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提出的“推迟退休年龄”的想法大概在短时期内不会形成政策出台了。因为此言一出,社会哗然,被称为2004年“最馊的主意”。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想法为什么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量下岗职工仍然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提出来。就业和推迟退休年龄如同翘翘板,这头压下,那头必然翘起。推迟退休年龄就意味着腾出就业岗位的减少。这是一个简单的常识。
劳动和保障部的理由是,养老保险金缺口大,如果退休年龄推迟一年,养老基金就可以多征收40亿元。
可是请看下面一组数字。当前我国下岗职工高达1100万,2004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70%,农村尚有1.3亿人的富余劳动力。2003年城镇就业人口为2.336亿人,而每年退休人员为从业人员的6%。如果推迟退休一年,约有1000多万个岗位腾不出来,这个数字比40亿元更有冲击力。
40亿元虽非小数目,但就整个国家而言,也不是什么大数目。一个国家大剧院就花掉十几亿,鸟巢瘦瘦身就省出几亿元。各地政府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动辄几千万上亿元。这些浪费加起来肯定不止40亿。从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全国共查处贪污腐败的省部级官员就高达98人,所贪污的款项小到几百万元,多至数千万元,那些以权谋取的局处级官员更是难以计数,若加大反腐力度,挽回的损失何止40亿。即便这些漏洞都暂时难以堵住,从国家财政拿出40亿也并不困难。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这40亿却是无法解决的。白发浪潮固然对政府有压力,这些充满活力的黑发浪潮更容易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一般在职职工并不希望推迟退休时间。特别是一些国企职工,他们希望能尽早退休回家领退休工资,因为国家对职工的退休金采取必保的政策。反应最强烈的是那些买断工龄的下岗职工。买断工龄后,由他们自己交养老保险。原本交到55岁或60岁就能拿到退休金,如果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必须再交5年。
广大企业职工更希望让孩子及早就业而不是自己推迟退休。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少知青回城找不到工作,当时,劳动部出台了一项政策,允许职工提前退休让子女接班。这项政策受到了热烈拥护,不少职工不到50岁就退了休,就为了让子女有个工作。
如果这项政策出台,谁最能从中获益?当然是那些旱涝保收的公务员,他们在职时,有车补、饭补、手机补、名目繁多的灰色收入。一旦退了休,如同从天上掉到了地下。
最获利的是那些官员。他们在职时,行有车,吃有宴,下属围着转,还要把世界走个遍。一旦退了休,便从此门庭冷落。这些官员大都无一技之长,离开了那把椅子就只有回家抱孩子了。那不仅是从天上掉到地下,而是整个儿掉到井里了。
自然也少不了企业的老总们。有的企业老总一年挣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晚5年退休,等于多挣了一大笔钱。受益的还有那些效益好的事业单位的员工们。有的在职员工一年收入十几万元,而退了休收入只有原来的一个零头。
难怪有人说,这是官员为自己制定的政策。这样说虽有些偏颇,但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布坎南的观点,即政府中有权作决定的人更愿意选择能为自己带来更多好处的方法,这种说法也并不全是冤枉。
有人搬出发达国家的做法为自己佐证。如欧盟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美国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须知,这些国家因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劳动力短缺,而我国则是劳动力过剩。就像有的国家鼓励多生孩子而我国却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两者没有可比性。
如果就业和养老保险属于两个部门倒也罢了,因为他们会从各自的工作利益出发,强调各自工作的重要性。而就业培训司和养老保险司同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可谓抬头不见低头见。因此,这名发言人的讲话就更让人难以理解了。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一部分人在改革中获益,而另一部分人则在改革中受损。目前的贫富差距已超过了公认的警戒线,一些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随着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而变得脆弱,如何更多地考虑到那些收入少的群体是十分必要的。国家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特别是关系到影响国计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时,必须谨言慎行,广泛调研,多方论证,从全局出发,制定出既符合国情又赢得民心的政策,这样才有利建成一个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