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权威人士向外界透露: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账无钱的“空账”规模累计已达6000亿元!这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心,对此,专家的看法是:“空账”问题虽然越早解决越好,但暂时并不会形成支付危机,我国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应对养老基金支付压力,社保基金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平衡机制将逐步形成。
做实“空账”回旋余地大
我国个人账户空账数额达6000多亿元,这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有关。我国1997年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保体系,但由于统筹账户入不敷出,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混合使用,使个人账户有名无实。为保证养老保险资金的长期平衡,按照国务院最新公布的《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真正实现由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的模式转换,将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重点。
“6000多亿元空账并不会在短期内构成太大的支付压力。”有劳动保障问题专家这样分析。据介绍,按照养老保险的运行机制,养老保险这种个人账户“空账”所形成的隐性债务的偿还具有长期性的特点,6000亿元的个人账户“空账”实际上并不需要政府在短期内就拿出巨额资金一次性偿还,而是可以通过制度安排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如20年、30年,甚至50年)逐步偿还,这无疑减轻了政府筹资的压力,为解决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目前,政府正在总结东北部分地区做实个人账户的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
财政支出比例逐年提高
当前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构成较大支付压力的,是我国的退休人员正以每年6%(约300万人)的速度在递增。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已经从1998年的100多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00亿元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财政手段筹集养老金已经成为现实的选择。在专家看来,通过财政手段筹集养老金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适当压缩一些属于“越位”或效率不高的财政支出;考虑开征面向社会高收入阶层的税种(如遗产税);发行有关社会保障的长期特种国债,等等。甚至还可以通过发行彩票,为筹集养老基金探索新的渠道。
事实上,我国财政部门正在大力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压缩生产性补贴和可以通过市场补偿的事业性支出,逐年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郑斯林部长透露,近两年来,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0%-11%之间,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几乎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同步,并将逐步把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提高到15%-20%。
全国社保基金拟扩至1万亿
针对我国养老保险新增的短期支付缺口,除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弥补外,全国社保基金增收部分也是一个重要来源。
在西方发达国家,养老基金一般要占整个资本市场的25%一45%,这是一支绝对不可小视的力量。我国的全国社保基金建立于2000年,以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通过投资运作积累资金,已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的财力储备。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社保基金的权益达1432亿元。
而据中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高西庆近日透露,从现在起,中国将用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争取使社保基金规模达到一万亿元左右,为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理性看待“小头”“大头”
如何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是一个热点。扩面既可让更多的社会成员享受到基本的养老保障,同时又扩大了养老保险的统筹面,弥补养老资金的缺口。
这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目前养老金“大头”无法流动,影响了部分人员的参保积极性。比如,山区的人到珠三角打工,几年后回家或者转到另一城市去打工,几年间在当地的养老保险只能带走属个人部分的30%,而70%是带不走的,一些流动性大的打工者觉得交养老保险并不合算。
“部分打工者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关键是要加强宣传。”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申曙光认为,按照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企业和个人共同交纳的养老保险既包含注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也包含统筹的部分。如果交纳的费用100%都归到个人账户,那社会统筹就成为空话,体现不出社会的共济性了。因此,参保人要明白所交的费用并非全都注入自己的账户。随着统筹层次的提高,保险关系转移方面的问题可望逐步解决,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打工者也在工作地(比如深圳)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人们有关“合不合算”的疑虑也将逐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