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6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跌至13468,这是自今年2月26日以来,棉花价格指数连续141天下跌,棉价由最高点下跌了4235元/吨,跌幅达四分之一。
而在一年半前的2003年2月24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仅为12048,此间,国内棉花价格上涨了5655元/吨。受国内棉花价格的影响,国际棉价也相应波动,中国棉花市场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短短的一年半内,棉花价格缘何经历了由暴涨到暴跌的变化过程?谁在影响中国棉价?
供需紧张棉价大涨
随着入世给中国纺织工业带来的重大利好,以及多年来纺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设备更新带来的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纺织行业比较优势的存在使中国纺织工业最近几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纺织行业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外国资本,整个行业投资速度增快。
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棉花的需求。去年年初,国家权威部门估计全年的棉花供应基本是平衡的。预计棉花总产量约600万吨,加上2002年期末库存80万吨,供求基本平衡。
天有不测风云。受气候影响,国内棉花主产区棉花产量出现下降,致使国内棉花产量锐减,2003年棉花产量仅仅520万吨,这也就意味着棉花的产需出现80万吨的缺口,由此引发了贯穿全年的棉花涨价潮。而且,全国棉花加工总能力超过2000万吨,是棉花产量的三倍多,全国数以万计的棉花加工企业面临着“无米下锅”的窘境,由此加剧了棉花加工企业争夺棉花资源。在棉花涨价过程中,还有一部分企业存在囤积的现象,炒买炒卖,严重干扰了棉花价格的稳定。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棉花价格每吨由年初的13000元左右,一直攀升至岁末的17700元,升幅将近40%。
棉花价格的大幅上涨,虽然提高了广大棉农的收入,增加了农民种棉的积极性。但是,流动过程中的无序竞争、恶意超作等因素使得大部分因涨价而带来的利润流进了中间商的口袋,棉农所得甚少。而且,由于棉花价格直接事关中国纺织行业的健康运行,棉价上涨给纺织业带来的成本上的压力,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而纺织品服装是我国出口创汇,保持贸易顺差的主要力量。2002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617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474亿美元;2003年出口804亿美元,贸易顺差649亿美元。
宏观调控棉价暴跌
今年2月份,棉花价格攀升至17703元/吨的高位时,受政策面和基本面的双重作用,开始一路下滑。政策面方面,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逐渐开始显现,调整准备金率、严格项目审批和严格的土地审批,以及国家将包括纺织行业在内的九大行业列为严格控制信贷风险的行业,资金断档为纺织和棉花流通企业带来了极大困难。
煤电油运全面告紧也加剧了这种影响。以电为例,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由于电力紧张,多数用棉企业开工率不足,大多开四停三、有的地区甚至开三停四、开二停五,企业的正常生产大受影响。
基本面方面,国家为了控制棉花价格上涨,在2003年10月又追加了50万吨的棉花配额,并在2月份陆续到货。除棉花外,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的上扬,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政策面和基本面的双重作用造成棉花的需求不畅,于是棉花价格一路走低,企业对棉花市场大多看空,流通企业纷纷抛售,而纺织企业“买涨不买跌”的传统,对棉花也持观望态度,棉花市场一片悲观之声,造成了棉花“虚多”的假象。
由暴涨到暴跌,广大纺织企业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严重地影响了产业的健康运行。
后市棉价将会何去何从,坊间人士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国家为了满足纺织业对棉花的需求,并平抑国内过高的棉价,增加了棉花进口配额量的发放,因此棉花供应紧张的状况有所改善,棉花价格由因短缺造成的过高棉价向合理价位靠拢。可以说,国内棉花价格18000/吨左右的价位是不正常的。
总的来看,今年下半年棉花价格将会重新企稳。首先,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达到5650千公顷,8475万亩,比去年增长10.6%,虽然天气因素对棉花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今年棉花产量上升基本已成定局。
其次,国家宏观调控对广大棉花企业、棉纺织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严格的金融制度、银行回收贷款的力度等措施也促使棉花价格下降。不过,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影响棉花价格。
作为高度市场化、高度竞争性的行业,中国纺织业已经完全融入到全球产业链中。现在,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已经成为世界上中产阶级的主要消费产品,“物美价廉”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品的代名词。中国纺织行业聚集了世界各国的大采购商、设备供应商、生产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纺织是世界性的。
但是,作为纺织工业的上游产品,中国的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程度不高。棉花流通体制的不健全成为制约纺织工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瓶颈。可以说棉花问题不仅事关广大农民,更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巨大。
广大棉农、棉花流通企业、棉纺织企业呼唤一个科学的棉花流通体制,国内棉花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也符合世贸组织的协议,符合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两个市场价格接轨以后,所以企业可以优先选择国产棉花,棉花少的时候可以用进口棉来平抑棉花市场。同时两个市场接轨也有利于国际市场的稳定,防止棉价大起大落,从而充分体地现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张庆辉(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