农业现代化的微观主体是农业微观经济组织,而经济利益机制是核心因素;农业现代化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农业现代化运作的重要环节;对外开放成为重要的促进因素。通过国际间的比较和分析,对中国农业发展阶段做出了一个基本判断: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中国农业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研究课题组:《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5~7期。
在世纪之交,中国国民经济和农业经济格局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农业经济理论工作者和政策工作者意识到,正确认识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准确地判断农业发展阶段,对于落实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万宝瑞:《认识新阶段,开拓新思路》,《人民日报》,1999-3-2;《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农民日报》,1999-5-14;《适应农业新阶段》,《人民日报》,1999-7-1。,对农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又掀起了一个高潮。这次讨论不仅比较一致地得出了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判断,而且具体探讨了农业新阶段的标志、特征和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性建议。
历经深刻的制度变迁与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理论上看,对于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认识主要应从两个角度展开:首先,从农业部门自身的发展看,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农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已表现出一些新特征:适应农业经济运行的基本制度环境业已形成;农业的投入和积累都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农业资源的投入配置也逐渐转向资本集约型的经营方式;农业内部的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其次,从农业与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部门的关系看,我国农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在不断下降,但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其他经济部门的贡献依然非常重要,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农业对其他部门的贡献方式和作用程度也有了新的变化,这集中体现在农业的市场贡献将越来越占据主要的地位。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组:《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