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7月份车市销量止跌,但8月份并未见回暖,被大量库存压得难以喘息的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再也坐不住了,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在隆重而惨烈地上演:花冠降5000,千里马降8000,赛纳降2万……那么,期待中的“金九银十”能真的像往年一样如期到来吗?
此次降价狂潮席卷了51款车型,主要集中在中档车领域。在经济型轿车价格基本已经触底的情形下,中档车成了各大汽车厂商拼杀的主战场,市场的中档车层出不穷。而且经过几年的发展,中档车已经成为车市的主力军。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中档车的销量占到轿车总销量的60%。但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车型,以及每况愈下的价格让消费者购车时无所适从。为了便于消费者选择,我们把中档车细分为10至15万元、15万元上下、20万元以上三个层次,把它们的价格及降幅做了个比较。
厂家经销商都受伤
上周的大面积降价,与前一季度与二季度的降价潮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本轮降价并不是以厂家为主导,而是厂家通过对经销商的遥控,通过经销商出面达到降价目的。因而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媒体,已搞不清哪个是厂家行为,哪个是经销商行为。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降价潮,厂家与经销商都不得不为。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到8月份全国汽车厂家的库存已超过60万辆,销售压力重如山,因此厂家为提高9月的销量,在销售不如意的情况下仍对经销商提高了销售返点,以暗示经销商降价。而8月份厂家为提高销售量,将库存压力转嫁给经销商,给经销商一定的提车指标,经销商在销售不旺的状况下面临着更大的库存压力。此时,面对厂家提高返点的措施,经销商在销售库存与完成销售任务的双重压力下,自然会将优惠回报给消费者。现在厂家的指导价已形同虚设,车市面临前所未有的价格混乱。
车价到哪是个底
从目前的市场反映来看,此番降价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风浪。业内人士认为,在降价声不断的国内车市,消费者已经产生了“降价疲劳”,人们还将不断地听到各汽车厂家的降价声。频繁的降价只会让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心态越来越重,车价到哪才是个底?我们不妨拿国内车价跟国际车价做个比较。记者选取了在国内近年投产的“同步车型”或“准同步车型”的国内售价,和北美同类型汽车报价进行对比,发现其价格差距大致遵循以下规律:越是豪华名车,国内外的价格差别越大;而中档车的国内外差价较小,经济型轿车价格则基本持平。
先看国内豪华车市场。作为国产的两款最新豪华轿车,奥迪A41.8T和宝马530i的国内外价格差异还是比较悬殊的。奥迪A41.8T的国际售价是25550美元,折合人民币211043元,国内售价是353500元,价格比为1.67。宝马530i的国际售价是44900美元,折合人民币370874元,国内售价是698000元,价格比达到了1.88。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这些新车都需要花费较大的代价引进制造技术与设备,有些车型甚至采取进口散件组装而成,加上国内的各项税费往往高于国外,所以表现为汽车的最终售价居高不下,暂时难以与国外同类产品真正持平。至于差价在多少范围内相对较为合理,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来衡量。
再来关注中档车市场,差价比大都不会超过1.6。丰田花冠GLX-I的国际售价是14615美元,折合人民币120719元,国内售价是188800元,价格比为1.56。本田雅阁的国际售价是23300美元,折合人民币192458元,国内价格为309800元,价格比为1.6。相比之下,帕萨特1.8GLI的国内外价格比则只有1.28。
可见,国产中档轿车除了广州本田雅阁与刚刚上市的一汽丰田花冠保持着与豪华轿车同样的高利润率以外,以帕萨特为代表的大多数中档车,有的通过国产化和批量化生产来减低成本,从而降低售价;有的采取直接低价上市的策略,把价位降到合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