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上证指数最近两个交易日分别报收“下跌阳十字星”和“上升阴十字星”,似乎暗示股指在逼近5年多以来的最低1307点之际,一个面目模糊的“利好”使局势愈显迷茫的现状。在这样的一个十字路口瞻望未来之前,首先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历史上数次重大利好政策的出台,都给市场带来了深远影响,但是二级市场的短中期反应却可以说迥然不同。
一、 1994年7月30日(周六),著名的三大“救市政策”出台。中国证监会与有关部门就稳定和发展股市作出对策:“今年内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这一政策的背景是,1993年2月上证指数达到1558.95点后银根收紧,开始了宏观调控,到1994年7月上证综指一度下探至325.89点。仅仅18个月时间,股市跌幅接近80%。为了挽救开设仅4年的股市,“三大救市政策”出台,这一政策出台后,上证指数出现了超过200%涨幅的大行情。
二、 1999年9月9日,三类企业获准入市。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收于1675.12点。但是次日大盘收出长阴,上证指数跌15.19点。其后大盘一路下跌,一直到1999年12月27日才止跌。近4个月的时间内,跌幅近20%。
三、 2000年2月14日,新股配售政策出台。当天上证指数跳空高开,全天大涨138.94点,涨幅9%,收于1673.94点。其后大盘反复上涨至2001年6月的历史峰值2245点,近一年半的时间内,上涨570余点,涨幅高达34%。
四、 2001年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中停止国有股出售。当天上证指数跳空高开121.55点,全天上涨149.89点,收于1670.56点,涨幅高达9.86%。10月24日,上证指数再度跳空高开63.08点,但当日收出阴线。其后一路下跌,从10月25日到11月7日,短短10个交易日里,大盘下跌7%。
五、 2001年11月16日,证券印花税下调。沪深两市大盘分别高开了100多点和200多点,但随即开始震荡回落。在汹涌的抛盘打压下,最终沪指以1646点报收,成交134亿元,仅上涨25点。深成指以3305点报收,成交66亿元,上涨37点。不过本次指数先抑后扬,随后的反弹行情一直涨到12月4日的1769.68点,共计上涨122.92点,涨幅为7.46%。之后大盘掉头向下,到2002年1月28日见底。
六、 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决定停止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上证指数跳空高开,全天涨幅高达9.25%,上涨144.59点,收于1707.31点。随后大盘明显滞涨,高位调整。从7月9日开始,大盘开始了为期半年的下跌,直到2003年1月3日的1319.87点才止跌,跌幅高达23.8%。
七、 2004年2月2日,《九条意见》公布。上证指数从1630点开盘,收于1623点,随后两个月稳步走高至1783点。但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猛烈下跌行情。
昨天大盘宽幅震荡,“暂不安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消息给积弱已久的股市以强烈刺激。但是开门红之后分时图迅速掉头走低以及量能难以放大,则昭示了市场主流资金对此无动于衷的态度。笔者认为,政策面偏于暖色调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于IPO的暂停,可以有多重理解角度,有人看作是为了市场化发行新股而承前启后的正常举措;也有人理解为管理层试图化解1307点失陷的“盛世危市”。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样的安排仍带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使大资金仍缺乏相对明确的未来预期。特别是恰逢“加息”的争论又一次剑拔弩张的时候,这种定性多变的所谓利好并没有极大的振奋人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