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涛 程林 深圳报道
7月21日,深圳市政府对外公布了被业界称为“深七条”的《关于加强发展资本市场工作的意见》。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深七条”出台目标是进一步加速建立深圳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强化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而其核心是为今后创业板的推出奠定基础。
强化区域金融中心
由于时间上的巧合,众多市场人士认为,“深七条”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力挺中小企业板。记者为此采访了负责此次七条意见起草工作的国信证券综合研究所所长何诚颖。何诚颖表示:七条意见在2、3月份就开始起草了主要是为了贯彻国务院的九条意见,到了这个时候差不多就公布了并没有刻意要力挺中小企业板的意思。七条意见实际上是为强化深圳作为区域金融中心而出台的策略与措施,内容包括了协助深交所办好中小企业板、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板规模,但更广泛。
就何诚颖的分析七条意见主要的宗旨是:加强和强化深圳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以中小企业板的启动为契机,吸引新的、更多的投资机构进入深圳;深圳停发新股之后,相关的金融人才流失严重,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深化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重组;加强深港两地的金融合作。 “如果说时间上有巧合的话,那么只能说中小企业板的启动是深圳强化作为金融中心地位的契机。”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单祥双说,“巩固和强化深圳区域金融中心一直是深圳市政府的战略企图。”
自从2000年10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停发新股后,资金和机构都从深圳大量流出,对于创业板的上下求索显现出深圳希望重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因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设立而带动证券、基金、银行业蓬勃发展的局面。但是,寄予厚望的创业板在决策层的审慎态度之下胎死腹中,“深圳一直缺乏吸引资本眼球的东西,中小企业板启动使深交所恢复融资功能作为一种带动性契机未尝不是一种现实的选择。”诺安基金的研究总监易军说。
但是强化深圳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仅有中小企业板是不够的。市场人士指出,几十家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融资额度也抵不上一家企业A股上市的分量。所以,“深七条”的关键词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机构聚集中心”、“上市公司重组”、“深港合作”和“风险防范”。
铺路创业板
“‘深七条’一个引人注目的核心是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个战略目标显然是为中小企业板向创业板过渡做准备的。”单祥双分析说。
中小企业板是深圳所热望的创业板被审慎的否决之后的产物,但是全流通问题并没有解决的中小企业板仍然只是主板的“附属板”。
单祥双认为设立中小企业板实际上就是分步推进创业板的一种方式,而多层次资本体系的建立是创业板设立的前提条件。目前阻碍创业板设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创投基金的退出机制缺乏。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包括主板市场、柜台市场、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四个层次,七条意见中的“深圳市还将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建设统一的产权交易平台”也是试图为此努力,只有建立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创投基金的退出机制才能解决。
另外一个关系创业板设立的因素是创投基金的活跃性问题。目前深圳的197家创投机构中,专业创业投资公司有85家、相关创业投资管理公司有83家、专事服务的创投中介机构19家、外资代表机构10家,但是总体的创投金额并不高。
深圳有望成为创业投资新政策的试验地,5月份发改委的一份《创业投资管理办法》草案就在深圳的创投公司中征求意见,其中就涉及到创业投资减免税、政策优惠等问题。单祥双认为,由于有中小企业板的存在,深圳很有可能在创业投资政策上获得先行一步的可能。
“搞好中小企业板需要一些政策创新,而政策创新就为过渡到创业板创造了可操作空间。”单祥双分析说,“深圳在资源上比不上北京,资本上比不过上海,优惠政策已经与内地平行,深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政策创新下激活创新投资进行二次创业,这是七条意见所传达的核心思想。”
难点依然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体系依然是一个需要慢慢来的事情。“‘深七条’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创新想法,但事关深圳金融业、资本市场再次升级的几个主要方面,难点依然存在。”深圳一位证券公司研究员分析说。
本地上市公司重组一直是深圳市国资改革的重点,在深七条中也被摆在突出的位置,但是,在今年年初掀起了一个深圳本地上市公司重组小高潮后又走向平静。何诚颖分析指出,其难点主要是债务问题、人员处理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与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协调,政府要有决心加大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力度,并与深圳市的产业升级结合起来。
不仅存在难点难以一时突破的问题,“深七条”中的一些“创新”的思路仍然存在争议。争取QDII在深圳试点让人充满期待,但是,何诚颖分析指出:“香港市场与国内市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香港的市盈率低,开放后会有比价效应,资金可能会大量外流,太快了可能并不会有好处。”
具体落实也是一个问题。对于“深七条”,很多市场人士认为过于宽泛,具体的措施太少,落实可能遥遥无期。深交所办公室主任李鸣中也表示,目前的确还没有具体的政策与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