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将成为一个全球石油定价中心,这是一个令人心跳的断语和远景。
8月25日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事件,再次煽起人们的这一理想。
尤其是在世界油价波动令中国的经济发展屡受威胁的当下,中国参与制定全球油价的愿望日益凸显。
2003年中国消费了全球7.6%的石油,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仅次于美国。
但是中国还只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仍不能在世界油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消费的原油中的40%以上是靠进口,而燃料油的进口比例则更是高达60%。中国需要付出多少钱来购买自己需要的油,却不是中国人自己能够控制的。
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来决定的,但是中国购买的油的价格,却与本国市场上的供需没有关系。“追根溯源,能够真正对油价产生影响的是美国。”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研究专家向本报指出。
以这次上市交易的燃料油为例,中国以往的燃料油油价是以新加坡市场的油价为参照标准的。但是,“新加坡的油价只是世界两大石油市场——纽约和伦敦——上的石油产品的影子价格。”这位专家说。
新加坡油价传递的只是纽约和伦敦的价格,而这两大石油交易所的价格又主要是受了美国国内供需关系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显然开始不满意自己在全球油价上没有任何发言权。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油价还受着国际大油商的控制。”北京金凯讯石化财经资讯的总经理张魁宽对本报说。几家大的国际油商在某一时段内通过对冲,便可以抬高新加坡市场上的燃料油价格。买单的,自然是中国的用油企业,因为中国只能按照这个价格作为基准来向国际油商购油。
因此,中国渴望建立自己的油价体系的迫切心态可见一斑。
在给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贺信中,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董事长米切尔.斯坦豪舍也表示,燃料油期货的挂牌交易有助于促进价值发现和公平定价。
从事石油分析和交易多年的张魁宽相信,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货必然会成为全球关注的价格之一。“上海期交所的铜和铝的期货价格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张举例说道。
“期货市场交易量大,就会成为价格中心,对于国际石油价格油发言权。”中央党校经济学家周天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充满乐观。
参与石油定价是中国决策者决定开始燃料油期货交易的终极目标。但是这一点离变成现实还很远。
一家跨国能源巨头的人士向本报指出,中国进行燃料油期货交易还仅仅是一个尝试。如果说这是往前迈了一步,那也只是非常小的一步。
目前,在上海期货交易市场上还只有燃料油期货这一个品种,相比之下,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产品就丰富得多,从原油到成品油,一应俱全。
观察家们也分别认为,新加坡市场由于市场化程度高,并且各大油商都比较倚重此处,近期内被上海市场取代的可能性并不大。对上海市场持乐观态度的张魁宽也同意:“不一定能取代,但至少能弱化新加坡市场的价格影响力。”
此外,尽管中国燃料油市场已完全放开,但中国三大能源公司对原油生产和进口的垄断——中石油和中石化此次就没有申请成为交易会员;外汇市场不开放挡住了外国投资者入市,都是上海市场燃料油期货价格能真正扮演起定价中心的阻碍因素。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燃料油上市的目标也许暂时还不那么高。为国内用油企业提供一个通过套期保值以规避风险的场所,是此番燃料油挂牌交易的最重要、也最现实的目的,这也是所有期货市场存在的原因。
尽管如此,人民大学黄卫平教授对期货市场能否真正起到避险的作用保持怀疑。“我们的油价只涨不跌,在国际油价涨的时候,有理由涨,但降的时候,则很难跟着降。”黄卫平对本报说,“目前,中国的定价机制其实有一部分决定因素是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定价机制,受益的只是这两家企业,所有涨价成本终究要由消费者来埋单,什么时候这两家企业都不会受损失而只有受益。”
因此,参加上市仪式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谨慎地表示,“积累经验,进一步健全石油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是开展燃料油期货交易的另外一个目的。
上述跨国能源公司的人士也认为,媒体过于炒高了燃料油期货上市的前景。中国目前还只是处于摸索阶段,未知的情况还很多。
但是对前景保持乐观的张魁宽认为,除了以上几个或远或近的目的之外,至少上海市场可以提供一个参考价格,一个能够真正反映中国国内燃料油供需状况的价格。“起码我们在和人谈判时有一个基准了。”
(本报记者冉学东、文钊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