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房贷借款人提供的收入证明往往“注水”,几乎已成沪上银行业共识的监管难点。在银监会《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简称《指引》)出台后,如何应对贷款人收入证明真实性的话题,被银行业再次提出。对此沪上银行有人建议:将贷款人收入证明转达税务部门,最终由税务机关验证真实与否。但有人质疑,无论这种方法可行与否,都可能造成个人财产隐私暴露的结果。
现状:收入证明“不被看重”
“当前,我们经手的个贷收入证明7成以上都是不实的”,沪上某银行支行行长如此断言。所以,一直以来,该行都只是将个人收入证明当作核实贷款风险的辅助因素。交易的真实性、房产属性的真实性、定期检查抵押物与贷款金额的一致与否等才是银行房贷部门最为看重的。
曾在某银行住房信贷部工作多年的程先生也表示,相比个人收入证明的真实性,银行更看重其抵押房产的变现能力。
某银行房贷业务部门的小金告诉笔者阿伦·约翰逊,《指引》发布前,上海大部分银行其实早已按照月供房款不能超过收入50%的比例进行风险控制的,但收入证明的真实性就很难保证了。小金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个人收入造假很容易;二是造假的成本几乎没有。
对策:由税务部门追缴“漏税款”
一位银行资深人士指出,在证明收入注水与否的问题上,银行需要税务机关的协助。
他建议,将各银行的信贷网络系统与税务机关联网,由银行负责向税务机关实时传递借款人的收入证明(税单)数据,再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记录核实,如发现借款人申报收入高于纳税收入时,由税务机关出面追查其漏缴税款。该人士强调,这样将使造假者承担昂贵的造假成本。
质疑:个人隐私可能暴露
对此,有关人士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银行联合税务部门,对其客户个人收入情况的追查,很可能使其个人财产隐私曝光。上海市财税局有关人士表示,银行方面建议的操作可行性还有待商榷,但是,他认为,银行的确需要税务等部门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