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期货 韩锦
备受市场关注的上海期交所天然橡胶RU407合约已谢幕,以16839的结算价进入最后交割程序,交割量高达23.3万余吨,创天胶合约上市以来的历史记录。在经历了“多逼空”的惨烈行情后,空头确实很受伤,但多头是否真的大有斩获?
与历史惊人相似的一幕
1997年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R708事件的发生,与今天沪胶RU407逼空行情惊人相似。对当时天然橡胶期货现货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参与各方损失惨重。
R708事件也是在市场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发生的,导火线应是东京天胶于110日元/公斤一线企稳后大幅反弹,引发大批国内投机多头进场抄底。但以农垦现货商为首的空头主力凭借实盘入市打压,加之部分多头“多翻空”,造成胶价全线崩盘,连续四天跌停。而多头主力并不甘心,调集雄厚资金卷土重来。1997年5月下半月R708胶价由10000点快速拉至11300点以上。7月4日,多头突然发难,强行拉抬,当日封至涨停,后在交易所的强行干预下,最终多头的“逼空”计划功亏一篑,R708事件导致的直接结果为:多方分仓的近20个席位宣告爆仓;多方支付20%的违约罚款共计3.33亿元;多方在协议平仓中支付赔偿金近2亿元;多方在交割中只勉强接下13000吨现货;而空方意欲交割的16万吨现货,最终在期、现货市场上以平均不高于8000元/吨的价格卖出,共计损失1.4亿元。事件的处理延续了几个月时间。其间,标的达数亿甚至数十亿的经济纠纷在法院审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处罚了一批期货经纪机构和市场参与者。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豪赌。
历史表明,每次逼仓后遗留的后遗症都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R708事件后的中商橡胶期价开始了漫漫熊途,资金纷纷离场,随后R709、R710、R711等合约期价最低跌至7000元/吨,直至最终惨淡收场。
对照此次的RU407多逼空行情,无论是在发生的时间、合约上,还是整个行情走势过程均与R708十分惊人的相似。R708的历史确实是在重演!
从表面上看,这次受重伤的是空方,但多方主力其实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按多头15000元/ 吨的实盘交割价计算,多头至少须拿出:23.3万吨×15000元/吨=35亿元的资金接下实盘。假设多头将实盘抛向现货市场(目前价格为13500元/吨左右),或RU408等后续合约(目前期价为14000元/吨以下)的均价为14000元/吨,将亏损约:23.3万吨×(-10000元/吨)- 各项费用=-2.5亿元。考虑多方在RU407虚盘上的盈利约1亿元,盈亏相抵,最终是亏大于盈,更别提所承受的各方压力、资金链的紧崩、实盘包袱的沉重了。
为什么会逼空?
谁都清楚,本次逼空行情与宏观基本面和现货市场价格相悖。在琼、滇农垦系统天胶现货报价一直维持在13500元/吨左右的情况下,RU407交割价却一直维持在16000-16700元之间。从RU407的整个行情演绎过程不难发现,正是基本面的利空因素,导致期价在出现三个跌停板后,逼的多头走投无路。为避免血本无归,铤而逼空。于是怪圈就这样形成了:多头进场是为了获得有限的差价利润,可是后来就变成了为避免损失而与空方的角力。敌对一旦形成,双方都难以全身而退,进入交割月后,即使双方都不愿继续对抗下去,可还是只能咬牙坚持,谁也输不起了。
针对本次RU407逼空行情的发生,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一是与现在的天胶期货合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有关,即5号国产标准胶与8号进口烟片胶混合等价交割的不合理设计,导致多空双方分歧严重,因而提出像郑州交易所小麦分成强麦、硬麦那样将天胶品种进一步细分,或至少扩大国产标准胶与进口烟片胶之间的升贴水的设想;二是交割仓库库容规模较小,导致天胶仓库在容纳了20万吨以上的库存之后已无法接纳更多现货。
上述原因并不是导致历史上天橡期市屡屡发生逼空仓行情的根本症结所在。纵观整个期货市场所发生的的各种品种的逼空事件,真正导致多头有恃无恐的原因恐怕还是钱比货多的心理在作祟,即天胶品种还是“太小”了。相对于国内年产量几千万吨的大豆、铜、铝等品种,几亿吨的小麦品种,近千万吨的棉花品种而言,不到60万吨的天胶期货市场较易受到资金操纵。如果再把天胶品种细分,则可能更会助长“多逼空”现象的发生。此外,交割仓库也不可能无限量扩容,毕竟交割量在期货市场中仅占很小部分,正常情况下主要采取的是对冲机制,期货市场包容不了现货市场。交割仓库库容的大小与某品种是否发生逼仓行情关系不大。
从期货市场的发展来看,尽快推出包括燃料油等大宗期货品种,以吸引资金从天胶等小品种向大品种转移,仍是较为可取的权宜之计。至于天胶品种的未来,要想真正杜绝逼空行情的再次发生,取决于现货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即国内天胶产量成倍增长。
在此,想起曾火爆多日的郑州绿豆的最后命运,但愿沪胶市场不再步郑州绿豆的后尘。期货市场应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冲动,多空双方均应“风物长宜放远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