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国内财经_搜狐财经 > 三农中国 > 政策导向 > 《中国三农问题报告》全载_搜狐财经 > 下篇:增加农民收入
第十八章 扶贫攻坚与农村社会保障
BUSINESS.SOHU.COM 2004年7月11日18:49 来源:[ 搜狐财经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1]第一节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现状 
[2]第二节 我国贫困问题的成因分析 

[3]第三节 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实施及成效

[4]第四节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下一页 

 

  ●扶贫攻坚与农村社会保障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也正在步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农村贫困问题仍然是困扰农村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扶贫攻坚任务依然相当艰巨,因此,应当紧密结合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农民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第一节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现状

  一、贫困的概念及其衡量标准

  1.贫困的概念

  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贫困的存在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因而,贫困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等。

  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逐渐出现贫富分化:一部分人收入多些;一部分人收入少些。这种社会各阶层之间或各阶层内部之间的收入差异就是相对贫困,通常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为生活在相对贫困之中。世界银行曾认为,收入只有(或少于)平均收入1/3的社会成员便可视为相对贫困。一些学者认为,相对贫困不仅指经济意义上的差别,还应包括心理的感受。“穷人指的是那些自认为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但又感到被剥夺了与社会中另一部分人,同享欢乐权利的人。”M·吉利斯等:《发展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这些人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而且,随着教育和通信的发展,他们会越来越多地了解到城市的生活,甚至了解到富裕国家的现代生活。随着参照群体的扩展,他们所感受的失落感会越来越强烈起来,心理上的相对贫困也会显得越来越严重。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是从贫困程度的角度划分的。相对贫困是一个社会道德范畴,属于社会公平的主题。它没有一个稳定的、具体的标准。绝对贫困则是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标准。世界上目前处于绝对贫困的人口达11.33亿,就是说全世界目前仍有1/5以上的人口凄惨地生活在贫困之中。这些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南亚、东亚、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和北非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发达国家贫困问题主要是相对贫困问题。

  2.贫困的衡量标准

  国际社会通用的衡量一国贫困状况和反贫困成就的宏观指标由收入指标组构成。收入指标组包括人均GDP、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或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比值,社会指标组包括小学入学率、儿童死亡率与预期寿命。收入指标反映了经济意义上的贫困状况,社会指标反映了社会意义上的贫困状况,它们组合在一起基本上全面地反映了一国贫困的概貌。

  我国国家统计局对贫困和贫困线下的定义是:所谓贫困,即指物质生活困难,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所谓贫困线,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根据上述贫困和贫困线的定义以及全国农村住户调查资料。选择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标识贫困线的指标。

  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界定采用的是绝对贫困概念,即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下,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贫困线确定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并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较先进的研究方法——马丁法。其基本步骤是:①计算食物贫困线。首先根据营养专家意见,选择日摄入热量2100大卡作为中国农村人口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必需营养标准;其次根据住户抽样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农村人口维持生存必需营养标准的实际食品消费结构,即平均食品消费清单;再次根据低收入户对应的消费价格,计算出最低食品费用支出,即食物贫困线。②计算非食物贫困线。在已知食物贫困线基础上,利用回归模型计算出那些没有能力满足必需营养需求标准的住户的最低非食品支出,就是绝对贫困人口的最低非食物贫困线。③将最低的食物贫困线和非食物贫困线相加,就可得出一定时期内中国农村人口绝对贫困标准。

  经过计算,1984年农村居民贫困线确定为199.6元。此后,再根据农村物价指数的变化,计算出1985年以后各年的贫困线,这种确定农村贫困线的方法,优点是集中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中最重要的部分—食物消费,同时以合理的比例考虑了衣着、住房、交通、燃料、用品以及医疗、教育、娱乐、服务等消费,而且比较简单,容易操作,其评估结果与其他比较复杂的方法估计的结果很接近。

  二、我国农村贫困的基本现状

  1.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及主要特征

  根据政府公布的数字,1978年全国尚有2.5亿多农民得不到温饱,占当时农村人口的30.7%。在整个80年代,由于农村经济改革带来的农村经济普遍增长和80年代后半期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0年底的0.3亿人,减少了2.2亿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由30.7%下降到3%左右。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年),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主要是农村改革,农村经济大发展起主要作用阶段。在短短的7年内,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1.25亿,平均每年减少1786万人,贫困人口比例降到14.8%;第二阶段(1985~1993年),大规模扶贫开发阶段,主要是扶贫政策起主导作用阶段。按1985年不变价格计算,到1990年贫困人口下降到8500万人,这与世界银行测算的8700万人基本一致。1992年下降到8000万人,1985~1992年平均每年减少643万人,贫困人口比重从14.8%下降到8.7%。第三阶段(1994至今),扶贫攻坚阶段。1994年春,国务院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拟用七年时间解决全国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到2000年底,全国贫困人口降至3000万,贫困人口比重降到3%左右。在全世界贫困规模居高不下,甚至贫困状况恶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取得这样成绩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扶贫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我国贫困人口具有明显的三大特征:①社会经济结构特征。表现为绝对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农村,1992年底全国有绝对贫困人口9200万,其中城市绝对贫困人口1200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87%(同期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2.37%,1994年占71.38%)。这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必然产物。我国政府为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提供了比较稳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因此城市贫困人口较少,而占全国人口总数70%多的农村居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基本上由自己和家庭保证,得到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比较少,因此农村贫困人口无论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高于城市。我国政府对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强有力控制,又使这种社会不公平得以长期地稳定存在。②自然地理区域特征。表现为绝对贫困人口相对地集中分布在若干个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我国现有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大部分都在592个国家“八七”扶贫重点攻坚县中,这592个贫困县多分布在中西部的深山区、老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及水库库区。这些地方发展农业条件差,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基础设施缺乏、远离社会经济活动中心,社会服务落后,生活和生产条件差。长期以来,我国通过户籍制度,严格限制人口流动,随着贫困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又使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日益严重。③民族阶层群体特征。首先反映为贫困地区内也有非贫困人口。实际上,贫困地区内部不同阶层的人群之间的生活质量的差异是很大的。阶层性贫困问题还突出地表现为少数民族的贫困问题,在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了较大比例。不少贫困地区是少数民族人口居住的地区。

  2.新世纪贫困人口的新特征

  (1)贫困人口分布日趋分散,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基本格局。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贫困人口连片形成18个地带,这18个贫困地带在地域分布上由东到西,呈现出从零星分散到相对集中,最后连接成片的基本走势。政府通过以国定贫困线和省定贫困线为单位的扶贫,对西部地区成片的贫困地带实施了以贫困区域为单位的扶贫开发战略,贫困地区的地域分布目前已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态势,即以大行政区域为单元的贫困区域缩小了,以县为单位的相对集中分布的贫困区逐步转化为乡、村级贫困区,但贫困乡村的分布在远离经济中心的行政区域交界地带日益集中。这些行政区域的交界地带是自然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带,也是政府扶贫常常难以到位的地带。这种地域分布上的分散化趋势,使得非国定贫困县、非省定贫困县的贫困人口问题突出起来,对我们今后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贫困程度深,生存条件差,脱贫难度大。目前我国农村绝对贫困状况不仅仅表现为经济贫困,还表现为经济贫困与环境贫困、文化贫困、体制贫困并存的一种贫困综合征,其形成原因也不是某一因素单方面造成的,而是经济、环境、文化、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济贫困与环境贫困并存。通过过去几年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遗留下来的多是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不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障碍区”或是环境容量严重超负荷的区域。一是在区位上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缺乏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发展状态;二是在自然条件上,大多集中于自然条件恶劣和资源贫乏的干旱缺水区、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区、地方病高发区等环境贫困地区,表现为经济贫困与环境贫困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经济贫困与文化贫困并存。我国农村贫困,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低收入、低生产率与低物质供给。但透过现象,可发现隐藏着的是文化贫困。表现为教育水平低,文盲率高,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思想观念落后。许多贫困儿童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尽管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但课本费、学杂费的数额远远高于免收的学费,即义务教育名不副实。由于文盲、半文盲率太高,大量劳动力缺乏对现代科技的了解和掌握,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谋生技能,只能固守在土地上从事简单的劳作。在科技方面主要表现为科技人才奇缺、科技成果推广困难。与低素质紧密联系的是落后的思想观念,表现为思想封闭保守、因循守旧,胆怯自卑,害怕竞争,害怕社会变革,目光短浅,依赖思想严重。

  ——经济贫困与体制贫困并存。所谓体制贫困是指贫困地区在经济体制上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制,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明显存在体制上的“落差”。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跟上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节奏,采用行政干预手段,直接对资源进行大跨度、跳跃式的配置,在尚不具备经济发展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由于这些外来经济因素没有同当地经济有机地融为一体,结果形成了一种嵌入式的经济结构。这种“输血运行”机制,无法保证本地区内部投入和再投入顺利进行,无法形成当地的经济发展能力,助长了贫困地区的依赖行为。现在,由国家直接进行的资源配置改由市场配置,但由于贫困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滞后,要素市场发育不全,配置效率低下,因而贫困地区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在政治体制上普遍存在“软政权”,表现为地方政府机构庞大、臃肿,办事效率低下。

  (3)初步脱贫人口的返贫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受国情所限,中国农村的贫困标准很低。我国政府1984年确立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199.6元,1998年调整为年635元,与国际通用标准有较大的差距,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是以1985年平均购买力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即年收入365美元,如果低于275美元,则称为赤贫。造成我国初步脱贫人口返贫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一些贫困人口本来就没有脱贫,只是出于完成脱贫任务指标而被归入已经脱贫范围。②脱贫标准过低。尽管许多贫困地区已经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但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尚未根本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遇到自然灾害、疾病和经济波动,就会有10%~20%的人返贫。(3)已经脱贫人口大多只是实现了家庭口粮自给,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结构,抗御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差。现在面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冲击,农民增收将更加困难,返贫现象将更加严重。

  (4)相对贫困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中国农村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不同地区农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2001年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与西部内陆地区(云南、贵州、新疆、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农民人均收入差距比较,我们知道,2001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人均收入为4079元,西部内陆沿边地区农村人均收入只有1486元,绝对差为2593元,前者是后者的2.74倍。收入最高的上海农民人均收入达5596.37元,收入最少的西藏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330.81元,二者的绝对差距是4265.56元,前者是后者的4.2倍。

[1] [2] [3] [4下一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62726113或62726112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短信内容:
手 机
自写包月5分钱/条 更多>>
搜狐天气为你抢先报! 魔力占卜姻缘一线牵!
金币不是赚的是抢的! 爱情玄机任由你游戏!
猪八戒这样泡到紫霞! 帅哥一定要看的宝典!
你受哪颗星星的庇护? 萨达姆最新关押照片!
精彩彩信
[和弦]两极 一分钟追悔
Forever Love
[音效]天下无贼主题曲
GoodFeel铃声
[原唱歌曲] 夏日恰恰恰
桃花流水 一直很安静
[热门排行] 要爽由自己
向左走向右走 飘移
精彩短信
[和弦]快乐崇拜 江南
[音效]情人 猪(搞笑版)



搜狐商城
vip9.5折免运费
暑期特惠总动员
爱车清洁用品大检阅
小家电低价促销
哈利波特现货发售
玉兰油超低惊爆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