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编者按
资本市场正在面临重大转折吗?答案是肯定的。种种动向表明,管理层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前所未有,更为重要的是,这还暗示着政策上已经做好了改革的准备。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迫在眉睫,拓宽券商融资渠道等拯救券商、拯救证券业的行动紧锣密鼓,推进多层次、多环节资本市场建设如箭在弦……
古人云:不待扬鞭自奋蹄,鞭已扬起,再不奋蹄,更待何时?
“不投资A股风险更大”的弦外之音
“不投资A股风险更大!”?
乍听起来,这的确是一个奇怪的提法,因为早在一个月前,就有调查把股票投资列为最危险的职业,在股市中折臂断腿的投资者确实不少。但如果是央行行长说出这番话,即使他只是引用别人的话,我们都得好好思量一下其中的含义。
对于证券市场的极度低迷,大约在两个月以前,笔者曾经在《中国经营报》撰文呼吁,不惜一切代价挽回政府信誉,特别提出:监管机构要站好自己的位,上市公司要管好自己的胃,各路专家要看好自己的嘴。因为笔者发现,证券市场的危机正处于爆发的前夜。具体表现在:上市公司不诚信、实际监管者缺位、市场信息混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股市的文化正在向腐败消极的方面演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下,股市不再是一个经济学中产权流动的市场,而已经褪化为一个吞噬财富的黑洞。股市首先面对的已经不是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生存的问题。而无信则不立!假如市场本身的信誉度不足以挽留住投资者的信心,那么就该用政府信誉重建市场信心,就像政府对待银行的态度一样。
而笔者也确实看到了政府的这种努力。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近段时间以来,政府唱多股市的声音明显加强,而且规格之高、密度之大实属空前。这些迹象都在说明,中国股市正在进入一轮空前强大的政策做多周期中,而目前的市场走势已经与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背离,日后必然会有所矫正。因为目前市场的规模还很小,市场的整体仍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干预市场。这正是笔者此前敢于劝说投资者不要在大牛市来临之前放弃的逻辑起点。
“不投资A股风险更大”的弦外之音大概有以下理解:
A股市场中的风险经过连续几年的下跌,A股市场本身已经具有价值,普通投资者目前如果不投资A股就是丧失了一个掘金良机,这其中的风险是牛市来临之前的踏空风险;
A股市场本身现实的投资价值并不明显,但是由于政府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救市,市场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巨变,而未来的变化,足以使得投资人对市场的未来产生良好的预期,因此,一些机构投资者如果不积极投资股市,就是在政策上站错了队,一些人的仕途堪忧。
小川身份特殊,既是前任证监会主席,又是现任央行行长,而且目前小川所力挺的金融改革十分依仗证券市场,央行的一系列举动力挺证券市场的信心非常明显,个中意味,不言自明。
“不要与政策博弈,大家同舟共济”!
600亿元注资垫款欠库 券商绝处逢生
“牛总在座谈会的发言内容现在还没有传达到公司内部,但据说与券商风险有关。”11月3日,记者向南方证券多位人士求证时,得到这样的答复。
黄菊座谈会后,据接近深交所的人士透露,券商风险问题是座谈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南方证券接管小组组长牛冠兴做了一个简短汇报。市场也传出另一种说法:中央财政计划拿出约600亿元专项资金,解决当前券商与证券结算公司之间的“坏账”问题。
600亿元不足化解券商风险
“中央拿钱来防范券商风险是件好事,但600亿元不足以解决目前券商生存的根本问题。”南方证券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年初南方证券被托管时,政府部门计划拿出80亿元来填补漏洞,化解危机。但相对负债累累的券商,600亿元根本是杯水车薪。”
证监会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10月1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对券商发债进行四项重大修改。修改后券商发债门槛降低,如取消最近一年盈利要求,并允许无担保发债等,对目前券商的资金压力也有一定缓解。此公告宣布后,据记者从深圳市场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多家券商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批准自己的融资方案。
“财政支持是一种引导,关键还是制度建设。”国信证券研究所所长何诚颖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证券公司采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注册资金大多只有几亿元人民币,掌控的资产却往往高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目前券商自我约束能力没有从制度上进行保证,经营不善或监管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制度改革已经十分迫切。
制度改进重于财政填洞
据南方证券近期向有关部门汇报总结中表示,今年以来证券市场频显风险,主要由于一些证券公司的历史包袱较重、长期违规经营、缺乏严格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以及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的。
尤其在今年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资金链相对紧张,比较集中地暴露出问题,从而让本来不是主流的券商风险被市场放大化,给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不利的影响。
据悉,对券商风险的这种总结,得到了在深圳考察的国务院及证监会高层的认同。国务院领导已明确表示,中央以前认为资本市场问题多,需要慢慢解决,现在则认为在宏观调控下,问题暴露得很大、很快,中央初步认为应在两三年内尽快解决资本市场上的老大难问题(券商风险是其一),今明两年将是资本市场的转折点,明后两年是资本市场的大发展年。
国信证券何诚颖博士分析认为,我国目前因没有建立起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券商一旦经营失败退市,成本太高,应该将我国的券商登记制度由有限责任公司过渡到合作伙伴制,让市场来承担一部分风险。
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相关人士认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应包括完善的会计账目和会计记录及内部财务管制,推行独立审计。同时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目前,为配合这些机制的启动,证监会已经相继出台了证券机构及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管理制度等。
全流通新政激荡 新股场外徘徊
“黄菊副总理在深圳考察中提及股权分置问题,让我们很受鼓舞。”资本市场知名人士张卫星11月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权分置由理论界最先提出,是一个讨论了多年的老话题,以前高层有过支持性表态,但一直没有时间表,现在提出2到3年内解决,算是有了时间表,但现在最迫切的是尽快启动。”
而在黄菊副总理刚刚视察过的深圳,一场关于股权分置问题如何解决的讨论再次成为热点。
市场反应各异
一石激起千层浪。招商证券一位分析人士测算,如果解决股权分置从2005年1月1日开始,现有的1300多只股票要全部解决完毕,最快也需要大约3年,这还不包括发新股,从现在暂停新股发行的情形来看,高层可能有意在缓冲期内拿出启动股权分置的解决方案来。
但也有券商对此持谨慎态度。南方证券研究所所长郭夏南认为,两到三年内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一半是好事,一半是坏事。如基金管理的资产已相当于股市流通市值的25%,但因担心市场风险,入市的并不多,一旦开始着手解决股权分置,谁为市场输血?
国信证券总裁助理何诚颖博士也认为,股权分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定价,短期内全盘解决难度太大,但他也认为,快速启动是一件好事。
此前,由张卫星起草的两种解决股权分置技术方案已经提交到中国证监会。一种是从股入手,另一种方法是从价入手。张卫星表示,已经有民营上市公司同意他的解决方案,正按方案筹备进行,具体名称目前还不便透露,他相信中央一旦有精神下达,民营企业会率先垂范。
主板融资门槛将增高
招商证券一位资深研究员认为,虽然11月份已经传出IPO询价制度即将实施,但分类表决制度与股权限分置何日启动还没有明确时间表,业界对年内恢复发新股比较看淡。
他认为,原来业界预测证监会会在国庆节之后确定意见稿,新股发行随后启动,现在看来,情况已经变得复杂,监管部门希望在新股启动前,进行更多制度建设,为市场的长久发展打下基础。
另外,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证监会的规定更加严厉,近期传出,四类上市公司短期内难获再融资,这四类分别是:三年没有分红、一年内没有盈利、融资方案未达到流通股东半数以上通过、对以前融资有违规使用的。
“在这些制度下,即使未来发行新股,主板融资的难度显然变得更加艰难。”招商证券这位人士表示:“尤其实行了IPO询价制度,投行与公司对融资会更加谨慎。”
正是在这种焦急的观望之中,深交所某部门一位高管日前放言,深交所有计划推出一个“比现有中小板上市门槛要低的新板块,并计划在明年5月底前,吸引约200家企业在该板块上市”。中小企业融资之渴已见一斑。
不久前,深圳市政府下发了深府(2004)106号文件,提出将大力畅通非上市中小股份制企业产权流通渠道,为中小企业板输送丰富的上市公司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全国非上市中小股份制企业来深圳落户,鼓励它们在深圳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进行股权登记,开展产权转让等业务,做好中小板上市前的准备,权益资本市场正式浮出水面。目前,几经修订的方案已获深圳市政府、深交所、深圳科技局三单位认同。
深圳非上市融资平台方案敲定
记者近日获悉,在深圳106号文件的背后,发展权益资本市场的方案已基本敲定。
据深高交所负责人介绍,5月份在政府协调下,深圳工商局已经将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权变更业务交由高交所处理,国有产权交易鉴证业务高交所也能办理,这在全国均属首创。
在制度建设方面,几经讨论,现在基本成形。权益资本市场的制度参照股市制度,如进场交易的企业,只有获保荐人保荐后,才可公布商业说明书及募股说明书,然后进行路演与交易。保荐人可以用普通股、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等方式对企业进行投资,在必要情况下,保荐人还要承担包销任务。深高交所人士表示,这些操作方式与现行的股票发行极为相似,但两者在制度上并不冲突。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自中小企业板在深交所开设后,广东省一直希望建立一个与之配套的延伸技术市场,这一市场的定位不限于深圳的中小企业,要面向广东,立足全国。广东省科技厅正在筹建中国(华南)国际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简称华南高交所),引入权益资本市场,在业务上可能会与深高交所融合。如果深高交所能打响“第一炮”,华南高交所可能就是将来的主战场。
资料链接:
权益资本市场是指不必经过证券交易委员会审批登记,在私人之间或各金融与非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对企业股权交易而获益的融资性资本市场。权益资本市场包括风险投资资本与非风险投资资本两个部分。权益资本市场最早出现在美国上世纪70年代,其主要资金来源为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养老基金、保险金、捐助基金等等。
近期出台重要利好消息一览
8月31日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 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新股发行暂停;
9月14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紧落实“国九条”;
9月16日 银行获准可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9月27日 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公众股股东合法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
10月13日 证券业协会公布首批创新试点券商名单,中信、光大和中金入围;
10月19日 《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和修改后的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颁布;
10月21日 证监会发布有关通知,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试点 工作正式启动;
10月25日 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
11月5日 《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发布。(作者 乾丰 李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