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产业 规模经济 平均成本 中国保险产业
摘要:我国保险产业的发展尽力了多个阶段,从本世纪初的一度繁荣到建国后一段时间中止,再到重新恢复保险业。在这二十几年中,我国保险业经历了全国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到如今的几十家保险公司,保险业的发展是前景是巨大的,可是保险产业是否是自然垄断产业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不仅涉及到保险产业的性质问题,更加与国家的干预与监管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将从自然垄断的概念、性质入手,根据保险的理论性质及我国保险产业的现状,分析我国保险产业是否属于自然垄断产业。
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垄断有三类,一是自然垄断,二是行政垄断,三是经济垄断或市场垄断。目前比较广泛存在的是自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自然垄断部门,包括电信、电力、铁路、民航、邮政、城市公用事业如自来水供应、天然气供应等。
自然垄断产业概述
(一)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
自然垄断理论是现代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理论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而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
格林沃尔德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辞典》中指出,自然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自然垄断能否存在的决定性判断标准是,市场需求必须小得只要有一家成本不断降低的公司就能满足;克拉克森和米勒(Clarkson,Miller,1982)认为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成本递减)状态,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规模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
同时由于企业处于自然垄断的地位,如果政府对价格放手不管,垄断企业必然会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交点上,获得垄断利润。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只有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社会总福利才最大。而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企业必然亏损。因为平均成本的不断下降,说明边际成本必然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定价必然使总成本大于总收入,这就是自然垄断理论中的定价矛盾。这一矛盾使社会陷入社会福利与企业利益之间进行取舍的两难状态,使得对自然垄断的治理成为必要。
(二)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
1、 规模经济效益显著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
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须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
2、 具有较大的范围经济
在多产品生产中,产品间的相互依赖性非常重要。衡量这种相互依赖性的方法就是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概念。范围经济是指在单一企业内生产不同产品较之几个特定企业分别生产不同产品来说是廉价的,即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节约费用。如果将高峰期电力和低峰期电力视为不同的产品,由一个电厂提供两种产品时范围经济效应体现得比较清楚。
3、 具有资本的沉淀性
有大量的"沉淀资本",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如果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其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生产技术的固定成本高, “沉淀性”大。自然垄断产业生产技术的固定成本非常高,而一旦建成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则很小,甚至递减。于是边际成本曲线总是处于平均成本曲线之下,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便不断下降。例如,电网在筹建时需投入大量的固定成本,而一旦这些设置安置停当,增加输送一单位电的边际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随着输电量的增加,输电的平均成本便不断下降。这类产业固定成本高、“沉淀性”大也构成了市场的进入壁垒,因为一旦进入厂商想退出该行业,由于这类资产不易转移,他将收不回多少投资。
4、 基本技术经济标准统一
5、 这些行业中的多数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
需要保证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可信赖性等。一个国家供水、电力、煤气、热力供应、电信、邮政、铁路、航空等产业,都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由于这些自然垄断行业具有上述特征,国家必须赋予特定企业以垄断供给权,从制度上确保垄断供应,这就需要政府管制。
6、 没有特别相近的替代品。
由于上述特点,自然垄断产业一般由政府经营或由政府对私人生产进行管制。但进入70 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对原来由政府经营或特许私人公司经营的公用事业如电力、电信、铁路、航空等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
(三)实例:
如电信业、铁路,由于技术性原因,有些生产呈现规模报酬递增,即产量越大,平均成本越低,在平均成本下降的技术条件下,市场上只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是最有效率的。这种由于技术性原因而形成的独家垄断就是自然垄断。
保险产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分析
(一)自然垄断产业与保险产业特征的对比
自然垄断产业特征如前所述;
保险产业的特征:
1、保险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决定的保险经营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规模达到何种程度适中,风险分散原理,决定其又不应该完全集中在一个经营主体之中,不可以成为垄断产业。
2、保险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金融服务业来讲,具有范围经济的特点,达到一定范围的情况下有利于节约成本和费用。
3、特别是寿险产业的资本的沉淀性较强,但非固定资本的沉淀性,而是具有相对稳定的大量沉淀的资金。
4、保险产业的基本经济技术标准是统一的。
5、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体现在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上。
6、保险产品逐步发展,从保障功能衍生出其他的许多功能,是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增强。
(二)中国保险产业性质实证分析
为了能简单描述保险公司的产量与成本,在此仅以保费收入作为产量的指标,而赔款支出作为成本指标,由中国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赔款支出、其他支出、净利润等数据(数据表详见《保险年鉴》2003),得出平均成本为赔款支出/保费收入。
中国的保险产业并未具有规模效应。
规模经济非常明显,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总是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规模愈大,生产成本就愈低,因此,一般要求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目前,虽然理论界对自然垄断的规模经济性这一定义提出了修正,而把"独家垄断经营的总成本小于多家分散经营的成本之和"作为区分一个部门是否属于自然垄断的标准,但无论如何都认为自然垄断行业在各个给定的产量水平上,独立经营的总成本较小。
可以看出,每保费收入的支出和每保费收入的净利润并没有随保费收入,即产量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即不符合自然垄断的成本递减规律。
(三)行业的垄断性主要表现在要么独家操纵市场,要么行政命令强制,而我国保险业整体上不存在这种情况。
从其地位特征看,保险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属于弱势行业,还处于培育阶段,既不能左右国民经济,也不能左右国民生活,没有垄断行业所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从其行业特点看,到去年全国共有保险公司32家,初步形成了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市场格局,相对银行和证券来说应该是开放最早开放度较大的金融板块。商业保险的主要险种的条款和费率由保监会或委托机构制定,并且从来不排斥或支持任何可替代服务作为转嫁和抵御风险的项目存在。因而保险业没有任何能力或权力要求投保人必须接受服务,没有垄断行业所具有的基本特点。认为保险业属垄断行业,客观上源于不清楚金融业的结构特征和不熟悉金融服务的特殊性;主观上源于从部门利益出发导致的权力垄断行为,以此作为部门创收手段。
我国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保险行业的某些限制和管理不能称之为垄断。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金融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不够完善,为了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目前对金融保险业实行了较严格的行业监管。因此保险和银行一样,所处的并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金融行业在市场准入、经营方式、经营范围、产品、价格(费率/利率)等方面都不是完全放开和自由竞争的,而是依法受到严格的监管。
自然垄断产业的变化性
一个产业是否为自然垄断不是永远不变的,技术和需求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当它们改变时,最适宜的产业组织形式也会改变;曾经在自然垄断目录中的产业也可能从中移开,新的产业也可以变成自然垄断。沃特森(Waterson,1988)认为,一个产业不仅仅可以通过技术基础的改变,也可通过需求改变而成为自然垄断产业。尤其是,如果需求不断增长,一个产业可以从自然垄断状况脱离出来。如铁路运输在19世纪具有相当的成本优势,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这些优势随着卡车的使用而大量消失。这就说明,随着技术进步,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成本函数会因生产中新知识的引用而发生转变,从而产生自由竞争。长期看,永久的自然垄断很可能越来越稀少。
由以上的分析,个人认为我国的保险产业还不具有自然垄断产业的所有特征,一些现实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现象是由于我国保险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决定的,所以还不能笼统地说中国保险产业是自然垄断产业。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的保险产业属于寡头垄断阶段,并且会逐步向竞争发展。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2002级研
参考书目:
1. 魏埙等编著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 江生忠主编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 《中国保险统计年鉴》20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