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相关文章:存款增幅回落消费稳中趋旺 居民储蓄将出现拐点
负利率不会动摇银行储蓄 储蓄存款仍是投资首选
国家统计局人员撰文指出 金融资产投资分流储蓄
居民储蓄高增长十年现拐点?
五大因素分流存款增量,专家认为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投融资效率
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社会资金处处长赵春萍新近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量少于去年同期原因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幅度已经达到2002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支持其这一判断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今年前7个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含外币)仅增加1038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309亿元。而7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093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上年同期低4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已经连续4个月回落。
赵春萍分析,根据测算,居民储蓄存款今年前7个月的平均增幅为17.6%,虽然比第一季度的18.3%减少不多,但相对去年四个季度的20.1%、19.5%、19.9%、19.2%来说堪称是大幅下降了。
报告进而判断:如果目前的这种势头得以继续下去,今年就将成为我国维系了近10年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的拐点。
据称,自今年4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出现增幅下降以来,前7个月居民储蓄存款(含外币)共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309亿元。赵春萍分析,“很显然,正是今年4至7月的快速下降,才使得前7个月的平均增幅与以前产生了明显的差距。”
那么,少增加的1309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到底分流到哪去了?
该报告分析,自1996年起,央行连续8次降息(第8次是储蓄存款利息上交所得税相当于降低利率),使利率降低了78.4%,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储蓄分流,但居民储蓄总体上仍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但这并非产生该结果的决定因素”,赵春萍认为,至少还有其他多种具体因素在分流居民储蓄存款增量这一现象中发生作用。>>我要发表评论
实际存款负利率发力
报告认为,实际存款负利率分流了居民储蓄存款。
“物价上涨而存款利率保持不变,导致今年上半年居民储蓄存款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分流,连续几年的居民储蓄增速稳步上升的势头在今年上半年开始直线下滑。”
储蓄出现持续分流的关键因素是负利率。报告指出,居民1年期储蓄存款实际利率从去年10月份起为负,今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1.98%,税后实际为1.58%,减去CPI上涨幅度,实际存款利率为-3.72%,负利率水平明显上升。
居民消费支出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该报告认为居民消费支出的上升也对分流存款起到了积极作用。
赵春萍说,消费需求增长较为缓慢是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现象。1998年至2003年我国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分别为6.8%、6.8%、9.7%、10.1%、11.8%和9.1%,远远低于“七五”时期14%和“八五”时期23.2%的增长速度。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方面,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名义增长呈现逐月加快的走势,前7个月消费品零售额增势明显且波动不大,分别增长11.8%、9.2%、11.1%、13.2%、17.8%、13.9%和13.2%。特别是5月份零售额增长高达17.8%,增速达到了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从名义增长来看,居民消费保持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步上升的增长态势。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带动下,消费需求继续处于平稳上行的通道。”
赵春萍认为,“由于消费与储蓄存款之间有一定的此增彼消的关系,因此今年消费支出的快速增加,必然对储蓄存款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房地产投资增加的正负效应
据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11779.74亿元,同比增长42.46%,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26.64倍。而最新的统计数据还表明,2004年前7个月房地产投资达到6055亿元,增长28.6%。
商品房价格在此方面呈现出显著的信号。据了解,今年全国各大城市中商品房价格上涨20%以上的比比皆是。其中,7月份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2724元,同比提高12.9%,是1996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增幅。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中来源于购房者的定金及预付款为2955亿元,同比增加941亿元,增长46.7%,而居民用于购买房地产的资金很大部分来源于储蓄存款。赵春萍预警,“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升,使房地产市场利润大大提高,许多居民开始用闲置资金购买房地产,增加风险投资比例。”
在这份报告中,记者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仅温州一地就有1000亿元左右的资本在寻求出路。“而目前投资渠道、方式还不多,证券市场也还不成熟,加上传统心理作用,房地产可能成为人们投资时的一个重要选择,放大对市场的需求。”
金融资产规模扩张加剧
该报告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投资渠道增加较多,加速了居民储蓄存款的分流。“从居民对储蓄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投向看,2004年新基金的发行供不应求,是居民储蓄存款分流的主要形式。”
据记者了解,今年一季度,我国新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850亿元,超过2003年全年的发行水平。截至上半年,这一水平则更上一台阶,基金规模净增加13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68亿元。
赵春萍认为,上述基金规模陡增的这种情形和2003年以及之前的强行推销形成巨大的反差。其认为,基金之所以这么火热,上半年股市行情回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于中国迎来了1996年以来少有的负利率时代,人们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长远预期信心增加,更多的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入市,出现了大量居民储蓄‘移民’到基金市场。”其中,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在股票、基金、国债、企业债和保险累计投资482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融资2626亿元,增长1.2倍。
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活跃
报告指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实施和到位后,银根紧缩影响范围延伸扩大,各地流动资金明显感到偏紧,银行贷款需求压力骤然增大,部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某些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矛盾日趋突出。许多民营企业,甚至一部分县域的国有企业也纷纷转向民间借贷和企业集资。
赵春萍分析,在投资预期收益率较高,投资需求扩大,而银行贷款又难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情况下,企业纷纷通过集资和民间借贷等形式融资,从而使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活动开始进入活跃期。
“谋利思想也为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活动迅速升温提供了契机。”赵春萍分析,加之居民金融意识也比以往有了明显提高,使许多人不再满足于银行存款,他们要把手中的资金转化成资本。由于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的收益率较高,一般利率都在10%以上,因而储蓄存款分流。
报告最后特别提醒,由金融产品多元化引发的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分流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投、融资效率,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但过多的储蓄分流对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