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连续三年的洗牌已导致中国空调业的格局巨变。400多品牌如今只剩50余,格力、科龙、美的、海尔等一线品牌吃掉了60%以上的市场,接下来将是“品牌+技术”的比拼。这是笔者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的调研数据和对业内人士采访得出的结论。
大局初定 空调业再现“四大家族”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最近对中国城市消费者空调需求状况研究报告,最近连续两年蝉联“三甲”的“广东三雄”,今年的座次在“三甲”内部有微调,变成了格力、科龙、美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1%、11.0%、10.9%,加上闯入前四名的海尔,空调业再现冰箱业多年的“四大家族”格局。不过,比起冰箱业“四大家族” 阵营的科龙、海尔、美菱、新飞,空调业的“四大家族”在科龙、海尔之外,增加了格力和美的,似乎更为“豪华”。
2002年以来,格力靠渠道、美的靠营销、科龙靠技术,分别把持空调业前三名的位置,海尔则依托通过冰箱建立的品牌地位进入空调第一阵营。业内专家分析,去年空调市场的最大特点,是百年罕见的“非典”,让美的、海尔的健康空调好好火了一把;今年的典型特征则是,愈演愈烈的“电荒”成就了科龙高效空调——在全国一片拉闸限电声中,科龙空调凭借国内最高的节能技术一路高歌。今年五一前夕,在“电荒”最严重的浙江省,杭州市消协进行的国内外19个品牌的空调对比实验,将空调节能技术的比拼推向高潮。大幕落下,18个品牌(1.5匹)空调平均耗电量为8.54度,科龙双高效空调以5.67度夺得节能冠军。
其实,杭州实验的影响决不仅在于成就了科龙。也许,它的真正意义在于,用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双重杠杆,引导空调业抛弃某些概念炒作,向节能等核心技术理性回归。
生死时速 中小品牌变数加大
市场调研数据表明,2000年中国空调品牌约有400个,到2003年下降到140个左右,年均淘汰率为30%。到今年,在格力、科龙、美的、海尔等的“围剿”下,市场仍显活跃的品牌不足50个,淘汰率高达60%。中小品牌面临生死时速,大批死亡,使市场进一步集中在格力、科龙、美的、海尔等一线品牌手中,占有率达60%以上。
业内人士介绍,原材料大幅涨价和一线品牌大降价直接导致了中小品牌出局。尽管今年初格力、科龙、海尔等品牌坚称不打价格战,但都是嘴上不说手上使劲。据统计,与去年同期比,今年主流空调品牌价格平均降幅近三成,部分机型价格已逼平小品牌,但品牌、质量、售后服务明显占优,使中小品牌生存空间越来越挤迫。
对压缩机等上游资源的控制,进一步加速了中小品牌死亡。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今年欧美等国的空调销量猛增,国内压缩机厂与国外签订了大量合同,压缩机成了稀缺资源。限于规模,小品牌在谈判桌前自然缺少话事权,从而失去了借天热空调需求“井喷”翻身的最后机会。
众多空调品牌的突然出局会带来不少后遗症。打过的款提不到货会造成债务纠纷和资产损失,售出的空调还要替厂家背上售后服务的包袱,如某品牌的经销商现在就被当初已出售的空调弄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这种局面给经销商选择下一年度的空调品牌留下有益的思考。
市场展望 “四大家族”技术过招
专家认为,2004决战后,格力、科龙、美的、海尔等一线品牌主宰者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国内空调市场经过十几年发育,城乡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越来越高,持续的电荒使消费者高度关注空调的节能水平,可以断言,价格战、控制上游资源后,明年空调巨头间的竞争将是品牌、核心技术的比拼。
品牌是不同重量级的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意识的成熟和市场竞争的愈来愈激烈,二、三线空调品牌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在价格趋同之后,消费者的决策天平明显向大品牌倾斜——毕竟大品牌意味着更成熟的技术、品质,且服务更完善并更有保障。
据“世界品牌实验室”最新公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报告,海尔、科龙、美的、格力的品牌价值皆进入家电业前10名,大致处在同一数量级上。这样一来,技术就成为大品牌之间的竞争焦点。专家介绍,能效比是衡量空调好坏最核心的技术指标。不过在这方面,科龙已是无可争议的行业老大。据悉,科龙近两年一直保持并四次刷新了国内空调能效比纪录,最近研制的第四代双效王,能效比达到6.65,已打破日本空调保持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