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自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经济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以来,研习者日众,影响日远,已经蔚然成为社会学科中的显学。经济理论是用来解释人类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简单的逻辑体系,和任何其他社会学科的理论一样,经济理论来自于对人类社会经济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必须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创新;经济学的理论也必须不断经受各种过去的和新发生的现实经济现象的检验,才能去芜存菁,知道何者可以暂时被接受、何者应该存疑或是被摒弃。从上述角度来说,中国自1970年代末开始进行的改革开放对当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许多挑战:不管是农村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明晰产权、现代企业制度,还是资源配置和流通领域的双轨制,这些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所伴随的问题,有不少是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所不曾预期到,也难于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的现象。但是任何经济现象背后总有产生这个现象的逻辑,不能被现有的经济理论解释的现象总可以构建新的理论来解释。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给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大好的机会,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金矿。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建立和完善,当代经济学在我国的影响也是方兴未艾。不管是在国内或是国外,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现实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而运用理论,制定政策,改造社会,以推动社会的进步。随着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化,各种矛盾和利益交织在一起,现象越来越复杂。面对一个问题,何者为因、何者为果?推行一项改革措施对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在局部、在全体会产生什么影响?要是没有合适的理论作为分析的工具不容易认识清楚,制定的政策不仅难于对症下药,而且,还可能制造出更多新的问题。所以,根据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在经济理论上进行创新,不但是为了对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贡献,也是为了推动中国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这是中国经济学家无可旁贷的责任。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0年前在北京大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由我和几位接受过完整经济学教育的青年学者回国创立。虽然在国外工作可以有优越的研究条件和丰厚的薪酬,然而,国内改革开放在经济理论研究上提供的机会吸引着我们,我国在向市场经济体系转型过程中对理论创新的需求也激励着我们。我们希望通过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新体制、新理念聚集一群有理想、有热情、学有专长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学的教育、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和国家的现代化奉献一点力量。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10年来,研究人员从创立之初的6位增加到现在的24位,已经成为国内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这10年间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许多研究人员深入农村、企业等基层改革的第一线作了大量的调研,也参加了不少政府高层的政策研究和讨论,形成许许多多有份量、有鲜明观点,在国内、国外都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和政策报告。这些研究对我国的农村、国企、金融、财政、外贸、电信等等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10年间,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还利用和国内、国外学术机构联系的优势,邀请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包括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前来讲学和参加会议,深入探讨了金融体系、农村劳动力流动、城乡收入分配、土地、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我国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积累了许多简报和论文。这次,藉10周年庆祝之际,在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学术成果、中心的简报、讨论稿等整理、汇编成册,作为一个系列出版。一方面,以此向关心、支持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各界领导汇报这10年来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以此就教于海内外学界的方家,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引来更多的国内、国外学者关心、研究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问题。
就中国的历史长河而言,10年只是一瞬;就中国的改革、开放所提供的研究机会和所需要在理论上解决的问题而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这10年来的工作也只是沧海之一粟。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所有人员将会秉持10年前成立的初衷,和海内外学界的朋友携手一齐为中国经济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为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而努力!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会迎来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也会迎来经济学大师在中国辈出的时代的到来。
林毅夫
2004年9月
来源:[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