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9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全国共有6000多个开发区,经过半年的清理整顿,已有3000多个被撤消。同日发表的国土资源部《200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更是给出了详细的统计数字,原有各类开发区6015个,已撤消3763个。此外,各地还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7.8万件,立案查处12.7万件,结案12.4万件,罚没款12.2亿元,收回土地面积5878.4公顷,有925人被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2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后与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几乎同时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却如雨后春笋呈现出勃勃生机,二者的一个基本区别是,一个由政府开办,另一个则抹上了浓厚的民营经济色彩,完全是市场行为。
至今没有明确的概念
王缉慈,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系经济地理教授,国内较早提出产业集群概念的专家之一,现与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合作开设产业集群网,在其所承担的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的空间:产业集聚与区域发展》一书中她与课题组得出的结论是,培养地方特色的专业化产业集群,营建区域创新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是提高国力的关键。
日前,记者如约来到王缉慈家中采访,虽然称近来已经慎提产业集群的她,谈起这个话题仍然如数家珍,“产业机群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企业在某一种特定的产业领域里面与之相关的机构之间,通过非常紧密的联系,达到降低成本,促进创新的目的。这些企业在地理上非常接近,与其相关的机构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些产业,他们利用距离的优势,提高产业、区域的竞争力。她说,“企业不能孤立存在,有时需要联合行动,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
王缉慈让记者记下了台湾一本权威杂志对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是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供应商)知识生产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中介机构(包括经纪人和咨询顾问)和客户通过产业链相互联系形成的网络。但她认为这个定义还不完整:1、没有强调地理的接近性;2、没有强调社会网络以及隐含知识的交流和植根于企业的社会文化。
而记者从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新近出版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中发现了这样的定义:所谓产业机群是指在特定产业领域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若干企业及相关法人机构(如大学、指定标准的机构、同业工会等),由于相互具有某种共同性和互补性而联结在一起,并且集聚与一个约定地理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现象,专业化是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全球化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到现在,产业集群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王缉慈认为这主要缘于全球化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是全球化和本土化的
竞争,面对跨国公司的挑战,中小企业不得不构筑起自己的网络,利用集体的力量与之抗衡,在全球化价值链下如何向上攀登,到高增值环节。从地图上看,世界上发达的区域都是一块一块的,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第二是技术发展的背景,7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生产、集成、制造系统的产生,使很多产业不需要由大企业来做,大企业垂直分离,生产链环节断开,分解成不同环节,使中小企业获得很多机会。
没有“教练员的组织”?
顾强,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处长,长期从事产业集群的研究,目前正参与组织出版《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他认为,产业集群目前处在一个三不管的状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或机构对其进行管理或引导,被人称为“没有教练员的组织”。“我们经常把多于30个企业的集聚就叫集群,产业集群的企业基本上100%都是民营企业。顾强向记者介绍说。顾强认为,产业集群存在“两个凡是”:凡是竞争力强的地方都有一定产业积聚的形态,凡是有产业集群的地方竞争力都比较强。“目前,产业集群由政府推动成功的案例很少,这也跟政府的职能,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关。发改委对产业集群现象非常关注,此后,还准备开展一些研讨和培训工作。
顾强对于当下出现的一些对产业集群的炒作也表示了理解:“目前一些滥用的情况是存在的,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产业集群能不能从零开始?
原来一直提倡搞产业集群的王缉慈教授对记者说,目前产业集群的说法过热,使她很不舒服,“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适合搞产业集群,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情况,例如化工、钢铁、啤酒就不适合。另外,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机床,在不同的制度下和地方就不一样,在佳木斯是集团,在宁波就是机群,在无锡也是集团,因为那里发生了企业兼并,有了资产纽带。
王缉慈认为,集群热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找‘抓手’”,她说,“现在工业园区抓不着了,很多地方就来人为制造产业集群。虽然国外也有政府造集群的先例,但她依然认为集群不大能够从零开始,当然,政府的正确引导对集群的发展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顾强认为,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中介服务业发展很不充分;
二是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还不是太好;
三是专业化分工协作不够,有的企业做大了以后什么都做,产品档次低,水平不高;
四是存在过度投资、过度竞争的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另外,王缉慈指出,我国产业集群是建立在低成本条件下的,聚得快,散得也快,要想让其具有强的生命力,必须提高其创新的能力。“目前,中国产业集群的现实很严峻,浙江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缺乏创新是原因之一,这里面有企业的问题,政府也应发挥一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