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理财频道 > 投资致富 > 期货 > 棉花价格分析及后市展望研讨会 > 现场报道
龚文龙:03年棉市回顾与04年棉花市场趋势分析
BUSINESS.SOHU.COM 2004年8月1日15:56 来源:[ 搜狐财经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尊敬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王总,各位领导、广大涉棉企业、期货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与大家见面,也非常感谢郑州商品交易所和河南中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彼此相识和沟通。

  我必须声明一点,今天我在这里发表的粗浅认识仅代表本人一已之见,并不能代表雷总的观点。

  今天我准备向大家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2003年度棉花市场简要回顾;

  第二、2004年度棉花市场趋势探讨;

  第三、我想借大家一点时间,对新棉上市前后的市场作个粗浅的分析。

  一、2003年度棉花市场回顾

  回顾过去是对未来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与前提,但要对一个年度的市场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回顾,需要相当长的篇幅和时间,况且年度尚未结束,要想完整描述,还要假以时日。2003/04年度国内棉花市场经历了大幅上涨和持续下跌的过程,特别是2004年3月以来,国内棉花市场价格持续下调,5月中旬电子撮合连续数个交易日跌停,目前国家棉花价格A指数(国内328级棉花成交价)已跌至13337元/吨,较三月初17845元/吨下跌了4500元,跌幅超过25%。这种市场形势与年度初供求略有缺口的预期背道而驰。今天我仅从以下方面对棉花市场进行回顾。

  一是从代表棉花现货交易价格水平的国家棉花价格指数与国际市场北欧到岸价、代表准期货交易的撮合交易与国际市场纽约期货的价格变化进行回顾;

  二是从棉纱生产,及棉花、化纤与棉纱价格进行比较分析;

龚文龙:03年棉市回顾与04年棉花市场趋势分析
国内外棉价走势比较图  

  (一)2003/04年度国内国际棉价走势回顾

  回顾2003年度市场情形,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平地而起的山包,我们把这个山包切成三段,条干就比较清晰了。根据界限分明的这三段,我们把 2003/04年度国内现货市场棉价走势相应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价格攀升期(2003年9月初至2003年10月底)。此阶段,由于国内棉花大幅减产,新年度期初库存不足,纺织企业库存水平低,籽棉收购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导致棉价快速攀升。国家棉花价格A指数由9月1日的13003元/吨涨至11月1日的17860元/吨,上涨4857元/吨,涨幅37.35%。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老商品棉竞卖价格和电子撮合交易价格迅速走高。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纽约期货价格也一路攀升,从9月2日的57.5美分达到10月底的年度高点86美分/磅,涨幅近50%。此期间国际国内市场表现了高度的联动性,遥相呼应,互为助力,交相攀升,整个棉花市场可谓如火如荼。伴随市场价格快速增长的是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争抢资源,拼命抬价抢购籽棉,致使收购价格也随之扶摇直上,构筑了2003年度整体棉价的高台危境,埋下了后期市场的巨大危机,同时给大多数农民以强烈的扩大种植的信号。而国际市场价格的剧烈上升也主要是受中国减产的引导和事实上来自中国的大量订货的推动,国际市场为中国这个纺织巨人强大的购买需求而兴奋不已,国际市场期货净多头率一度突破50%。一时间,群情激奋,到手的不想出手,没到手的不惜一切代价争夺有限的货源。心理因素在这一阶段主导了市场的运行,盲目跟风替代了理性判断。即使一些权威人士也在各种场合鼓吹20000元以上棉价理论,为这种非理性行为推波助澜。

  第二阶段:高位盘整期(2003年11月到2004年4月底)。在年度供给不足的预期下,这个阶段国内市场保持高位盘整格局,企业对后市棉价走势充满信心。收购价格持续居高不下,棉商囤货现象较为普遍。纺织企业不仅积极采购,有竞争实力的纺织企业纷纷要求扩大进口,并积极在国际市场上先行订购棉花,纺织协会等部门也强烈呼吁增加进口配额,甚至要求放开配额限制。在此背景下,国家分三次共发放近240万吨进口配额,以平衡市场供求。随着配额的发放和12月份以后进口棉陆续到港,棉花涨势得到有效扼制,国内棉价开始出现小幅回落迹象。但由于收购成本因素,国家宏观调控尚未发挥作用,企业资金相对充裕,国内价格多空交锋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而在此期间,国际市场并没有因中国大量增加进口配额而出现价格上涨,相反纽约期货与北欧到岸价格在此阶段则呈波动下滑走势,纽约期货价格从11月初的76.41美分回落到4月30日的59.5美分,跌幅达22%,而同期国家棉花价格A指数从17814元回落到16944元,跌幅仅4.8%。国际国内价差因此不断加大,从11月初的1665元提高到4月底的4310元,巨大的价差诱使中国广大纺织企业展开了新一轮的订货热潮,11至4月进口成交量大幅度增长。随着此间进口棉的集中到港,国内棉花销售逐渐开始滞缓,纺织企业的购棉热情逐渐降温,加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措施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的收缩,形成了下一轮价格狂跌的市场基础。

  第三阶段:快速下滑期(2004年5月初到目前)。五一长假过后,5月8日微量上涨后,市场于5月9日终于无力支撑。国家棉花价格指数从5月初的16905元下降到7月底的13337元,下跌3568元,跌幅21%。纽约期货从5月初的61.5美分下跌到7月30日的43.83美分,跌幅28.73%。撮合交易在保持了半年多的17000以上的高价位运行态势,经过“五一”后五个工作日的放量下跌后,第二次跌破17000元大关,此后就黄鹤一去不复返,至今再也没能回到这个价位。之后就是一路狂跌,到7月6日跌破12400元,较5月初下跌5000元以上,跌幅近30%,较年初13300元低900元/吨,创下本年度以来的最低价位。在此期间,市场信心严重受挫,大量的外棉到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用棉企业在国内的采购,纺织企业买涨不买落,观望情绪浓厚,资金紧张也使纺织企业不可能存棉,关键是棉花天天跌,即使有钱,谁也不敢存啊。可以说,此轮下跌行情形成了市场价位的理性回归。

  (看图后接下一部分)

  (二)国内棉价大幅走低的客观原因分析

  五月以来的这一轮下跌局面已经持续三个月,虽然7月下旬以来市场有走稳迹象,但我们如果不对此轮下跌深入分析的话,就难以把握下一步市场趋势。

  造成国内棉价大幅变化的主观的心理原因固然重要,但外在的客观原因才是背后深层次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有以下几点:

  1、宏观紧缩政策抑制经济过热,国内经济进入“调整期”

  今年一季度,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过热的投资需求,使中国经济出现局部过热,“煤电油运”等能源瓶颈问题仍然突出。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不断出台抑制经济过热的产业政策、货币政策,所有这些宏观调控措施和政策,无不显现出国家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强烈意图。

  从农产品领域来看,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与3月份相比,小麦、玉米、大豆等大类农产品,价格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调。3月初,国内硬麦期货价格为1950元/吨,降至1600元/吨左右;大连大豆期货交易价格从去年11月的3389元降到目前的2700元左右。棉花作为农产品中的一类重要商品,价格出现下调,应属情理中事。

  2、资金紧缺造成国内棉花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受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普遍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紧缩银根,企业贷款变得非常困难,很多纺织企业因缺乏资金运营受到严重影响。60天以上远期信用证开立困难,进口棉大量积压港口而不能入关。,就连生产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江苏和山东两省纺织企业也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张家港保税区某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反映,张家港市不少民营棉纺企业棉花供应已断档,每周停机时间平均增加了一天。一些经营企业打出“少赔就是赚”的口号,加紧棉花销售,甚至出现赊销的现象。据有关方面了解,山东、湖北、浙江等省棉花企业销售只能收到现款的50%左右,一些纺织企业拖欠货款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个月。在棉纺企业资金缺乏、棉花经营企业抛售压力增大的双重打压下,国内棉花价格无可逆转地大幅下挫就成为必然。

  3、能源瓶颈制约作用愈加明显,纺织成本普遍提高

  今年一季度,24个省区市拉闸限电,能源瓶颈问题突显。浙江省和苏南地区是电荒的重灾区,纺织企业“开四停三”的现象非常普遍。随着夏季的到来,电力紧缺的问题将愈加突出。多数纺织企业使用柴油自行发电,吨纱的用电成本比电网供电普遍提高400-600元。5月,交通部等7部委联合开展公路车辆超载超限治理,企业物流费用普遍提高,吨公里运费普遍上涨0.10-0.20元。湖北襄棉集团负责人反映,从湖北襄阳到广州每车的公路运费提高了400元左右。受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上涨影响,5月中旬全国各地普遍上调了柴油价格,0号柴油零售中准价每吨上调280元,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开支。山东省滨州、潍坊、昌邑等地企业反映,当地纺织企业运输成本平均上涨30%左右,打击超载超限力度大的地区运输成本出现翻番。目前山东大部分企业运费较前期上涨0.15-0.20元/吨·公里,维持在0.3-0.4元/吨·公里。按此计算,一辆装载10吨(正常装载量)棉纱的车皮行程500公里,每吨纱成本将增加百元左右。

  4、下游市场销售不畅,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4月以来国内纺织市场销售状况持续疲软,除个别应季商品外,多数纺织品销售不温不火,价格持续小幅回落。6月9日一周,浙江盛泽嘉兴纺织市场32S普梳纱主体价格21800元/吨,较5月底下跌了700元,纯棉精梳纱价格普遍下跌近千元。 纺织企业库存积压较为严重,据我们对河南、江苏、山东等7家以内销为主的纺织企业电话调查情况看,所有企业反映二季度产成品库存增加,库存少则20天左右,多的达到2个月以上。有的企业表示纯棉纱销售形势好于涤棉纱,但下游织厂杀价过低,销售处于微亏状况。

  5、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效能显现,初级产品出口受挫

  2003年11月份,国家出台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政策,退税率由原来的17%下调至13%,且退税额的25%由出口企业地方财政负担,这一政策的调整,致使出口企业的收益大幅减少。以32S棉纱为例,退税率下调4个百分点,出口企业每吨棉纱就减少收益900元左右,如果地方财政负担的25%不能退的话,纺织出口企业又要减少3个多百分点的收益,即每吨700多元。如此幅度的政策调整,致使国内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下降。自今年1月份出口退税政策效能显现以来,纺织品出口数量明显下降。

  尽管2003年以来全国纺织服装进出口额同比继续保持高增长,但初级棉纺织品进出口自3月后出现明显回落迹象。4月,棉纱进口同比下降3.86%;出口更是下降了20.06%,为2002年6月以来首次负增长。棉布出口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6、与棉花替代产品的差价过大,抑制了棉花的有效需求

  正常情况下,棉花与其主要替代产品涤纶短纤维间的差价大致在20%左右。如果棉花价格比涤纶短纤维的价格高20%以上,有一部分市场需求将会转向涤纶纤维;如果棉花价格比涤纶短纤维的价格高10%以下,涤纶短纤的一部分市场需求将会转向棉花。而即便在棉价不断走低的5月份,国内棉花价格16500元/吨左右,涤纶短纤维价格为10300元/吨,仍然大于正常价差。据国家棉花监测系统对部分纺织企业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纺织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大大增加化纤使用比例,某40万锭生产能力的纺织企业正常用棉比例在70%以上,而当前用棉比例只有30%。过高的差价导致涤纶短纤维需求增加,棉花需求自然就要减少,而需求减少,价格自然需要向下调整。我们预测年度平均用棉比例将比上年度减少两个百分点,而进入2004年以来减少幅度在3至4个百分点。

  此外,进口棉的配额集中发放,货物集中到港,国内棉花资源供应短期相对宽裕,国际市场现货价格长期低于国内,以及买涨不买落等心态也多少抑制了国内棉花消费,造成价格向下调整。

  结论:

  2003年度由众多棉花经营和纺织企业共同导演的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棉花大战中,演绎了太多的悲欢离合。

  中国棉花网2003年8月月报中曾提到2003年度国内棉花均价的合理价位在13500元上下浮动10%较为合理。尽管现在回头看,由于国内供应数量发生巨变,导致本年度国内棉价整体高位运行,远远超过了我们最初的预计,但从5月份以来的国内棉花价格走势看,过高的购进成本依然让相当数量的国内棉花经营企业和纺织企业品尝到了超越理性界限的“苦果”。

  二、2004年度棉花市场趋势的探讨

  要分析下一步的市场趋势,特别是全年度的市场趋势,我们必须把一个年度的市场放在若干年度里,充分参照历史的运行轨迹,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总体方向。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一个轮廓的描述,没有结论,但希望对大家分析下年度市场能有所帮助。

  (一)棉花生产及资源供应情况

   1、全球棉花丰产,当年资源供大于求,库存回升

  全球市场当年产大于需100万吨,为近6年来第二个产大于需的年份。根据USDA7月预测,2004/05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280.3万吨,增长11.6%;消费量2180.8万吨,仅增长1.8%。当年产大于需近100万吨。为1999年度来,除2001年度外,第二个产大于需的年份(表1)。其中预测主要产棉国家中,除土耳其基本持平,美国、印度少量下降外,产量均明显增长。按照这一预测,中国产量将达到653.2万吨,为增长最显著的国家,净增加量167万吨。澳大利亚棉花生产也出现恢复性增长,2004年度产量预测可能回升到52.3万吨(表2)。

  中国由于2003年度植棉比较效益好,粮棉比价达到1:11的高值。2004年棉农植棉积极性高涨,面积大幅度增加。最近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发布,2004年度面积8475万亩,比上年增幅10.6%。如果按照2002/03年度单产水平78公斤计算,即使按此预计面积为基础,棉花产量也可达660万吨的历史最高。

  2、美棉出口压力加大,对国际市场棉价的打压作用不可小视

  受中国、印、巴等国抢占市场份额影响,美国国内纺织用棉消费逐年下滑。2004/05年度预计还将继续下滑8%。棉花出口压力逐年增加(表3、图1、图2)。由于美国纽约期货市场对全球市场价格的引导作用,2004/05年度美棉出口压力加大,对当年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向下的压力很大。2001年度,因美国911影响,国内消费下降,出口压力大,当年纽约价格最低跌到28美分,年度均价仅41美分左右。当年美国最后出口了239万吨,较其前一年增加近100万吨。受国际市场影响,中国当年棉花市场价格仅8000元左右。

  (二)纺织生产及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预计

  1、本年度国内纺织生产和出口总体形势仍然较好,近月状况只是生产过剩、竞争激烈、行业平均利润率调整的结果

  从1999年度开始,我国纺织生产开始持续大幅度增长。据国统计局统计,1999年,全国纺纱产量566万吨,到2003年,纺纱产量已经达到 927万吨,增长了近64%,平均每年增长16%。2004年有望突破1000万吨。

   同期,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迅猛发展。据海关统计,199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仅403.3亿美元。到2003年,已经高达788.7亿美元,比1998年增加385亿美元,增幅达到96%。(图3)

  2、2004年纺织生产和出口继续大幅增长

  生产方面。据统计,2004年1-6月,我国纺纱产量累计已达到501.46万吨,同比增幅仍保持在14.54%的较高水平。尤其6月份当月,尽管纺织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价格下跌,纱产量依然创下了95.83万吨的历史新高。(图4)预计2004棉花年度将在2003年度1000万吨基础上更上层楼,达到1080万吨。

  出口方面。据海关统计,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已达334亿美元,同比增幅继续保持22%的较高水平。(图5)因此,尽管近几个月国内纺织企业遇到近几年来少有的困难,棉花成本连续多月高于国际竞争同行、资金压力大、销售价格受棉价下跌影响不断下跌、产品库存积压、前期购买的高价原料库存难以消化,但总体上看,全国纺织生产和出口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

  分析后认为,除宏观调控因素外,目前的困难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产能快速增长,略显过剩后,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平均利润率下滑的结果。有企业会因此受到较大冲击,但不影响今年纺织生产和出口总体增长的大局。

  3、受纺织品配额制度废除利好因素带动,2005年我国纺织生产和出口仍将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根据1994年达成的全球纺织品服装协议,从2005年起,实行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将废除,以关税取代配额上限,纺织品进入自由贸易时代。世贸组织目前仅有的三个未取消纺织品配额制的成员,即美、欧盟、加拿大,已正式通知世贸组织,表示同意2005年1月1日起取消所有纺织品及服装配额。

  但其他一些进口限制措施如反倾销法案等依然有效。

  纺织品配额取消,对中国来说究竟能有多大的利好?中国在全球纺织品市场的份额会膨胀到何种程度?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的高度关注。这些国家正在加紧研究其他限制措施,如反倾销办法等。

  但这些限制措施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据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合会人士称,自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迅速。在已经废除配额的领域如手套、内衣裤、长袍等,中国的市场份额从9%上升到65%。在欧盟,中国服饰占所有纺织品进口的30%。

  可见,取消配额,对中国纺织品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无疑是利大于弊。据悉,在香港纺织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过程中,港商人个看好内地的市场尤其2005年后的产品价格竞争力,有意向明年来大陆投资的港商不在少数。可以初步预测,2005年,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力。我们初步预测,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将达到880亿美元,较本年度增长12%。

  以上分析无非是想说明,下年度棉花消费将继续沿着较好的方向发展,需求在本年度的基础上再创新高。

  (三)对2004年度国内购销总体平衡状况的基本判断

  基于以上分析,并根据中国棉花网近十年国内总量平衡跟踪研究,初步预测,2004/05年资源总量将达到935万吨,其中期初库存135万吨,产量660万吨,进口140万吨;消费总量将达到755万吨,其中出口5万吨,期末库存将恢复到180万吨水平,较本年度增加45万吨,库存消费比为24%左右,相当于2002/2003年度水平。(看图)

  (四)中国能否超越国际棉价,走出独立市场行情

  我们判断下年度国内棉花消费将沿着较好的发展方向继续增长。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就是必须关注棉花价格与国际市场的比价。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最近十年来,特别是我国棉纺工业快速发展的这几年,国内棉价持续低于国际棉价。我提醒各位千万不能忽视这一点,因为棉花价格在棉纱成本中占有大约三分二的比例。棉花价格高低直接关系到纺织的利润大小,甚至关系到纺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们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很多,但原料成本低廉是其重要,甚至是最关键的因素。我们经常讲劳动力成本低是我国发展纺织工业的主要优势,但我们应该看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与中国有相同的竞争优势,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不是中国独有。

  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全球的纺织巨人,但如果这个巨人长期吃着比他人更昂贵的食粮,也无疑将极大地影响巨人前行的力量和速度,中国真正能够摆脱国际市场,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也就像很多人盼望的那样,成为世界棉价的定价中心,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其必备的条件包括纺织产品档次的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完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管理水平的全面进步以及我国棉花期货业的深入人心与全面发展,更为成熟、理性的市场参与主体等等方面。

  近期市场走势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撮合交易能否走出共同的曲线而独行,我们拭目以待。

  结论:

  由于强劲的需求拉动,2004年度全年平均价格仍将较正常年景为高,但较上年度要低,国内价格将逐步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农民在上年得到的利益将在今年有所付出。如果价格过低,中央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加之国储棉总体数量已经十分有限,也许是补充库存的好机会。2004/05新棉花年度,国内棉价很可能呈现低开高走的运行轨迹。

  三、新棉上市前后市场浅析

  由于市场运行瞬息万变,任何因素都可能在某一瞬间发挥作用,成为市场运行的主导力量,因此在市场面前,任何分析和前瞻性的预测都可能暗然失色,但抓住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根据经验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剖析,还是可以看见市场运行的大体方向的。本人不踹浅陋,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粗浅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积极因素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利多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纱产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6月份,国内纺纱产量95.83万吨,环比增长7%,同比增长16.82%。截止6月份,年度棉纱产量821.95万吨,同比增长12.22%。棉布产量同比增长14.22%,即便在今年用棉比例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仍将促进棉花消费的增长。

  2、涤短与棉花价差缩小

  近期棉花与涤短价格已由6月份4000元降至2600元,且目前涤短价格仍呈小幅持续上扬的走势,将促进后期纺织企业用棉比例的回升,从而增加用棉量。

  3、纺织旺季开始

  进入8月份以后,纺织旺季来临,从钱清等纺织市场反馈的消息,纺织产品,特别是棉纱销势有好转迹象,价格阴跌势头减弱,并逐渐趋于稳定。江浙地区布厂开机率提高。

  4、纺织品、服装出口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今年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49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79%;其中出口增长23.35%;进口增长9.02%,实现贸易顺差33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3%,这一势头有望在下半年继续保持。

  5、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对前期棉价持续下跌局面表示了极大关注,为此,前不久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李盛霖副主任宣布了宏观调控的六项措施。无论如何,这六条措施的宣布已经在心理上对市场起到了支撑作用。

  (二)消极因素

  即市场习惯使用的利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2004/05年度棉花生产形势有可能促成历史产量新高

  今年4、5两个月,中国棉花网通过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142个监测站,连续组织两次对15个产棉省(区)170个县市,8600户棉农调查结果预测,2004年度全国植棉面积为8890万亩,同比增长16%。如果按照75公斤的5年平均单产计算,预计产量将达到660万吨。到7月底,国内各产棉区天气适宜,大部分地区棉花长势喜人,单产水平有望提高,如按2002年度单产水平测算,总产量则更高。

  2、新棉上市价格预期不容乐观

  去年,国内小麦市场平均收购价格大致为1.30元/公斤,棉花收购价格平均达14.9元/公斤,粮棉比价高达1:11。今夏,北方小麦价格大致为1.45元/公斤。按照正常的粮棉比价计算,国内棉花平均收购价有可能在11500元上下。

  据中国棉花网6月以来对冀鲁豫棉区棉农的调查发现,多数棉农认为籽棉收购价超过每市斤2元可以接受,而一些收购、加工企业负责人也认为,籽棉收购价格在每市斤2.2元上下的可能性较大。如按2.2元/斤计算,衣分36%、棉籽收购价0.7元/斤的情况下,约合9750元/吨,算上加工成本,不过1万出个头。

  3、国际棉价持续低迷,且继续低于国内

  受新年度产量大幅增长及美棉对中国出口不畅影响,国际棉价持续低迷,并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7月底,美棉C/A SM1-1/8″新花中国主港报价55美分/磅上下,折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11700元左右,对国内新花上市将构成明显压力。而美国国内陆地棉市场中等级近日均价48.45美分,折合人民币一般贸易港口价1万元左右。目前仍有近50万吨已发放到企业手中的配额如笼中之虎,随时可能跳入市场,形成现实压力,已经有迹象表明部分纺织企业在当前利差面前跃跃欲试,准备再次订购进口棉。

  4、棉花企业资金状况不佳,收购资金可能偏紧。

  一是棉麻公司由于今年普遍亏损,目前仍然占用大量农发行贷款,即使延期归还,也难以满足收购旺季的资金需求;二是大部分棉纺企业由于产成品库存大量增加及前期对固定资产的过度投入,当前状况下,也少有流动资金用于新棉收购;三是民营棉花收购经营企业由于分散、经营规模不足、资金短缺,也难以满足农民集中交售新棉的资金需要,特别是棉花收购价格一低再低的行情下,民营企业参与收购的热情和积极性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四是社会资金由于今年市场剧烈波动,多数损失惨重,铩羽而归,新年度也难以继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棉花收购。

  5、高价位的库存压力仍然是困绕棉花经营企业的一条紧箍咒。

  2003年度全年算账,供求基本平衡,包括全部进口棉及老库存棉花,年底库存按照中国棉花网预计不超过135万吨,仅相当于两个多月用量,为正常库存的70%,如果是棉花经营企业与纺织企业共担,这些棉花其实并不多。但市场的平衡永远是相对的,绝对的平衡并不存在。当这135万吨库存价位高于未来预期价位时,存在手里的棉花都可能成为烫手的山芋,都想出手的时候,谁都不想要。对于纺织企业而言,多存一吨就多一吨损失,而棉花经营企业多存一吨就多增加一吨负担,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是大部分的库存滞留在经营企业手中,就会凸现库存的压力。道理很简单,这种情况下,谁都希望在新棉上市前抛空手中存棉,等待机会参与新一轮竞争,但手中的100多万吨存棉既加剧了年度末期的销售压力,又占用了大量的收购资金,高价位的库存成为经营企业难以摆脱的劫。

  (三)不确定因素

  以上利多与利空的因素并存,但绝不仅限于上述因素,实际市场运行中的因素还相当复杂,变化莫测,我仅举出对等的五个因素加以分析。此外,还有大量不确定的因素会随时游走出来左右市场走势。

  进入8月份,随着2003/04年度棉花资源逐渐见底,多空相争也到了最后关头,市场真正进入敏感时期,到底新旧棉如何接轨,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焦点。归纳一下,我仍然列出5个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供大家参考。

  1、心理预期各不相同。年度后期,国内棉花短期供求基本平衡,但市场非常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人们心理上的轩然大波,导致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此时不乏有人想趁新棉上市前作最后的努力,再炒一把,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前期损失,市场盲目跟风现象也许会再度重演,大涨大跌的可能同时存在。但本人认为这个时间不会持久,也难以演化成近期行情的主流。一些炒家操作不好,极有可能再次被套,加重损失。

  2、纺织品销售市场。新棉上市前后的近两个月内,纺织品市场能否真正启动并持续增长将是近期市场重要的不确定因素。据中国棉花网近日调查显示,目前,纺织品产成品库存平均在2个月以上,同比增加77%,如果8月棉纱市场启动以消化产成品库存为主,就不能形成对棉花的有效需求。但如果近期棉价跌幅较大,就必然带动后期棉花消费随纺织品市场的活跃而增加,又将刺激棉花价格的上涨和走稳。

  3、后期天气的不确定性。棉花产业是典型的天气产业,靠天吃饭是农民难以改变命运,同样也是棉花产业难以理清的结,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人定胜天”,但目前棉花生产还做不到这一点。按前期天气状况来分析,多雨造就了前期良好的长势,但如果真像很多人说的,雨下得差不多了,就该收棉花了,那么收获季节就可能出现大好天气,从而促进产量提高。反之,雨水不停地下,就像去年,就有可能导致产量的大幅度下降。两种情况,两种结果,目前谁说了都不算。但个人判断利空大于利多,我本人十分同情农民,所以绝不会把行业的良好愿望建立在农民大量减产的基础上。

  4、国家棉花调控政策的实施。大家都已经知道,国家将要采取的六条措施,我不想一一分析,但仅就银行贷款展期和储备两个问题作个人分析。首先是政策性银行贷款问题。国家希望政策性银行能够为经营企业贷款展期。但不管怎么说,展期不代表可以不还,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不还,银行拿什么支持新的棉花收购贷款,除非人民银行增加政策性银行的头寸,但在国家总体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指导下,这种可能性大家可以去想像,我个人却认为不可当真,因为其实施难度远不是某个领导一句话可以解决的,当然领导的愿望是十分良好的,我们应该为领导的良好愿望和实际的要求而鼓掌。

  再说储备,虽然曾经参与若干次国家储备调控政策的研究、制定及实施,我仍然无意也不能代表任何一家机构或部门宣布什么,我只想强调,国家出台储备政策是为了稳定国内市场,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这是前提,如果不需要采取什么切实的措施,前提已经实现了,也就是说市场已经稳定了,那么国家就达到了出台政策的调控目的,是否真正收储其实并不重要。另一方面,同样是宏观政策,从出台到真正落实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储备什么棉花,以什么价格入储,以何种方式入库等具体问题都需要各方面达成共识后方可付诸行动,绝不是一句话两句话那么简单,也绝不像小道消息那样来得快捷。今年即使确定正式收储,也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

  5、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商业银行对纺织企业的信贷政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自5月以来逐渐加大力度,5、6两个月初见成效,但有专家预测,二季度以来的宏观调控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工业生产增长规模仍然在两位数以上,以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例,1至5月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95%,远远高于国家调控目标,因此,以经济软着陆为目标的宏观调控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延续。近期国家针对纺织企业流动资金困难,要求商业银行适当放宽流动资金贷款条件,以支持纺织企业生产。我想有两个方面值得大家注意,一是我们商业银行有无能力鉴别企业贷款的用途,有无能力真正对其贷款实施有效监督。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家宏观调控,具体到银行,就很难把握固定资产贷款与流动资产贷款的监管。如果监管困难,那么银行从源头做起,少贷或停止增加贷款的做法就无可厚非了。二是银根紧缩的大环境下,原有贷款都受到压缩,何来新的贷款额度支持已经因为产成品库存而占压资金的纺织企业?我们寄希望于这一调控政策能够落到实处,但却不能仅依赖良好的愿望对下一步市场走势抱过高期望。

  结论:综上分析,我个人认为,新棉上市前后,

  利空因素将发挥更直接的作用,预计此间市场特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后市以平稳为主,大家都已厌倦了波动,新旧棉花价格平稳接轨。

  二是出于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方面的原因,国内国际价格将逐渐接轨。

  三是新花收购价格较低,预计初期籽棉收购价格在2.0-2.3元/斤。

  在结束我的发言之前,我想强调一点,我和大家一样,对新年度充满信心,希望各种积极的因素能够战胜不利因素,参与各方能够共同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美好收益,但我们必须冷静面对存在的一切不利因素,面对现实,不回避事实,理性判断,谨慎决策。

  新一轮的角逐即将展开,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棉花市场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我衷心祝愿我们的行业更加成熟,我们的判断更加理性,我们的操作更加冷静,我们的市场更加健康。

  同时,中国棉花网愿成为各位棉海扬帆的有力助手与参谋,愿我们共同携手为创造一个理性健康的棉花产业而努力工作。

  最后祝各位在新的年度里心想事成!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仅供各位参考。不妥和不对之处,还望各位提出批评。

  谢谢大家!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图:中国棉花网总经理龚文龙(08/01 15:35)
  • 王献立:关于棉花交易中的几个问题(08/01 14:52)
  • 美德克萨斯棉花收成可创纪录 产量将超600万包(07/30 09:51)
  • “雾里”棉花暴涨暴跌 谁在影响中国棉价?(07/29 10:23)
  • 棉花价格分析及后市展望研讨会(07/27 09:55)
  • 棉花质检改革将试点 抽检改全检包包有编码(07/23 10:11)
  •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62726113或62726112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短信内容:
    手 机
    自写包月5分钱/条 更多>>
    搜狐天气为你抢先报! 魔力占卜姻缘一线牵!
    金币不是赚的是抢的! 爱情玄机任由你游戏!
    猪八戒这样泡到紫霞! 帅哥一定要看的宝典!
    你受哪颗星星的庇护? 萨达姆最新关押照片!
    精彩彩信
    [和弦]两极 一分钟追悔
    Forever Love
    [音效]天下无贼主题曲
    GoodFeel铃声
    [原唱歌曲] 夏日恰恰恰
    桃花流水 一直很安静
    [热门排行] 要爽由自己
    向左走向右走 飘移
    精彩短信
    [和弦]快乐崇拜 江南
    [音效]情人 猪(搞笑版)



    搜狐商城
    vip9.5折免运费
    暑期特惠总动员
    爱车清洁用品大检阅
    小家电低价促销
    哈利波特现货发售
    玉兰油超低惊爆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