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基金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品种日益多样化以及基金业绩的逐步分化,我国建立科学的基金评价体系来指导投资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因此,我国目前关于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特别是基金评级的研究热潮迭起,中信评级、天相评级、睿信评级以及IFB评级等纷纷问世,但至今尚未形成权威的评级体系。
实际上,无论多么复杂的评级体系,都建立在基金的历史业绩基础之上。因此,基金评级能否指导投资关键在于基金业绩的延续性,那么我国基金业绩是否具有延续性呢?国内外关于基金业绩延续性的研究方法很多,主要有业绩两分法、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法以及回归分析法。这三种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缺陷,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详细介绍。针对上述三种方法的缺陷,我们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检验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基金业绩A按照t期的优劣等分为五组,分别标上对应的数字5、4、3、2、1,记为Ait。
(2) 计算基金t期和t+1期业绩的差异,记为ait=|Ait- Ait+1|=(0,1,2,3,4)
(3) 计算t期ait取不同值时的概率,记为Pat =(P0t,P1t,P2t,P3t,P4t)
设定一个权重向量W=(1,0.5,0,-0.5,-1),这样,WP就反映了基金业绩的延续性。当基金业绩具有完全延续性时,WP=1;当基金业绩完全不具有延续性时,即所有基金处于任意等级的概率等于基金的分组比例,这时WP=20% 。
检验计算结果。对多期进行 T检验或秩和检验,如果在某一置信度下,WP的均值显著大于20%,则可认为基金业绩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运用上述方法,我们对国内基金业绩的延续性进行了检验。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以月、季度和半年作为历史时段的检验中,除“半年对半年”通过置信度为95%的显著性检验外,其它都没有通过。而以一年和两年作为历史时段的检验中,都通过了置信度为95%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一年和两年等中长期历史业绩具有延续性,而月、季度和半年等短期历史业绩基本不具有延续性。这一结论与通常的感觉较为一致,即由于基金投资的证券具有较大波动性,因此短期业绩不够稳定,而由于其组合投资、专家理财的特点,因此中长期业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也是现行进行基金评级的假设前提。当然,从表1的均值与检验值之差来看,历史一年或两年基金业绩对未来业绩的预测性都在20%-40%之间,离100%还有一定差距,这也同时说明了基金中长期业绩的延续性是有限的。
由于现行的基金评级一般都是以一年或两年以上历史业绩为基础的。因此,基金评级一般来说也具有预测性,但这种预测性是否能够立竿见影,能够在多长时间显现出来呢?这种预测性有多大,能否超过净值增长率的预测性呢?
对于第一个问题,从表1的均值与检验值之差来看,基金历史业绩对未来半年的延续性最好。也就是说,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基金短期业绩的波动比较大,因此投资基金时不应该短线操作。特别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由于申购赎回费用相对较高,过度频繁的买卖将给投资者带来较多的损失。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用类似的方法对国内某些基金评级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国内基金评级的预测性是有限的,而且其预测性与净值增长率指标的预测性并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现行某些基金评级对未来基金投资的指导效果并不比简单的净值增长率指标好。
综上所述,一方面,由于基金评级是基于中长期历史业绩(一年或两年以上)的基础之上,而我国同期基金历史业绩又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国内基金评级一般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对投资者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实证检验的范围内,基金历史业绩对未来半年的延续性最好。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应该从中长线来看,不能操之过急。另一方面,基金业绩的延续性是有限的,这直接导致基金评级结果的预测性是有限的,在准确指导投资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从实证结果来看,国内现行某些基金评级的预测性并没有超越净值增长率指标的预测性。因此,投资者对待基金评级结果并不能盲从,在投资基金时还应该深入分析市场状况、基金的投资组合与投资风格等,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