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一九九七年的元旦夜,我和家人在风雪中回到北大。和先我到中心工作的同事相比,我感到很幸运。那时中心已经由地学楼搬进朗润园,办公条件大大改善。在中心工作的七年时间里,我目睹和参与了中心由一个小型教学机构演变为中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重镇的过程。植根于本土,是中心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个人对此的体会很深。初到中心工作时,我脑子里装的尽是书本上的知识,并且不自觉地把它们套用到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上去。随着对中国现实了解的加深,我的治学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的研究是到现实中寻找理论支持,现在我更多的是从现实中发现理论。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其中有无数好的经济学问题等待着经济学家去研究。中国经济学家当然要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但经济学毕竟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是无国界的,中国今天所面对的问题有其独特性,需要独立自主的研究。而且,中国的伟大变革需要经济学家的参与,中国经济学的基础建设也需要许多人的热情投入。中心在这方面做了扎扎实实的工作。由中心联合国内高校发起的中国经济学年会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学家聚首学术的盛会。中心创办的《经济学季刊》,不仅在短短的两年内跻身于最好的中文经济学杂志之列,而且带动了国内经济学刊物出版的空前繁荣。中心的科研越来越关注中国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政策影响力逐步提高。
中心过去的十年是本土化的十年。展望未来十年,沿着植根于本土的思路走下去,中心一定会对中国的经济学建设以及中国社会的转型做出更大的贡献。
姚洋
2004年
来源:[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