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尊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曾给中央决策者写信,反对匆忙推出创业板,为此,他“挨了不少人的骂”。实际上,他是最早倡导中国开设创业板的人之一,只是他对创业板推出的时机有自己的看法。
中小企业板块于5月28日在深交所启动,成思危接受记者专访是在他参加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启动仪式、从深圳回到北京后不久。
中小企业板当然不是许多人期盼的二板、创业板,这让许多人失望。在深交所改造成创业板的进程停顿(当时被不少人视为“夭折”)后,成思危“挨骂”了。因为就是他当初反对这一过程的骤然推进。
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局面。正是成思危最早在中国呼吁倡导发展风险投资,被人们尊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而风险投资盛衰所赖的“退出通道”就是创业板。何况,正是成思危自己早在2001年首倡发展二板市场的“三步走”战略。他怎么会如一些人说的那样,阻碍创业板的推出呢?
成思危当然不认为自己会阻碍创业板,相反,他觉得自己是创业板市场的促进者,但是是一个“积极又稳妥”的促进者。
记者:各方面人士都非常关注并企盼创业板的设立,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创业板,此次在深交所启动的中小企业板块也不是真正的创业板,那么,中小企业板块在创业板建设过程中具有什么地位和作用?
成思危:为了推进二板市场的建设,我在2001年提出了一个“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将现有证监会发审委已通过的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小盘股集中二三十家到三五十家,辟出一个单独的板块。由于不降低上市条件,各方面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这部分企业的数量也不太多,上市对市场的冲击不会太大;第二步是适当降低某些条件,逐步扩大这个板块;第三步是条件成熟时把这个板块分立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二板市场。
中小企业板块以运行独立、监察独立、代码独立、指数独立与主板市场相区别,但是它是现有主板市场的组成部分,上市“门槛”是按现行的主板发行审核标准审核通过的,因此就可能将一些业绩较好,但还达不到上市条件的小企业拒之门外,这也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香港的创业板开始是50家,现在是100多家,我们一下子就搞一个二板市场,从中国的情况来说,没有一两百家企业上市,就没有人气,市场就不能活跃,而如果一下子上这么多家企业,又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并且一下子搞一个二板,由于没有经验,容易被一些人浑水摸鱼或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因此我认为,采取这样一个分三步走的战略,是积极稳妥的。中小企业板块还只是主板中的一个板块,不是独立的板,它离真正的创业板还有相当距离,是逐步推进创业板建设过程中启动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