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9月底,辉瑞公司接连爆出与“伟哥”相关的重磅消息:27日,辉瑞(中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安高博正式宣布“万艾可”(“伟哥”在中国正式登记的名称)获准进入零售药店销售和处方权进一步放开的消息;翌日,辉瑞公司函告媒体,该公司已于当日就中国专利复审委员会在今年7月5日对“万艾可”用途专利做出的无效决定正式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很显然,两个消息没有选择在同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前者是这家公司四年来在华苦心经营的一个重要成果,而后者则是为捍卫这个成果的一个必要的举措。辉瑞公司这样做的目的似乎是希望向人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中国政府对辉瑞公司及其产品“万艾可”是认可的,而辉瑞公司对赢得中国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充满信心,辉瑞在中国可以得到她想要的一切。
然而,在解决或平息了渠道和专利问题之后,辉瑞“中国问题”的另一个死结——价格问题此刻愈发凸现出来。
药店成“万艾可”价格试金石
进入零售药店一直是辉瑞“万艾可”努力争取的目标,也是辉瑞对“万艾可”一直在中国市场没有取得良好销售收入的几乎惟一的解释,而此番获得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辉瑞公司的欢喜是可以理解和想象的。
根据批准的内容,“万艾可”进入药店须严格按照处方药进行销售,即药店本身必须具有处方药销售资格,同时还要通过GSP(药品零售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而且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才能销售。而根据与进入药店的“圣旨”同时送达的进一步开放处方权的规定,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心血管、内分泌科、神经科等其他科室的医生都能开具处方,较之此前只有泌尿科主治医生才有处方权的规定有了很大的松动。“应该说,国家在目前情况下能给辉瑞的已经都给了,如果销售再不见大的起色,辉瑞就没话可说了。”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对于进入零售药店后的市场前景,辉瑞公司也是寄予了厚望,该公司全国销售总监陈文德虽然不愿透露具体的增长预期,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还是满怀信心地认为“会有大的增长。”
然而,市场的反馈似乎并没有按设计者的预期发展,作为辉瑞“万艾可”的北京经销商,以嘉宾身份出席9月27日辉瑞新闻发布会的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董事长陈济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万艾可”在9月24日已开始陆续在符合条件的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各连锁药店上市,三天来只有极少的两三笔业务。而在发布会召开后几天来自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的消息也显示,“万艾可”在药店的销售情况还不如北京,广州市几天时间只卖出一粒。
辉瑞公司有关人士分析原因可能存在两个方面,一是辉瑞没有在药店和媒体进行大规模的宣传,老百姓不知道;二是医院处方难以外流也限制了药店的销售。而业内人士则指出类似“万艾可”的伟哥类药品的宣传已经有过度之嫌,而就处方来说,即使医院处方全部流入药店,按目前“万艾可”每年50万~60万张处方计算,摊在20多个城市2000多家有销售权的药店的处方量也只有每家不到300张,之所以在药店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价格问题,因为“与医院相比,患者在药店买药时的价格敏感度更高”。
辉瑞伟哥难逃降价命运
尽管辉瑞不肯直言降价,事实上,“万艾可”进入药店后的价格还是做了变相下调。据辉瑞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辉瑞投放药店的“万艾可”有一种5粒装,其平均每粒的价格要比在医院销售的一粒装便宜几十元。而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董事长陈济生也透露,“万艾可”在药店的价格受很多因素左右,比医院要灵活一些,“消费者在药店购买肯定会享受一些由商家提供的折扣,但不会太大”。
陈总没有否认商家成为撕开辉瑞价格壁垒的可能,因为同医院相比,药店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其根据市场需求而调整商品价格的自主性更强。据了解,“万艾可”在全国零售药店的销售渠道采取总代理制,国药集团作为其全国一级代理,各省市另外设有一家或多家二级代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20多个主要城市的2000余家零售药店成为“万艾可”的首批销售网点。而在遭遇抗生素限售令带来的损失后,获准进入零售药店的“万艾可”已经成为商家追逐的目标,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一旦辉瑞完成在全国各药店的铺货工作,一轮围绕“万艾可”价格的商战将很快在药店之间打响。
届时,辉瑞将很难回避其一直躲闪的价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