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住房等10万元级商品的消费能力日趋增强,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汽车消费环境,鼓励居民购买汽车,国际汽车巨头悉数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大幅增加,但同时石油及钢材价格不断上涨,汽车消费环境的制约将影响到汽车产业的更快发展。
我国经济在重化工业拉动下将持续快速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高达9.8%,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重化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增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时代,重化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从国外经验看,重化工业化阶段是大量消费资源、大量积累财富的阶段,也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的阶段,重化工业增长速度必然快于其他行业,并具有较长的持续性。目前来看我国经济高增长格局已基本形成,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趋好,部分高投资行业开始出现供求关系逆转,上游价格涨幅趋缓。从消费市场看,目前也具备了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动力和空间。首先来自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住房、汽车作为城市消费主打,对整个消费市场拉动趋势非常明显,尤其在发达地区更是如此。从中长期看,我国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国仍属发展中的低收入国家,大部分农民正处于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化过程中,居民的消费水平目前也还不高,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拥有率比较低。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84元,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与收入同步。上半年人均交通支出192元,增长44.5%。在交通支出构成中,交通工具及服务支出增长最快,人均支出69元和19元,分别增长93.2%和48.3%;交通费和燃料支出分别增长20.9%和38.4%。截止到6月底,每百户居民拥有汽车2.04辆,比去年同期增加0.95辆,增长71.4%。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内需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政策、消费体制、消费环境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都将为汽车消费增长带来巨大潜力。
国家有关汽车生产、消费的政策将不断完善
为了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家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汽车业的产业政策,来规范汽车业的生产、销售和技术开发等环节,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今年已经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一律取消不利于汽车消费的政策,最近出台的汽车报废政策允许给予补贴鼓励报废之后购买新车。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汽车产品的过渡期保护措施将在今年年底到期。自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将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并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直至2006年7月1日将进口整车的关税降至25%。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并且连续3年大幅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去年12月初,中国银监会先后受理三家汽车金融公司的设立申请,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市场准入条件,对申请进行审查,并于12月批准三家公司筹建。同时,《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也即将出台,该办法将使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允许个人之间直接交易;除涉及国有资产的车辆外,二手车的交易价格可由买卖双方商定,并建立二手车自愿申请评估制度,促进二手车流通。国家商务部公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近期产业政策的主要导向还包括:进一步鼓励企业发展小质量、低价位、经济适用型的汽车消费品以及代用燃料;加快发展柴油客车,提高轻型柴油货车、客车的比例;开发和生产柴油轿车和微型车,提高燃气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推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支持企业生产大功率客车和载货车;支持发展高速公路行驶条件高档重用载货车、牵引车和商用车;支持和鼓励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其他企业,扩大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鼓励并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或者利用外国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乘用车产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辅助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新增同步发展能力,按照专业分工、层次清楚的零部件产业结构,向系统性、模块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效,加强和完善准入管理制度,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限制利用散件进行简单组装,特别是引进散件进行组装;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过快,有可能造成供需失衡加剧
在2002年和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诱惑下,中国汽车产业又出现了新一轮投资热潮,各类投资主体对汽车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大为高涨。这里既有汽车生产企业本身的大规模投资,也有大量新进入的民营资本和非汽车产业的国有资本,因此,中国汽车产业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国内许多省市特别是一些城市,纷纷计划打造汽车城,发展汽车产业群。2003年到2007年5年时间内,各地规划或者设想要投资的汽车行业金额达2000多亿元,将新增产能600多万辆,到2007年,全国汽车总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1200万辆。然而,从今年4月份开始,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已从过去两年的“井喷”式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增长速度大为下降,市场供求矛盾加剧。而据预测2007年汽车市场预期产销也就700万辆左右,届时,生产能力将严重过剩。加入WTO之后,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产业政策、尤其是外资管理政策的变化,跨国汽车公司也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在投资策略上,它们由过去的相对谨慎向积极扩张转变,在布局策略上,由过去的局部布局向全面布局转变,以期尽快抢占中国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确立竞争优势。为了加快推进这些策略,同时又避免受到产业政策规定的同一家外商合资生产同类产品不得超过两家的限制,跨国汽车公司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整合资源和资产重组的方式,产量提升将不可避免,,中国汽车产业从此进入了一个真正的激烈竞争时代。
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将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热情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叠创新高,国内成品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大大加重了汽车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也影响到他们的购车热情。国内6月份与去年同月相比,原油上涨20.9%,汽油上涨13.2%,柴油上涨20.6%,煤油上涨18.1%。7月原油价格较上月上升1.2%,较上年同期上升8.9%。成品油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15.5%。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和国内需求旺盛的影响,8月份能源供应依然偏紧、价格进一步上涨,原油及成品油价格继续上涨,原油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26.6%,涨幅比7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约0.9个百分点。成品油中的汽油、煤油和柴油分别上涨12.3%、25.2%和19.8%,涨幅都高于7月份。这主要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拉动,目前原油期货价格涨至每桶53美元以上,造成原油价格攀升的主要原因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未来的增产潜力已十分有限。假如俄罗斯停滞原油生产,其他原油生产国出现更多的未知因素,则原油价格将涨至全新的历史波动区间。
钢材价格出现反弹,将加重汽车企业的成本负担
目前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汽车企业效益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今年初全球钢材市场由于需求大幅上升而价格暴涨,元月全球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17.5点,比2003年12月末上涨10.7点,2月末全球钢材价格指数达到128.1点,比1月又上涨10.6点。受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大幅上升的拉动,今年初我国钢材市场价格也逐月攀升,元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09.69点,比2003年12月末上涨3.83点,钢材价格上涨3.61%,2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16.61点,比1月份上涨6.92点,钢材价格比1月上涨6.31%,3月钢材价格指数为119.19点,又上涨2.58点,钢材平均价格为4960元/吨,同比上涨28.35%,上涨1095元/吨。4月份开始,由于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尤其是严格控制新投资项目上马,钢材价格呈现高位趋稳的态势。而从6月底开始,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又开始攀升,7月份全国钢材市场平均价格比上月上升2.2%,截至7月底,建材53天时间内涨幅约900元/吨,板材含热卷53天时间内涨幅约700元/吨,钢价基本上已经恢复到跳水前水平。8月份钢材价格延续7月的反弹势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7.1%,涨幅比7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普通大型钢材上涨18.2%,普通中型钢材上涨16.7%,普通小型钢材上涨17.3%,线材上涨18.5%,分别比7月份提高1-5个百分点不等。6月开始的钢材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层面上,6月27日国家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强调了“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客观上起到了增强市场信心的作用。二是钢厂及经销商结成价格保护联盟,钢厂上调了出厂价格,经销商迅速跟进,人为拉升了价格。三是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在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下,钢材产量有所压减;国际市场钢厂价格高企,进口有较多下降,这两方面使得新增资源增长放慢。但需求仍然较为强劲。四是运输紧张,限制了钢材资源流动,加剧了区域市场供应紧张,拉升了价格。
我国汽车消费的外部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道路拥挤、环境保护、燃油供给、停车难、保险费用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自1999年起,我国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1%,私人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22%。到2005年底,汽车保有量预计将达到2500万辆,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2003年,全国汽车耗油3050万吨,占汽油消费总量的52%,而我国汽车平均油耗水平又高于欧美国家10%-15%,高于日本20%;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却在不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8月25日起第三次涨价,无疑增加了养车的成本。此外,大气污染和交通的堵塞已经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国内汽车消费量较大的城市交通堵塞以及车辆泊位短缺的矛盾突出,汽车消费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近期市场变化将呈现出一些转型特征。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下降,购车环境变差,由于银行提高汽车信贷门槛,严格信贷手续,与去年相比,目前贷款买车比例从49%下降到10%,厂家的频频降价,让消费者的观望心理变得更强,频繁进行的价格战,打破了消费者对于车价的信心,持币待购成了惟一的选择。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