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具有潜在乃至长远战略价值的新能源,中国在认识上和研发投入上不仅远远落后于丹麦、德国等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同为发展中大国、同为能源瓶颈所苦的印度。尽管中国煤炭储量颇丰,但美国科学家关于“如果加上燃煤对健康和环境产生的间接影响等因素,火电的成本则早已超过风电”的深刻评论依然值得重视。
黑马华睿
去年9月,中国风电界发生了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
在国家发改委主持的江苏如东10万千瓦风电场示范项目特许权招标中,华睿集团以每度0.4365元的上网电价中标。
消息一经公布,“风电界一片哗然”。中科院电工所新能源室高级工程师陈振斌在记者采访中作了如此的介绍。
自19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风力发电开始在国外得到商业化应用。但是,和其他新能源一样,制约风电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其价格过高。陈振斌说,十多年前,他开始参与风电场建设时,国内风电成本至少在每度1元以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增加,成本迅速下降,但目前的上网电价(含成本、利润和税收)仍需每度5毛多以上,相比之下,火电的上网电价一般为每度3毛多。
与火电价格相比,华睿集团中标的每度0.4365元仍然高出许多。但对国内风电业界而言,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低价了。据说,参与如东风电场项目竞标的另几家企业,报价没有低于每度5毛的,有人甚至称如此投标是一个笑话。
记者接触到的几位专家对华睿中标一事至今仍持有异议。他们认为,就如东风电场的资源状况来看,其发电成本当在每度5毛多以上,华睿在这个项目上肯定要赔本。有专家猜测,华睿此举可能有其它目的,比如跑马圈地。
至于华睿投标的个中详情,外界尚难以知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华睿江苏联能风电项目综合部经理吴晓红则认为,华睿之所以敢于报出低价,是志在必得,也是因为作为民营企业,体制灵活,可以较好地控制成本,这一点与国有企业不一样,“你看看国家电力公司,这次审计出了那么多毛病”。她还举例说,为如东项目投标做前期准备工作时,“别人住的是宾馆,呆个十天八天,我们租的是民房,非典期间一干就是几个月”。
不过,吴晓红也承认,华睿的价格确实挺低,困难很多,“但既然定了,就要做下去。现在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看实践了。”
与一些业内专家有所不同的是,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对华睿中标持肯定态度。他对记者说,抛开华睿在如东项目上的具体报价不提,很多人认为华睿是突然冒出来的,但这家企业其实颇具远见,早在3年前,好多企业还在等着国家拿出风能资源数据时,它已经在自己动手测风了。
总部位于北京的华睿似乎不喜张扬,甚至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根据该集团刊登在一家招聘网站上的招聘广告,它是以清洁能源为主业、房地产及高新技术开发为辅业的产业投资集团,自1996年涉足能源领域,已购并和投资建设了若干个大中型水电站和风电场。
今年5月22日,由国家发改委主持的如东风电场示范项目特许权协议和购售电合同正式签订。该项目预计投资近8亿,到今年年底首台机组即可并网发电。
一家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对风电如此感兴趣呢?吴晓红说,现在搞风电的人还不多,大家基本在一个起跑线上,而“风电非常有前途,发展速度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
危机背后
今年夏天,从浙江到江苏,从山西到河北,中国电力再次告急!
这场始于2002年6月的电力供应危机席卷中国,有20多个省区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现象。据报道,在缺电严重的浙江等地,一些企业遭遇了“停二供五”(即每周停电二天,供电五天)甚至“停三供四”。
专家们称,造成这场电力供应危机的原因有很多,包括1998年以来一段时间内获准开工电厂项目减少,新装机容量落后于电力需求的增长;2002年国家取消发电用煤指导价后煤价不断上涨,“计划电”用不起“市场煤”,煤电价格之争影响火电厂正常生产;房地产业和汽车业等发展过快;等等。
就在这场公共危机愈演愈烈之时,已经有人开始担心电力过剩的问题了。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为3.85亿千瓦。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今年3月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目前全国在建电力项目有1.3亿千瓦之多,其中今年要投产的有3700万千瓦,“当前缺电的局面极大刺激了投资建电的积极性,报来的项目达3亿千瓦,现在我发愁的不是建电厂太少了,发愁的是在短缺的时候建更多的电厂,说不定几年后又富余了”。
实际上,有专家预测,随着新建电厂的陆续投产,以及钢铁、水泥等高耗电行业发展速度的回落等,这场电力危机到明后年就有望得到缓解。与此同时,另一场更大的危机却正在酝酿之中。
新的危机是由电厂自身带来的。目前,火电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80%以上,新建电厂也大多为火电项目。过度依赖煤炭这种化石燃料,可能为将来埋下祸根。一方面,关于中国煤炭的可开采能力,存在不同的说法。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有效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国土资源部则在今年6月宣称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不管怎样,煤炭资源都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另一方面,在中国,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燃煤,而发电用煤占到了燃煤总用量的一半以上。还有人预测,二三十年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在这种背景下,专家称,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是未雨绸缪,为将来替代化石燃料做准备,同时也可以缓解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这一燃眉之急。而在包括光能、地热等在内的各种可再生能源之中,风电的技术最为成熟,也最具备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条件。“风电发展的动力主要有两个:第一是缺电,第二是二氧化碳减排”。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的风电专家施鹏飞对记者说。
规划未来
搞了20年风电的施鹏飞,非常清楚中国风电的发展脉络。
1986年,中国的第一个风电场在山东荣城并网发电。此后,中国主要依靠本国政府拨款和外国政府赠款,引进国外风电机组,陆续建起了一批风电场。在这个阶段,风电并网技术处于示范阶段,人们也没有充分意识到风电的重要性。1995年,由原电力部主办的北京国际风能会议上,提出2000年底全国风电装机规模为100万千瓦的目标。但这个目标没有实现,到去年年底,全国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仅为56.7万千瓦。
1998年,由于担心二滩水电和三峡电站投产后电力供应过剩,国家批准的新建电厂项目大为减少,风电场项目的审批也受到影响。谈及这一点时,施鹏飞仍然觉得惋惜:“那其实是一个调整电力结构的好机会,应该关掉一些小火电,鼓励发展风电,但人们在危机没有到来时总是不着急。”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去年。”施鹏飞说。去年,国家出台了一些扶持风电发展的政策,例如,对风电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由此风电电价平均每度可降低约5-6分。
同样在去年,首批两个10万千瓦风电场示范项目的特许权公开招标,特许期为25年,其中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如东风电场,另一个是广东惠来风电场,广东粤电集团以每度0.5013元的价格胜出。
在谈到特许权招标为中国风电发展带来的变化时,李俊峰说,它刺激了国内外资本投资风电的积极性,可以促进风电的规模发展,今年又有3个1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即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一期、吉林通榆团结风电场和江苏如东第二风电场公开招标,而参与投标的企业预计比去年要多;此外,它打破了垄断,并不是只有电力部门的企业才可以涉足风电项目,像华睿这样的民营企业,以及国外企业均可以参与投标。
另据李俊峰透露,《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正在起草之中,有望于明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中国风电正在迎来极佳的发展机遇,但一个与汽车、飞机等行业相仿的尴尬事实是:国内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设备制造能力都比较差。例如,国家发改委要求去年的两个特许权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不低于50%,华睿符合这一要求,但吴晓红说,其关键设备仍然要靠进口。风力发电机看起来很简单,似乎就是一个塔架和几个叶片,但在其背后是高性能的材料、空气动力学的设计和复杂的控制系统。这些年来,原电力部和国家电力公司在风电研发上基本没有投入,科技部在风电研发上投入了数以千万计的经费,但施鹏飞认为,与核电等能源的研究经费相比,这点钱简直是“九牛一毛”。
目前,风电的价格仍无法与火电竞争,国家的政策也是保护风电,不使其与常规电力进行市场竞争。不过,李俊峰估计,即使不考虑环保因素,过上10-20年,风电就会比火电便宜。一方面,风电价格在不断往下降,再过10年上网电价降到每度4毛以下是完全可能的。实际上,国内已经出现了每度4毛多的报价:如果说业界对华睿集团的每度0.4365元存在非议,国家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今年5月赢得福建平潭长江澳二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报价则似乎争议不大,而龙源的报价为每度0.478元,据说比次低的报价只低了0.002元。另一方面,随着水、煤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火电价格肯定会不断上涨。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雅各布森(Mark Jacobson)等人甚至在2001年8月24日美国《科学》杂志上称,如果加上燃煤对健康和环境产生的间接影响等因素,火电的成本则早已超过风电。
如今,国家发改委提出了新的风电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达到2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陈振斌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以及考虑到今后的发展,恐怕还得着手海上风电,即近海风电场的研究和开发。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估算,中国陆地上离地10米高度的可开发利用风能储量为2.5亿千瓦,海上储量约为7.5亿千瓦。但有专家对这个数据谨慎地表示怀疑,称陆地上的这2.5亿千瓦当中符合装机条件的有1/3就不错了。施鹏飞也说,由于前些年国家对风电发展不够重视,在风能资源调查上没有多少投入,上述数据其实是比较粗糙的,所幸国家发改委已经要求各地对风能资源进行详查。
不管怎样,中国海上风能资源储量远大于陆地风能储量,大概是一个定论。今年,德国英华威建设的广东南澳2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获得广东省发改委批准立项,这也将是中国的第一个海上风电场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417亿元,两年内建成发电。目前,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发电成本比陆上风电场高得多,但陈振斌说,海上的风速相对较高,海上发电是近年来国际风电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是“方向中的方向”。
■相关
风电的先发国家
风电主要的成功故事,发生在发达国家的有德国、西班牙、丹麦和美国,在发展中国家则有印度的经验。
德国在风电发展的世界领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20世纪80年代,政府资助了一系列研究计划。1991年,国会又通过了强制购电法,这使市场出现了重大突破。此立法的依据是,清洁能源需要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建立起市场,并且还能与那些一直受到补贴的燃料(如煤和核能)竞争。风电之所以得到政治上的支持,归功于环保者的努力,其中包括绿党的成员。另一个重要的决策是,宣布可能在30年,即其有效运行的寿命周期内关闭目前占全国30%供电量的19个核电厂。同时,德国政府采纳了绿色和平组织的建议,设定了到2025年风电至少供应25%发电量的目标。
丹麦风电制造业是一个商业化成功的事例。丹麦风电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如今已发展为一个营业额达30亿欧元的产业,其风电机组主导着全球的市场。丹麦的风电之所以如此成功,原因之一是每届政府对国家能源计划的立场都非常坚定,务求减少对进口燃料的依赖,尽量做到可持续发展。1981年,丹麦制定了第一个能源计划,提出到2000年风电装机约90万千瓦,满足10%的电力需求,结果提前3年实现目标。最近又提出到2030年风电将满足约一半的电力需求,减少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达到这个新目标,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550万千瓦,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近海风电场。
美国像是一个苏醒中的巨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沉寂之后,美国很快又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之一。为了使能源结构多元化,美国有些州通过法律,要求电力公司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如1999年德克萨斯州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强制性配额,该州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00万千瓦。美国风电产业的主要障碍是缺乏稳定的国家政策。1992年颁布的联邦生产税信用额(PTC)政策规定为每度风电提供1.5美分的税收信用额,但国会常常拖延PTC的生效时间,以致政策失效。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先锋。印度发展风电的最初动力来自非常规能源部(MNES),这个部门的目标是鼓励能源的多元化,以避免国家因高速的经济增长而使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过分增长。为了找出最有利的地点,MNES在全国建立起风速测量站的网络。此外,它也为投资者提供多种经济上的优惠,包括投资成本折旧和免税等。它在2002年推出的免税计划规定,风电场前10年的收入可享受100%的免税。此外,各省还制定自己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投资补贴。
2020年,世界电力12%来自风电?
世界拥有巨大的风能资源。据估计,世界风能资源高达每年53万亿度,而预计世界电力需求在2020年时为25.578万亿度,可见,全球风能是整个世界预期电力需求的两倍。
2002年底,世界总计风电装机容量为3200万千瓦,预计2003~2008年间,风电装机年增长25%,从2009年开始,增长率开始下降,但装机量仍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会达到12.31亿千瓦,年发电量相当于预期的届时世界电力需求的12%。到那时,风电会朝着满足世界20%电力需求的方向发展,相当于今天的水电。
风电机组仅需运行3-4个月,便可“偿还”因生产、安装和维修风电机组而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的影响。以上述到2020年世界电力12%来自风电的假设为基础,到2020年风电累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09亿吨。
2002年,先进的风电机组在最佳情况下运行的每千瓦装机成本约为823欧元,每度电的成本为4.04欧分;预计到2020年,装机成本会降到每千瓦497欧元,每度电的成本为2.34欧分。
而根据2003年1月出版的《风电月刊》,以目前的电价衡量,发电成本最低的风电场完全可以与化石燃料电厂竞争。考虑到风电具有较低容量系数的特点,要使风电发出同样电量,必须比化石燃料电厂多出2-2.5倍的装机容量,所以风电初始投资额比较高,但其运行和维护成本非常低,因为它在运行期间不需要支付燃料成本。
(以上资料均摘自欧洲风能协会、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编著的《风力12:关于2020年风电达到世界电力总量12%的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