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8月25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国际的高油价已触及中国人的神经。
能源专家一再强调,适应石油紧缺的状况,形成良好的生活与生产方式,是一个重要应对措施。节约能源,不仅是生产使用者的事,也是能源消费者的事。面对越来越大的能源压力,提倡科学的发展观和健康的生活观,已是当务之急。进入油价上涨专题
相关新闻:油价上涨15个焦点问题 如何应对50美元的油价
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油价上涨中国GDP上涨
流光溢彩的“夜上海”,其灯光工程全部开启后,电力部门测算其耗电量将达到20万千瓦,占整个城市总发电量的2%,相当于三峡电厂目前对上海的供电总量。
由建筑轮廓灯发展到局部泛光照明,再到“内光外透”,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光彩工程”。在全国普遍缺电的严峻形势下,一座座人造“不夜城”却尽显奢华之风。
在这些挥霍用电的同时,东南沿海的很多企业却被迫自备发电机用油发电,仅浙江省就有四成企业购置了自备发电机。这表明,能源是可以互换的,很多情况下,耗电就等于耗油。
一个极易忽视的事实是,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也是石油浪费大国:
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
我国8个主要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七成,其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按此推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仅工业部门每年就多烧掉约2.3亿吨标准煤。
随着汽车快速进入中国家庭,个人已成为油品消费的生力军。数字显示,2002年,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至15%。
更大、更快不等于更好
20年前,整个社会的观念是节约每度电,节约每张纸,集中力量搞好“四化”建设。而今,却被“我们富起来了,也该享受一把”的所谓新观念误导,“挥霍光荣、节约无能”的消费观颇有市场。
在不少地方政府眼中,城市建设追求的是气势恢弘、富丽堂皇的外观,不计社会成本的漂亮的GDP数字;高能耗产业的短、平、快效益,致使投资主体蜂拥而上;腰包鼓起来的个人,更是只要自己舒服一点点,哪怕浪费再多水、电、油……
在多数已进入汽车社会的发达国家,经济型轿车都是家用轿车市场的主流。而我国发动机排量在1.4升以下的经济型车,只占到我国轿车销量的四分之一。因为高耗能,被巴黎市政府抵制的SUV,却成了中国车市上的明星车型。
目前,汽车耗油已占到我国整个石油消费的三分之一,但不少地方政府却连连出台控制小排量汽车使用的政策,这恰恰引导的是炫耀型、挥霍型的消费观。一些本来想买小排量汽车的家庭,受政策导向影响,担心上牌、上路受到种种歧视,也转向了更大、更快、更耗油的车型。
能源专家、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经历了2004年油价的高涨,中国人的能源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否因此改变?通过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和经济杠杆来引导民众节能,有赖于政府的引导。
能源观念决定节油空间
要让人们树立最严格的油气资源节约政策,需要改变的不是一时一人的行动,重要的是一国之民的能源观念和消费方式。
同一品牌的同一车型,以不同的方式驾驶,其油耗水平可能会有15%至30%的差距。专家指出,按照每年行驶2万公里核算,好的驾驶习惯一年能节省下400到600升油,以现在的油价计算,价钱在1500元到2400元之间。北京现有小汽车200多万辆,仅此一年可节油10亿升。
空调温控省油——王永初在上海衡山路的一家写字楼做中央空调维护工作。“因为要环保,现在城区不允许烧煤,宾馆、写字楼、商场里的中央空调,天热制冷用电,天冷供暖靠燃柴油烧锅炉。”
每年供暖时间一般有3个月,天气最冷时一周要烧一吨柴油。“如果白天人在办公室里能将门窗关紧点,温度可以调低一两度,这样一个月能省几百公斤油没问题。”仅以上海为例,有写字楼1000多幢、星级宾馆300多座、大型商场近百处,以每年使用冷暖空调6个月,每月每户节省柴油(或电油换算)300公斤到400公斤,一年就可省出约3000吨油。
“当人们不再以开着大排量的豪华车出席家庭宴会为荣,不以此炫耀财富时,国民的素质就真的提高了!”北京大学法学院一位博士生感叹。的确,只有“节俭长留心头”,才可能自觉做到“节能常在手头”。(新华社记者陈芳徐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