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今年7月,武汉的高考生小孙一下子收到了11份录取通知书,其中10份来自民办高校,1份来自公立大学的独立学院。据了解,小孙的情况并非特例,只是民办高校招生大战的一个缩影。有营销专家介绍,目前民办高校招生几乎已经具有了和销售产品完全一样的特征:针对市场“生产”产品———设置热门专业、产品包装———包装学校的软硬件、广告宣传———权威媒体树立形象、“售后”服务———承诺就业有保障、代理制———返佣形式的区域代理制、价格战……
据北京城市学院常务副校长陈宝瑜介绍,目前,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有220多所,独立学院233所,其它民办学校800多所,共1300多所,计划外招生能力有130万人,而有这种就读意愿的生源全国只有40万人。巨大的供需落差使得民办高校的招生大战显得尤为激烈甚至略显残酷。
地区代理
在每年的招生季节,一个省级城市有数百名正在替各民办高校从事招生工作的“招生代表”,很大一部分是学校临时聘用的当地人。还有的学校把生源竞争的工作做到了中学班主任身上,许诺只要有学生第一志愿报考他们学校,立即给班主任兑现奖励。更有的民办高校干脆设置“大区经理”,负责当地区域的招生工作,如果完成或者超额完成任务,将会抽取一定的利润,其做法与产品营销相当接近。
陈宝瑜向记者介绍,抽取佣金的比例各不相同,从300元到3000元不等,地处偏远、招生极其困难的学校甚至将每名学生第一学年学费的1/3拿来付中介费或提成。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中介费率则相对低一些。
广告宣传
初级阶段:聘用人员在街头散发招生资料。这些院校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没有最低分数线,大门敞开,中专、中技、高中生只要报名、交学费,就可以得到录取通知书。
中级阶段:在各地方性媒体上做广告,宣称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高额的奖学金、签订就业合同等等内容。这样的民办高校具备了一定资金与实力,并准备将招生大网撒向全国。
高级阶段:在权威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各省市的画面广告中有16个被民办高校占据,在一半以上。根据中国气象局广告机构的报价,晚7点半天气预报中画面广告的每年费用最高840万元(北京),最低660万元(西宁、拉萨等市)。这种只有学校校舍图片及名称的广告出现在中央电视台,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可信度,提升了学校的层次。
价格战
商战中最常见的价格战也出现在招生争夺中,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民办高校的收费已接近公办学校,每年在四五千元左右。而教育规律已表明,培养一个合格的大专生,每年的费用必须在8000元左右。公立大学有国家补贴,但民办高校却全部是自有投入,几乎所有收入也是来自学费,这样一来其收入还不足以成本付出。
近年来公立大学不断扩招,民办高校生源日益紧张,这种价格大战也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去年上海东方文化职业学院甚至喊出了“收费最低价”的口号。
除此之外,民办高校的促销手段可谓名目繁多。“广撒网、多捕鱼”这一方式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一封信成本大概1元钱,一般学校如果每年要发出30万-50万封,成本在30万-50万元之间,但这样寄出去的效果可能只有1‰左右。
设立高额奖金。有的民办高校不惜耗费巨资奖励第一志愿填报的学生,只要第一志愿填报并被录取的考生,学校就可一次性给予奖学金3000-5000元不等,据媒体报道,北京吉利大学的入学奖学金最高可达5万元。还有一些学校则承诺,资助考生学开车,同时还可免费参加任选一项职业技能培训等。
学费减免和事后赔付。北京吉利大学对地市级以上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特长生、特困生实行学费减免制度和勤工俭学制度;北京同颐研修学院对今年高考分距公办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20分以内者还可减免学费5%至20%;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还推出了试学制,即学生入学一个月内,对学校教育质量、教学管理、教学环境不满意者可退学,学院全额退费(学费、住宿费)。
“制造”荣誉。利用中介公司评奖沽名钓誉,“优秀民办高校”的名号只要给钱,就可以授牌。有的民办高校将其作为学校信息向外大加宣传。
四大条件决定营销结果
民营高校招生比拼的背后其实是各学校实力的比拼,软硬件的条件如何决定了招生大战最后的结果,这也是各个学校在资金、规模、师资、专业设置等方面竞相改善的原动力所在。
首先是资金。我国的民办高校主要靠学费支撑办学,走的是一条以学养学的道路,因此资金紧张一直是困扰民办高校的一个难题。大多数民营高校在运营之初都依靠自有资金滚动积累,但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滚动积累的方式就远远不能满足资金需求了。
据陈宝瑜介绍,北京城市学院每年所收的学费里有20%至30%要放
在运行结余中,这样滚动积累了4.5亿元的资产,但接下来学校还需要至少1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融资了。而培正商学院董事长梁尚立更是一语惊人,甚至提出了允许民营高校上市的设想。
其次是规模。许多民办高校都是先有学生,再有学校,教学楼和校舍都是租来的。在激烈的生源争夺中,自建校园与校园环境也成为竞争因素之一。
据北京吉利大学校校长罗晓明介绍,目前吉利大学土地面积1600亩地,有32万平方米的建筑,明年和后年两年将继续建设28万平方米,达到60万平方米。他认为完善的校园设施是吉利大学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是师资。民办高校教师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退休教师、新毕业青年教师、兼职教师等。现在,一些具备实力的民办高校开始向社会高薪招聘优秀教师,并制定出一些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如杭州某民办高校规定,5年聘用期满后学校为教师提供住房,但产权不归属其个人,如果继续服务5年,则可以将住房以原房价的1/3出售给教师。
第四是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关系到学校的具体定位,应该说,大多数民办高校都采取了随大流的方式,在专业上突出自身特色的乏善可陈,但也有如北京吉利大学利用优势开设汽车学院等打造特色产品的例子。
风物长宜放眼量
“劫道的不如卖药的,卖药的不如办校的”,然而在民办高校业内人士看来,这句顺口溜指的绝不是他们。“那些私立贵族小学中学可能存在暴利”,一个有过创办民办高校失败经历的人士对记者说,他认为,95%的民办高校处于“吃不饱”的阶段,“生存问题还没解决”。
缺乏名气和历史,师资、校舍与公立大学不可同日而语,并且这些条件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善和解决,于是许多民办高校只能在宣传营销、专业设置上多下功夫,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民营医院有相似之处,并且民办高校的营销也有着不少与民营医院相同的弊病。
短期行为多是民办高校营销策略中一个最致命的缺陷。具体表现首先是不实宣传,不实宣传又包括夸大宣传与不完整信息披露两种。有的学校宣称“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质量”,有的更荒谬到声称自己学历的含金量同北大清华一样,稍有常识的人听到这种宣传后惟一的选择就是远离。即使有人送上门来也不见得留得住人。不完整信息披露则是只讲有利信息,不讲负面信息,如只强调文凭等值,不谈考试通过率,实际情况却是高
自考是一种宽进严出的特殊考试,民办高校一年通过两门考试的不到三分之一。这些带有欺骗性的宣传使民办高校的诚信大打折扣。
短视的价格战是使民办高校自乱阵脚的又一重要因素,陈宝瑜称之为“杀鸡取卵”。民办高校的学费已与公立大学相当,有的甚至更低,低于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价,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教育质量的低劣。而有的民办高校利用代理招生、设立高额奖学金所支出的费用又进一步了减少教育支出,降低了教育水平,导致了恶性循环。
缺少特色长线专业,盲目与公立院校接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办高校竞争的惨烈。90%的民办高校在向考生和家长推荐专业时,都是拿2008年奥运会和W TO做背景,推出英语、计算机、商务管理等众多公立院校的热门专业。这样做是与强大对手拥有的优势项目进行竞争,而一窝蜂开设“热门专业”的后果是学生就业困难,从而进一步降低民办高校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