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磊 北京报道
从去年出现的“电荒”和高温一样成为这个季节最令人烦恼的事情。
根据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的统计数据,6月28日,全国日用电量首次突破6000亿度;29日达到6274亿度,刷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7月22日十个电网负荷创历史记录 发电量创今年新高
而电监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拉限电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有24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限电现象,比去年全年还多。其中浙江、江苏、山西、河北南网、蒙西电网基本上处于持续拉限电状况;京津唐、安徽、福建、上海、河南、湖北、湖南、甘肃、青海等地区在高峰时段有拉限电,江西、四川、重庆在枯水期的高峰时段有拉限电,山东、陕西因电煤供应紧张在高峰时段有拉限电;宁夏有较大范围限电。
在电监会相关人士的定义中,从四月开始的此次电荒已经可以用“史上最强”来形容。权威专家认为,中国的电力供应短缺已经“告别局部性和季节性,成为全局性和全年性的问题”。
红色警报
电力系统很多部门的办公室内,都挂着一张全国地图,上面用颜色标出全国的供电形势,一位人士介绍说,红颜色表明供电形势绝对严峻,黄颜色是比较紧张,浅绿色和淡黄色表示相对紧张。
据说,进入四月以来,这块地图的主色系由年初的淡黄和浅绿转成了红色,偶尔还有绿和黄的点缀,但到六月高温来临之后,整个地图已经是“全国山河一片红”。
6月初,中国电监会公开预测,在考虑各地实施错峰避峰等抑制最大负荷过快增长措施的情况下,二季度电力缺口在2000万千瓦以上,三季度电力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千瓦左右,四季度电力缺口在1000万千瓦左右。全年共计缺少电量约600亿千瓦时。
而现在,已经统计出来的上半年数据显示,这预测还是有点过分乐观。
一个可比的数据出自浙江。供电形势图上长江三角洲地区正陷入红色汪洋。
电荒的严峻局面从杭州市委机关报《杭州日报》的一篇社论上就可以看出,上面将缺电称为“公共危机”,还提出要像战胜非典那样战胜缺电。
上海一位学者对媒体说,“仅仅说缺电,已经不能准确反映长三角部分地区的实情,而应当称‘危机’。”
依据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的数据,浙江的用电负荷率已达97.4%,“也就是说白天晚上基本上一样平了,没有峰值和谷值。在技术层面上,几乎没有任何手段可以调度和错开用电高峰区。”
记者拿到的最新一份统计数据说,浙江省电网供电能力在1200万千瓦左右,而预计今夏全省最高用电需求为1900万千瓦。如果出现去年一样的高温干旱天气,全省最高用电需求将达2100万千瓦;综合预计在浙江的用电缺口大约在630万千瓦,大约相当于两个葛洲坝电站的发电量。
其毗邻的江苏前5个月,151天已经有141天拉限电,该省电力部门说,江苏实际供电能力为2400万千瓦,而最高需求将达到3150万千瓦,电力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前所未有。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电监会一位人士说,包括云南贵州和电力大省山西内蒙都出现了大规模缺电情况——“这才令人悲观”。
来自国家电网公司有关人士预计说,7月中旬,全国用电将达到最高峰;7月底还会有另一个高峰。
有学者预计,全国全年供电缺口应该在800亿千瓦时左右,高峰期全国电力缺口大概在2500万千瓦左右。
电网关卡
国家电网公司预计,华东电网电力缺口在1800万千瓦以上,占全网的60%,持续性缺电将延续江苏缺口855万千瓦,浙江缺口678万千瓦;华北电网不含山东电力缺口达490万千瓦;华中电网电力缺口为385万千瓦,西北电网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量略有短缺,但受黄河来水影响较大;东北电网电力供需保持平衡略有富余。
出人意料的是,地图上最大块的绿色却出现在黑龙江。
黑龙江省电力调度中心人士说,目前该省装机总容量为1141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超过600亿度,而该省每年实际用电量不到500亿度,目前,黑龙江省每天向华中电网和华北电网缺电地区输送电量600万度,“但是更多的电却送不出去”。
这样的局面令人有点迷茫。一个曾经隐讳的论调开始抬头——中国电荒的真相不是缺电而是缺网,或者说电网限制着国家从宏观层面上统一调配电力资源,从而导致“全国缺电,局部盈余”的局面。
就连电监会总工程师于新阳在接受央视《新闻会客厅》采访时都承认,“现在有些地区电力紧张,有些地区电力相对缓解,但由于电网的原因,并不能达到这种交流,电网建设滞后,电网卡脖子,并不能实现大范围的电力调配。辽宁现在和华北这块有联网,黑龙江现在往辽宁送不过来,所以造成辽宁今年用电也比较紧张”。
一位专业人士说,于新阳所谓的电网建设滞后,所指为:“电网建设缺少长期规划,线路负荷和输送能力有限,导致有电无线路,或者电量负荷太大,电网担心超载以至于使整个网络瘫痪而不敢输送大量电力。”
这只是技术层面的原因,湖南省湘潭市电业局调度室肖顺良在接受记者电话咨询时说,这个问题在电力行业内部被称为“节点或者瓶颈”,电网卡脖子的情况不仅仅是在黑龙江出现,三峡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一份报告说,国家取消了电建基金和供电贴费政策,加之电费拖欠严重,使电网建设资金来源锐减。由于所需资本金存在较大缺口,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部分电网的主网架相对薄弱,电网结构不合理,存在输配电网″卡脖子″现象。
如东北——华北联网线路的稳定极限限制了两大区域电网间的交换能力;黑龙江电力外送、山西电网北电南送、江苏南北过江通道等主干线路输电能力不足;浙江、广东等省份的部分城市由于配电网比较薄弱,高峰时段受电能力不足。而电网建设滞后,限制了电网对电力资源的调配能力,造成有的地区窝电,而有的地区缺电的尴尬局面。
但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则认为,电网建设滞后固然是电力供应局面紧张的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不在于此,而是中国电力体制中的“电网分离,输送不分”问题。
从2002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将发电企业和电网分开,然而,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及核心问题——电网分开之后,应该是输送分离,也就是说,按照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展,形成电厂和电网两大市场主体后,各大发电集团发电厂应该“竞价上网”,形成区域电力市场,从而彻底打破行业垄断,市场分割的局面。
但据介绍,目前中国的电力供应体系以区域、省级、地市、县网和农网五级构建,但目前电力市场属不对称市场,电网仍旧是单一购买者,以往计划体制下,国家发改委制订年度电量计划的“大盘子”,由各省市负责具体分配和执行,各省因此具有了相当大的行政审批和控制权。各省都把电力作为省内的支柱产业、赢利大户。部分省份还以“发供联动”名义推出优惠电价,扶持省内高耗能企业。
而这种局面最终导致一个问题:重电源轻电网。
有学者算了一笔简单的经济帐,发电厂是盈利大户,而建电网则投入大见效慢,长此以往,对于电网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发电厂的投入已既成事实。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但对于宏观电力市场而言,正是电网的失控才导致“全国缺电,局部盈余”。
黄其励则说,目前电荒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成分很复杂。但他亦承认,电网之间不能有效互联是症结之一。
区域交易抬头
从建设投入上,电网的投资已经滞后于电源的投入,而政府对电网的调控不力,从另外一个方面加剧了电荒。
“当缺电时,一拥而上建电厂,似乎电厂就是唯一要素,但没有人思考过,如果电网调配上出现问题,这样的后果要远远大于电源不足。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一位业内人士说,对于电网的模糊定义导致了政府对电网资源的调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得力,“区域电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基本上没有形成量产优势,而遇到如此大规模电荒时,最需要的就是调控。”
以黑龙江为例,该省电力公司人士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从“八五”计划开始,该省已经确立了“电厂大家办,电网国家管”的方针,累计投资超过300亿元完善电力投资,从而确保发电量能够保证本省需要、电网资源接受政府强力调控,从而使电量能够部分通过省网和东北区域网输送外省。
但从全国来看,这样的区域网资源调配显然是个难题。仅就资金来说,完善电网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十一五″期间,电力计划投资是16000亿人民币,如果按照1:1投入,电网就需要8000亿,按照20%的资本金,需要1600亿的资本金,差距非常巨大。
所以电监会正在试图通过另一种途径来完成对电网和电源的综合调配,“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挥区域电力市场的优势,完成竞价上网,从而在区域间造成一个有效市场,使电源和电网的投入协调发展,并确保政府能够有效确保电源丰富、电网受制于电力体系内调控”,一位电监会人士说。
2003年8月9日,东北区域电力市场正式启动,按照东北电力市场的实际和特点,在东北电网覆盖区域(含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蒙东的赤峰市、通辽市以及兴安盟、呼盟)建立一个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设电力结算中心,区域电力市场实行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交易平台和统一电力调度。
今年4月9日,电监会召开南方电力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预计明年一季度南方电力市场开始模拟运行。华中电网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华中电力市场的有关主要问题,6月底前将初拟的市场建设方案报电监会和国家电网公司。另外,华东电力市场也将于近期开始模拟运行。
按照电监会的规划,到“十五”末期,全国将初步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六大区域电力市场,基本建立电力市场运营的法规体系和电力监管组织体系,全国大部分地区大部分发电企业实行竞价上网,符合条件的大用户含独立配售电企业直接向发电企业购电。
而与此同步,由电监会直接管理的六个区域电监局已经挂牌。
这被视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最关键环节,有学者评论说,如果六个区域市场如愿运行,则可有效缓解电网之间不能互联互通的问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电荒,而东北网间的电力富余情况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种观点的可行性。
这一切努力所能看到的效果尚在未来。目前,国家所要面临的,将是月底用电量再创新高的电荒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