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从股市大起大落,到社会公开讨论证监会的监管职能,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们再次听到了尚福林去留的传言。与以往仅仅局限于小圈子不同的是,这次的传言已经开始泛滥,有媒体甚至将尚福林的去处以及他的继任者都捅了出来。
根据中国官场的惯例,传言不可能得到官方的证实,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证监会主席的位子虽然炙手可热,但历届主席都比较“短命”。无论是最早的刘鸿儒、周道炯还是后来的周小川都难逃这个劫数,他们的平均任期都不超过两年半。而尚福林主席的任期已经达到一年零九个月了,似乎也该到了离职的时候了。
这种“短命”现象绝对不正常!
它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是决定证监会主席人选的程序存在问题,管理层一直没有能力挑选到一个合适的人选;要么中国证券市场是一潭死水,谁当证监会主席也玩不转。
我们倾向于后者。其理由有三:
首先,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合体,它包含了中央不同职能部门、地方政府、普通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等等不同的利益团体。要平衡这些错综复杂的利益团体,并不是一个正部级干部能够玩的转的。
其次,中国证券市场的利益集团拥有“超能量”,一旦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动用各种关系,将证监会主席赶出证监会。有迹象表明,有关尚福林离职的传言就是这些利益集团的策划。
第三,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制度建设严重滞后,而7000万股民已经没有耐心等待管理层按部就班地拿出解决方案。证监会主席也是人,没有人能在朝夕之间成为中国股市的救世主。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有人将中国证监会主席的位子比喻成了火山口,这个火山是一个活火山,无论谁坐在上面,都有可能被融化。要么同流合污,要么离开,只有非此即彼的两种选择。这,是证监会主席“短命”的根本原因。
其实,证监会主席的频繁更迭跟他们的素质和水平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从周小川和尚福林身上就可以得到印证:周小川时代的政策取向是走国际化、市场化的路子。而尚福林到任后就发现了证券市场的定位存在问题,不是被定位于融资工具,就是被定位于社会稳定器。他希望中国股市的定位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周小川和尚福林找到了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在种种压力下,两任主席只能无奈地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先保股指,再搞改革。他们的雄心和抱负只能在无奈中逐渐消磨。
那么,谁能胜任证监会主席的职务,并施展自己的才华给中国证券市场来一次大手术呢?我们很难找到答案。是我们不知道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证监会主席,还是中国证券市场根本就不知道要朝什么方向发展?这值得管理层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