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9月14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总编辑汪季贤被上级主管部门调离,喧嚣大半年的“三联保卫战”可谓以“保守派”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汪季贤被调离的原因,据三联书店的上级主管部门中国出版集团所述,是汪没有正确理解和维护“三联品牌”;而汪季贤惹得三联内部员工和几乎半个中国文化界拍案而起的原因,据说是汪买卖刊号、主持出版了一些劣质教辅书,遂使“三联品牌”受损,斯文扫地。
从2004年开始,中国出版界展开了大规模的“改制”运动,除了人民出版社之外,其余大小出版社纷纷从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这意味着各出版社不能够再依赖行政拨款维持,而必须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众所周知,教材教辅的出版是一块大蛋糕,不管质量如何,保证有赚不赔。在“出版大锅饭”被打破的情况之下,汪季贤主政时期的三联书店企图分一杯羹,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依靠出版赚取利润,是出版公司的正当经济行为。单纯地高喊文化,不考虑经济效益,形成不了文化与市场的良性循环,最终损害的是文化自身。问题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以倡导文化为己任的三联书店,除了扑上这块蛋糕,便没有其他路可走了吗?市场与文化的冲突,真的这么尖锐而不可调和?未必。
虽然打破了“出版大锅饭”,中国的出版界实际上还处于行业垄断之中,外国资本以及私人资本目前只被允许进入图书销售领域,没有获准进入图书的生产领域。全国570家出版社在这个市场里“争食”,貌似竞争激烈,然而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民众蒸蒸日上的文化需求来说,这个市场还是显得非常空旷。据统计,2003年,全国570家出版社共出版图书190391种,其中新版图书110812种,总定价金额为562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大中小学课本所占的196亿元人民币),而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营业额达52亿美元,德国贝塔斯曼图书集团公司营业额约为75亿马克。中国的整个图书出版市场,不过等同于亚马逊、贝塔斯曼这样的一家图书出版公司。这既说明了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的潜力巨大,同时也说明了当下的中国图书出版市场并不是高度饱和到大家都没有饭吃,而是萎缩到大家找不到饭吃。
教材教辅的出版是一块眼前可以看到的蛋糕。赚取出版利润的方式,除了一哄而上扑到眼前这块蛋糕之外,还有两条路:第一条,整个出版界联手把图书出版的蛋糕做大;第二条,单个出版社根据自身条件把自己所擅长领域的蛋糕做大。当前的误区在于:一提起文化经营,一提起文化与学术的出版,就条件反射似的认为其是赔钱的买卖,而不是赚钱的营生;文化与市场之间存在着先天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说当下的文化经营、文化与学术出版不赚钱,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质上不能赚钱,而是因为当下的图书出版市场是一个狭窄、萎缩、不健全的市场。同时,过去的图书出版经营者不以赚钱为己任,没有学会如何从市场中赚钱,“大锅饭”甫一打破,便把自身经营的不善归罪于文化与市场的矛盾。
单以三联书店来论,和其他出版社去抢教辅书的蛋糕,一则非自己的长项,结果做出来一堆劣质书,二则与自己的文化理念相悖,斯文扫地,惹得文化界一片惊呼。“三联”的长处是文化,是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既赞同三联书店的文化理念,又多受惠于三联书店半个世纪的文化经营。如能将其善用,将文化类图书出版的蛋糕做大,既有钱赚又能维持体面,同时兼济天下——这就更加合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