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从反季节性表现看铜市趋势
──八月铜市回顾及九月市场展望
一、以交割为中心的LME近期走势特点
在2004年5月和6月夯实基础构筑双底走势的基础上,七月份伦敦铜市场展开了一轮上攻行情,但在各种条件相对来说均已具备的情况下,其最终没有摆脱双顶的宿命,行情转折的时间发生在七月的第三个星期,当周周五的价格波幅则超过了100美元,而在八月份的走势中,出现的情况也颇为相似,第三个星期的周一价格触顶随后回落,上涨幅度也超过100美元,巧合的是,这种围绕伦敦市场第三个星期三交割日出现单日较大波幅并形成顶或底部走势的行情特点我们在之前的两个月中也同样见到,当时在5月19日和6月16日的第三个周三附近分别形成了双底,当周也均出现了100美元以上的单日涨跌幅。
观察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行情走势,无论是在单边上涨过程中还是在3000美元以上天价区,行情的异常波动以及顶底的形成都没有形成明显的规律性,那么近期连续四个月出现的围绕交割为中心的走势特点很有可能是对目前所处的特定行情阶段的一种反映,是市场矛盾焦点转变才会出现的一种规律,掌握这种规律并观察今后交易中其是否出现变化将有助于我们定义行情阶段并把握下一波行情,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LME三月综合铜日线图
沪铜12月合约日线图
鉴于目前市场所运行的乃是以7-8年为周期的牛市循环,因此我们很自然要到历史图表中寻找答案,而在历史上大牛市行情的特定走势阶段中我们也确实找到了与之极为相像的特点。观察1987年-1989年所形成的30年来最为完整的牛市形态,我们也发现了这一围绕第三个星期三价格异常波动的特点,其发生的具体行情阶段是在贯穿1988年绝大部分时间的整理走势中出现的,发生价格单日异常波幅的时间分别为1、1988年2月17日;2、1988年3月16日;3、1988年4月18日;1988年5月13日;1988年6月13日,铜价在这5个交易日附近也均出现了短期顶部或者底部,但在此前的冲击2800美元的第一轮上涨以及此后于1988年后期出现的达到历史高点的走势过程中这种特点都没有出现。两次牛市中均出现这种明显的围绕交割日展开行情走势的特征,必定有其内在的因素推动,需要从市场结构中寻找答案。
我们的答案则是这种特点正是商业方面掌控市场的结果,其将市场变为以交割为中心。分析这两次牛市出现这种规律的时段,均为宏观基金已经退场,短线交易顾问基金短线交易,基金总持仓大幅缩减,商业机构掌握市场主导权的时候。由于商业机构一向作为套保者存在,因此其对于市场节奏把握能力远逊于基金,只能以现货市场,库存和现货月持仓量为依托进行操作,也就是所谓的软逼仓操作,所以就造成了价格到了交割日所在周就会出现大幅波动,现货/3个月升水也大起大落,并随着软逼仓的成功与否形成短期头部或者底部。
商业方面由于其自身以被动套保操作为主的局限性,注定在期货市场中不会成为主角,只有在特定时段特定行情走势阶段中才会偶尔走上前台,而这种特定阶段的出现对于我们判断行情相当有益。
首先,在目前无论是从基金持仓状况还是从技术面来看震荡行情均没有结束的情况下,以第三个星期三所在周作为行情短期转折判断依据仍具有可行性,同时对于短线客来说注意把握当周中的大波动行情可能会带来超额收益。
另一方面,这两次牛市特点的互相验证也可作为判断目前所处行情走势阶段的又一依据——与1988年上半年的行情类似,2004年5月至今的铜价走势还处于休整蓄势阶段,第五浪的最后一涨并不是已经结束而是还没有到来。
二、反季节性规律带来的启示
在期货分析方法中,存在着一种季节性分析法,它是根据商品价格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对
商品期货走势进行分析的方法。其试图指出在某一年份中,可能发生价格上升或下降的某些特殊时期,或者试图归纳出最可能出现全年价格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一些特殊月份。
对于全球大豆来说,从每年的四月份开始,北半球的大豆主产国――中国和美国开始播种,到当年九月份后开始收割。从当年的十月份开始,南半球的主产国――巴西和阿根廷又开始播种,次年四、五月份收割。从这一种植生长周期可以看出,每年的七八月份属于全球大豆的供应淡季,大豆"青黄不接",消费需求旺盛,因此价格高企。而每年的9月中旬开始由于北半球大豆即将下市,庞大的产量预期将打压价格跌入年内低谷。
铜铝等工业品价格的季节性价格变化主要与用铜行业的季节性开工率有关。早春季节里,住房和汽车业为晚春和夏季的生产高峰大量购买铜原料,铜价在2月至4月达到年内季节性高点。晚春需求高峰过去后,夏季的到来使得需求趋于疲软,铜价低点也一般在秋初出现。因此一般来说,每年二三季度为全球铜消费的淡季,一四季度为旺季,现货市场的价格低点一般出现在秋初。
这种分析方法在判断中级趋势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抛开其对具体行情操作指导性较弱不谈,在大的牛市或者熊市来临的时候,往往季节性规律失灵,甚至出现一些反季节性走势。不过这种反季节性走势如果能够对其进行针对性分析,又可能反过来对判断目前所处的大的趋势方向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2003年下半年以来形成的商品市场大牛市行情中,大豆市场在9月份的收获旺季就没有出现季节性下跌趋势,而是稳步上扬,而在2003年三季度的铜消费淡季中,期铜价格也没有萎靡不振,反而呈现稳步攀升的势头,这两种商品的反季节走势都为之后消费旺季中的大涨打下良好基础,并被证明是牛市行情启动的特征之一。
而在2004年夏季,在7、8月的传统天气炒作月份中,大豆价格并没有出现强劲的反弹势头,而是始终低迷,这个时候大豆市场距离最高点跌幅已经超过30%,市场已经完全笼罩空头气氛,反季节跌势又成为牛市行情结束的特征之一。也就是说,以反季节涨势开始,以反季节跌势结束,就构成了一个牛市行情的完整循环。那么以这种特点为依据,回过头来看期铜市场,虽然4月份以来铜价曾经一度大跌,但在2004年夏季的铜消费淡季中,其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以震荡走势一步一个台阶将交易重心逐步提高,继续演绎着反季节涨势的特点,那么依此类推,很显然,它的牛市还没有结束,后市仍然存在着最后一波涨势。
三、供应增长不会改变短期供求紧张
八月以来国内铜现货市场维持紧张状况,库存继续下降,现货对应期货近期合约升水持续高涨,一方面市场对于国内四季度铜需求上升有着较高预期,另一方面,全球铜产能的持续增长将成为铜价上涨的压力。今年以来,铜价持续维持在高位使产铜企业开始扩产,全球最大的铜矿山智利Escondida今年二季度产量同比上升22.5%,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公司二季度铜矿产量比一季度上升16%。铜矿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使铜精矿加工费回升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加工费上升也给铜市场发出了供应量在增加的信号。
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在其2004年7月出版的《铜矿及铜厂目录》中预计,未来4年,矿铜、冶炼铜和精炼铜的产量都将出现增长。ICSG预计,2004-2008年间,精炼能力将增长10%,达到215万吨/年;矿铜产量将每年扩张270万吨,增幅14%;铜冶炼能力将增长87万吨,增幅4.7%。全球铜矿及精铜产能的快速上升,带动铜精矿加工精炼费用的大幅增加,但现货贸易的铜精矿加工精炼费用较长期合同的加工费用高出许多,这反映了现货铜市场供应量的好转及上升。
八月下旬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七月我国精铜进口量为7.4万吨,但八月中旬开始国内现货价格与伦铜现货价的比值基本保持在10以上,这为九月份中国铜的进口提供了动力。市场认识基于对国内外铜价比值的关系判断,中国铜进口的恢复只是时间的问题,至少九月份中国铜进口会相对前四个月有所改善。但从进口操作此地过程看,无论如何九月中下旬之前,国内铜现货偏紧的状况仍不会改变。
国内铜市场的消费状况依然较好。工业产品产量方面的数据显示了国内铜消费的良好态势。1-7月份我国铜加工材、发电设备、空调等主要耗铜产品的产量累计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27.6%、107.4%、40.7%。这是铜消费得以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
四、结论:以远近升贴水变化评判趋势指导交易
综合以上因素,铜市场在经济增长放缓但供给依然紧张的矛盾下,短期很难摆脱宽幅震荡的格局。操作角度上,目前沪铜现货月及近月较大相对于后期合约的升水,仍有利于多单的持有,把握回调机会逢低做多仍然可行。但国内现货对期货的升水,以及沪铜现货月对后续合约升水明显快速收缩,则可以理解为趋势变化的前兆,并应当及时改变交易策略。(国际期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