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4年2月,胡晖的海纳维盛公司(HInnovation,Inc.)被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Vital Images以1800万美元一举收购。其实这种现象在硅谷每天都在运作和发生。然而胡晖携海纳维盛创造的冲击波却令中关村的企业艳羡不已。这一切是因为胡晖和他的海纳维盛与中关村有缘在先。
短短三四年,一个小公司通过自己的高科技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被大公司收购,进而实现投资数十倍增值,这是每一个创业者的梦想。
不仅中关村的创业企业,包括中国绝大多数创业企业在内,过去的几年里均遭遇到融资寒冰。
作为标准的美国创业型企业的海纳维盛公司一飞冲天,近距离地为中关村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际并购课。
7月初的一天,胡晖趁回国的空当,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标准的美国创业
早在1999年,离开了GE后,胡晖申请并获得过3次美国创新企业科研基金,成功地创办过一家小企业,做CT的深度研发项目。
1984年,22岁的胡晖考取李政道赴美留学物理奖学金,由著名的北京大学物理系到犹他大学继续深造,并在1989年取得博士学位。此后,1989-1998年的9年中他踏踏实实地在GE医疗系统部一路做到资深科学家,成为CT领域的专家,在GE有30多项专利,胡负责的一个产品研发项目给GE带来巨大效益,为此多次获得GE重大嘉奖。
1999年的某一天,胡跟一个非本领域的教授聊天,就谈到了远程医疗图像传播的话题,突然有了一个灵感:做一套帮助医生利用PC在国际网络上安全获得3D和4D医疗图像软件。
作为业内人士的胡敏感地意识到,沿这个方向深入研发下去很有价值。于是胡晖自己出钱与那位教授一起注册了专利,并“赌”上4年的精力及其财力开发技术产品及商业模式。
这个项目一开始就放在胡的小公司里做,后来的风险投资商在众多的项目中一眼就看中了这个。于是2000年6月,胡晖创立了Hinnovation Inc(简称HI)。“一开始就一个人,后来2000年11月底,孙毅博士加盟,2002年底,崔彤哲加盟。”胡晖谈到了他的团队。
HI自创业之初,就主打远程医疗图像传播诊断与会诊系统。使用这套系统,医生在电脑前,就可以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患者看病,且显示图像为三维和四维的效果,既可使诊断更加明确,也缩短了诊治时间与距离。而此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远程诊断技术,仅能够达到二维图像的水平。
“这个产品的设计,纯是根据美国市场而作的,当时市场上还是一个空白。”这时的胡,同时把精力放在了融资上。
转战中关村
HI是胡晖在美国创立的公司,一个很小的实体,并且一开始产品就是为美国市场设计,跨国的问题起初并没有提到日程上来,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中关村设立分部。这要从融资说起。
2000年,正值美国股市十分低迷,6月HI注册。HI在成立前,胡已经在美国谈妥了一笔风险投资。投资商是一家日本公司。胡早在GE时就认识了一位日本放射学家,这家公司即为其家族拥有,通过这个日本专家,胡把商业计划给了其家族企业。该公司很认可这个项目。公司注册两个月后的8月该日本公司第一笔资金50万美金进入。
50万美元没多久就快花完了。那时的美国融资环境非常不好,许多风险投资公司也看好胡的项目,可惜由于自身手中的烂公司很多,无钱顾及。这时一期投资的日本公司经营也出现了亏损,好在又以可转换债跟进了20万美元。HI财务很快就出现了紧张,作为CEO的胡也经常以停发工资、支借个人资金来补给公司财务。
这时中关村进入了胡的视野。
一个偶然机会,胡与中关村科技园区驻美国硅谷联络处相遇,开始对中关村有了一些了解。这期间,作为北京生人的胡也时不时地回国。“国内飞速发展。每次回来都有目不暇接的感觉,随着对中关村了解的增多,对国内的生疏感渐渐打消了。再看到成本的优势,于是就回来设跨国机构。”胡晖说。
2002年6月,胡晖在中关村留学人员服务总部的帮助下,在国际孵化园创建海纳维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5万美元。“北京公司实际功能是产品开发,美国公司的职能主要是研发和市场开发。”
随着北京公司的成立,成本压力降下来许多,但是融资的压力仍然重担在身。胡也想在中关村试试看。
与此同时,美国市场的开拓日见成效。胡晖经常参加大型的展览会,其先进的技术令胡名声雀起。“刚开始时,没想到后来的市场会那么火。”胡晖介绍说,现在的医疗诊断数据越来越庞大,以前诊断一个病人看50张片子,医生们还能应付,现在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几百张,令医生们非常头疼。他们急需要一种便捷的工具帮助医生们来处理这些数据。如何将他们自己称之为“信息爆炸后的蘑菇云”收于囊中成为了当前医生们头疼的问题。胡的技术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胡的产品凭着此项优势,在几次竞争中击败了其它竞争对手,进入到了临床阶段。
美国已有很多公司对这个产品表示出极大兴趣。HI也与IBM, GE有了合作。这时,胡晖在美国结识了另一位放射学家,同时也是他的客户,“他是四、五家医疗放射成像机构的老板。他既想买也想投资。”这位放射学家后来在2003年7月份投了25万美元。
而国内的融资道路果然没有出乎胡晖的意料。
与美国不同的是,海纳维盛虽也得到国内放射学专家的好评,但并未受到国内投资界的关注,“也曾想到在国内寻找一些合作伙伴或吸引一些融资,”胡晖说,“当时我们希望能够融资到100万美元。但接触的几家投资商,都觉得这个产品不是特别好懂,市场也不在国内。” 这是由于国内市场比美国市场滞后了几年的缘故。
就在海纳维盛资金捉襟见肘时,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给予了海纳维盛8万元人民币的创业扶持资金,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对海纳维盛减收第一年的房租,对此,胡晖感激并赞扬国内良好的创业环境。
后来,胡晖认为海纳维盛成功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国际化的战略布局:将市场放在美国,而将软件的开发、完善工作放在了中关村,充分利用中关村的人力优势,而人力优势主要指智力、成本与效率。正是人力优势能让海纳维盛在资金紧缺的前提下支撑了很长时间。
1800万卖得很爽快
HI的名气越来越大,引起了美国数家公司的注意,包括Vital Images(简称VTAL)公司,这是一家NASDAQ上市公司,主营医疗影像软件开发。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在同一个行业,都非常留意行业的动态,哪里产生一家新企业,开始研制什么新型产品,很快就会受到关注。”胡晖说,海纳维盛的知识产权,产品技术及团队对VTAL有战略意义,两公司有很强的互补性。
鉴于这些战略考虑,“从2003年10月起,VTAL的一位高层就开始找我谈了。”胡晖说。接连几个月来,先后有VTAL高层的三、四位经理与胡晖谈判。
胡晖笑称,价格谈判,你来我往,表面上谈笑风生,实际上就像打中国的太极拳。
胡晖说,按照一般规则,公司出卖主要是根据该公司的营业额、盈利及市盈率来定价。但是对HI这样的原创技术公司来讲,谈判要尽量摆脱传统的商业定价模式。因为我们的技术是解决当前市场难题下一代技术的核心所在.所以定价要充分反映技术的潜在市场价值,充分反映公司发展的巨大潜力。
当时谈判的时候,胡晖手中还有一张底牌,下一轮融资正在落实中。胡晖对VTAL说:如果我们近期达不到共识,我们不着急,慢慢谈,HI可先再融一轮资,将公司、产品、市场再向前发展一步,然后再谈也不迟。
事实上,HI这边始终是胡一人在谈,而对方上上下下先后有三四人在谈,这有助于胡从对方谈判中掌握更多不同的信息,有利于胡从谈判中取得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对方所有不同的信息聚集到我一人手中”,胡渐渐摸出对方的底线在哪里。胡坚持到了最后。
事实上,Vital Images在全球拥有1500多家顶级的医院客户,一直致力于医学大图像的数据分析,通过对医院采集的图像数据的分析为医院诊断提供帮助。因此,它更能认识到海纳维盛的价值。经过艰苦谈判,2004年1月8日,双方签下并购协议,以1800万美元成交。并购于2月18日正式生效,Vital Images买下海纳维盛的公司所有权利,包括知识产权、专利权等等。根据协议,HI首期将获得1200万美元,余下600万美元将分阶段获得。Vital Images笑了,胡晖成功了。
胡晖总结了谈判成功的两个要点:第一,在于双方的定价着眼点都放在了产品增值上,理念相同。第二,在谈判中,双方也做到了将心比心,为对方考虑,“我能解决对方什么问题,能为对方带来多少增值”。
做个创业投资家
胡晖说,按照美国游戏规则,公司一卖完并非就了之。在胡晖递过来的名片上,写明胡晖现在的身份是:前HI公司创始人、总裁、CEO, Vital Images 公司首席影像学家。
从法律角度看,胡晖现在是自由身,但根据协议,胡晖还要帮助公司及产品顺利与VTAL集成。经历了4年创业的胡晖并没有闲下来,一个更大的创意已经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胡坦言,自己开始有了一些转变。多年医疗保健科技研发的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资源。同时,4年多的成功创业,让胡大开眼界,无论从单纯的获利上还是其它方面,受益非浅。对于投资界,胡也有了一些资源的积累。
他说更愿意做一个创业的企业家。胡说,如果以前搞研发,仅仅孜孜于“点”的话,通过创业,他更有兴趣做创业“面”上的事。作为科学家的胡晖,更希望做一个平台,为更多的技术产业化、更多的科技人才创业提供服务。
“胡晖现象”
“胡晖现象”是中关村的说法。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1800万美元被收购,从而完成了创业梦想;二是胡晖融资的前后遭遇。
胡晖说,1800万美元收购一个技术创新公司,对许多人很震动,希望此事鼓舞更多的人和公司在把握市场的同时,重视科技研究开发,重视知识产权的建立,勇于向产业链上游高端开拓. HI的高回报是基于在这些方面不懈的努力。
其实,被上市公司购并是美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之一,也是其成功的评价标准。如果不上市、不被购并,一般的企业都要不断地消耗资金进行市场开拓与产品研发,而新技术的盈利前景大部分是远期的,这种长期的投入是中小企业所吃不消的。因此,其前途要么上市进行社会融资;要么卖掉企业被购并。由于上市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走上了被购并的道路,凭借技术优势获得优厚的利益回报。而且购并本身也会不断地增强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优势,回避大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迟钝,在企业的购并行为中实现企业链的社会循环。其实,正是中小企业的这种“造血”与“供血”作用,才会保证大型企业如Intel、IBM、Sun、Microsoft的产业奇迹。
但是现今的中关村,上市或融资成功成为企业成功的标志,但购并远未让人们普遍接受。可能出于“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东方文化,也可能中国内部的大市场充满着淘金的机遇,许多拥有创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拒绝被购并,许多大企业也拒绝购并,也许这些大企业认为自己有实力进行技术研发。以上这些,再加上国内市场空间造成的许多技术并不先进的中小企业的趋同竞争,导致中关村地区缺乏企业的社会更新与升级能力,出现许多“小老头”企业。这进一步强化着中关村保守的创业文化。
胡晖说, “胡晖现象”反映了市场、企业、人才、资本国际化的趋势,这一趋势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胡晖现象”,值得中关村乃至中国的创业投资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