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从9月10日到9月14日,工业增加值、CPI指数、企业商品价格变动及货币信贷等一系列数据陆续出笼。
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1~8月份,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3911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8月份当月完成增加值4545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低1.2个百分点。
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5.3%,与7月份的增幅持平。
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8月份企业商品价格小幅回升,较上月上升0.6%,较上年同期上升9.5%,1~8月份较上年同期上升8.6%。
央行同时称,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有所减缓。8月末M2余额为23.97万亿元,增幅比上月末低1.7个百分点。贷款增速有所回落,人民币新增贷款同比少增1651亿元。
在CPI指数连续两月达5.3%的态势下,加息预期再度升温;但反对方的观点同样振振有词。
不急于加息的理由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仅仅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目前没有必要加息。
他分析,调节利率是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量、保持物价稳定,这是欧美等国家动用利率工具的主要目的。而8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并表余额18.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比上月末下降1.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幅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新增贷款持续6个月的下滑表明,我国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紧缩货币政策,已经有效控制了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本身是偏紧的。“提高利率也是一个紧缩货币的政策,它的必要性就没有那么高了。”祝宝良说。
祝也承认,如果选择加息,其意义应该不仅仅在于货币紧缩,而是“从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说,有必要进行一个调整,即从行政调控向市场调控手段的转变”。
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保持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来讲,8月的经济数据显示,调控效果初见成效。虽然工业增加值、CPI、信贷投放等三大左右加息的数据依然在高位运行,但增势渐缓。
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认为,从最新公布的三组8月份的统计数据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减缓,年底之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比如,8月工业增加值的增幅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祝宝良认为,这个增长速度,还不足以得出经济增长加快的结论。根据这个指标,加息的必要性并不迫切。
从物价来看,8月份CPI为5.3%,依然为1997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但带动物价上涨的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主要由食品涨幅过高所致。8月食品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3.9%,是当月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粮食价格涨幅达31.8%。扣除翘尾因素3.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仅为1.6个百分点。并且,由于物价变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反应有滞后性,因此物价的下一步走势需要进一步判断。从这一点讲,同样不必急于采用加息手段。
而这种观点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研究人士的质疑。他认为,目前宏观调控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由于前阶段主要动用了行政性的调控手段,有可能造成“一撒手就反弹,不撒手就会捂出事情来”的局面,所以央行目前需要动用利率的市场化手段代替行政手段。
加息难解结构性问题
央行和国务院对于加息决策“一步三徘徊”的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形势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执行难度。
“加息作为一项货币政策,是调节总量需求的,而对于结构性问题则无可奈何,但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恰恰是结构性调整难题。”祝宝良认为。
8月份的统计表明,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两个方面。
从产业结构来说,首先,农业依然薄弱、无法满足需求,今年预期粮食产量约为9100亿斤,而需求在9800亿斤左右。
其次,煤电油运的紧张依然没有缓解,能源价格持续上升。统计数据显示,8月原煤价格较上月上升1.5%,较上年同期上升40.1%;原油价格较上月上升0.6%,较上年同期上升10.4%;成品油价格较上月上升2.6%,较上年同期上升18.1%;电价较上月上升1.1%,较上年同期上升5%。
再次,黑色金属价格加速回升,有色金属价格升势不改。钢材价格较上月上升3.1%,较上年同期上升19.8%,其中螺纹钢、角钢和线材价格升幅较大,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20.7%、17.8%和29.6%。
从信贷结构来说,储蓄持续下滑,信贷结构失衡。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速下降,其中储蓄存款增幅已经连续7个月回落。同时,8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同比少增1651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同比少增1297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专家指出,结构性问题的存在,主要在于体制性原因。而治本有待国有企业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他看来,过热的行业主要是垄断性的行业,这些行业民营资本或者进不去,或者门槛很高,很容易造成短缺或者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