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目前有一种倾向,就是一些券商的管理层有着比较强烈的将企业做大的冲动,但对企业做强的关注相对不够,表现在过分在关注数量和规模指标,对质量和效率指标的关注度不够。
做强和做大的关系
证券公司要做大做强,但大不等于强,如果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在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条件下,放大高风险业务规模,甚至以赌博的心理违规经营,结果可能是大而不强,有规模而不经济。一旦风吹草动,危机降临,必将难逃厄运。规模越大反而导致损失越大。过去名声显赫的老牌大券商迅速由盛转衰,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就是例证。
我国的一些证券公司过去主要是靠政府养大的,或者是靠行政手段凑大的,大而不强,历史负担较重,加之其它一些问题,最终葬送了企业。百年老字号巴林银行毁于一旦,说明金融机构如果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即使做得足够大,也难以谈得上强,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甚至会在短期内土崩瓦解。
实践证明,证券业的兼并重组也许是做大证券公司的一条途径,但如果通过或明或暗的行政拼凑,即使资产规模大大提高了、营业网点增多了,但如果合并后不能成功进行资源整合,管理团队不能有效磨合,员工不能大力配合,就难以形成1+1>2的效应,因此也难以达成预期效果。
做大充其量是手段,做强才是真正目的,培育和壮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永恒课题。国内外无数的经验教训表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投资银行能够有效进行知识和资源的整合,具有卓越的价值发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持续发展。
证券公司如何做强
我国券商的业务结构雷同,以传统业务(经纪、投行、自营)为主,靠天(行情)吃饭,在2001年股市下跌以来,许多券商利润枯竭,面临生存危机。不少券商存在老国企的种种弊端,机制僵化、历史负担重。我国很多券商的资产质量较差,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缺乏核心竞争力。数家券商因为违规操作,如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理财等原因被迫破产倒闭或被接管。事实表明,由单一追求规模扩张、放大高风险业务规模、忽视或弱化风险管理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2006年我国资本市场将对外开放,海外超级投资银行早已对我国市场虎视眈眈。国外实力投行的大举介入后,国内证券行业必将重新洗牌。
我国券商必须直面严峻形势,积极探索新型的发展道路。可以预测,未来的市场将不仅关注规模和总量指标的比较,也将更注重效率和活力指标的比较,关注券商独特的盈利模式和特色业务。在新的经营环境下,市场呼唤规范发展、稳健经营,注重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不仅要注重短期的盈利能力,更要注重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能力,重视合规经营,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走稳健发展的特色经营之路将不失为一条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