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 何华峰 香港报道
人民币要不要升值?在最近越来激烈的争论中,谢国忠——这位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三年早知道”的摩根士丹利亚太首席经济学家,成为反对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代表。而日前他关于“1万亿美元对冲基金豪赌人民币升值”的言论,更让这一话题热遍大江南北。
不过,媒体可能曲解了谢国忠的意思。
所有报道的根源,是11月22日谢接受台湾《经济日报》记者的越洋电话采访。据该报次日刊出的报道,谢的原话是“全球对冲基金在弱势美元题材下,都在赌人民币会大幅升值。你知道这些基金规模有多少吗?1兆美元(即1万亿美元)。”该文的标题是:“谢国忠:1兆美元对冲基金赌人民币大幅升值。”。
这一标题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剑拔弩张的紧张场面,令人印象深刻。该文出来后,“对冲基金”,“1万亿美元”和“人民币升值”,这三个关键词经由香港向内地迅速传播,强烈地刺激着媒体和受众的神经,让本已十分热烈的人民币升值讨论再度冲上沸点。
不看上下文,光从字面理解,很容易产生误导,以为这1万亿美元都来兴风作浪,炒人民币升值,就像1998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冲击香港那样。但实际上,由于中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对冲基金能够流入中国内地直接炒作人民币的,只是极少一部分。
11月25日,谢国忠在给本报发来的电子邮件中,对“万亿美元豪赌人民币升值”作出了解释:“我的意思是,对冲基金行业现在有一个交易思路:美元走弱,人民币走强。”基于这个思路,对冲基金才会倾向于买商品,买欧元、日元、澳元、港元、亚洲股票等。
对冲基金拿什么赌人民币
对冲基金冲击中国的人民币应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谢国忠说,“为了赌人民币,对冲基金在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NDF)市场买。“
这应是对冲基金炒作人民币的主要方式。但是,NDF市场是一个离岸市场,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可以从中参考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人民币币值并没有实质影响。
人民币NDF市场是存在于中国境外的银行与客户间的远期市场,主要的目的是帮未来有人民币支出或人民币收入的客户对冲风险。但是到期时,只计算差价,不真正交割。结算货币是美元。这一市场也为投机提供了机会。
据今年6月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份报告,人民币NDF市场的规模正快速发展,重要性迅速提高。去年人民币NDF合约的交易金额增长了1倍,估计日交易额达到2亿美元,相当于同期中国国内外汇市场交易金额的三分之一。
11月26日,一年期人民币NDF合约贴水一度报4550点,创2月中以来新高,此即市场预期,一年后,人民币兑美元将较即期汇价8.2780元,升0.4550元,达到7.8230元人民币。
对冲基金还可以购买的资产是股票。香港股市的上市公司被认为与内地有较多的联系。一旦人民币升值,对冲基金即可从香港股市获益。香港股市在过去一个月表现优于亚洲其它市场,恒生指数从12800点一直升至目前的14000点附近。
与中国最相关的股票,是H股(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和红筹股(内地背景但总部设在香港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在去年底和今年初的炒作人民币热潮中,H股和红筹股曾有过惊人的涨幅,但4月份,因为宏观调控,下跌幅度不小。但是如今H股和红筹股均已涨回到今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附近。11月25日,恒生H股指数报收4910.42点,恒生红筹股指数报收1517.66点。
对冲基金还可能买入香港的房地产。香港的房地产市场流动性还是比较好的,而且经过7年的低迷,开始有人看好香港的房地产市场。
香港是国际游资赌人民币升值的集中地。近两个月,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国际游资再次大举进入香港。从10月11日至11月10日的一个月里,银行总结余增加了109亿港元。
资金大举流入令香港银行业出现一些不寻常现象,如11月11日美国宣布了今年第四次加息,香港实施联系汇率制度,在美国加息的情况下,香港为了防止资金流走,按常理也会加息,至多保持不动。但这次港元利率不加反减,为1983年香港实施联系汇率制以来首见。
资金大举流入香港的情况,在去年底和今年初也出现过。从银行结余看,去年10月结余明显增加,到今年3月达到高峰,大约平均每月增加100亿港元。最高时达到550亿港元。但中银香港研究员苏志欣认为,“这一次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远远大于上一次,并成为资金流入的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换句话说,这一次外资在人民币问题上,放上了更大的赌注。“
对冲基金还可能通过地下渠道进入中国内地。但数量不会很大。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对冲基金的特点是快来快去。进入中国炒交易成本高,政策成本大。因此流到国内炒人民币升值的绝大部分不是对冲基金,而是海外华人。
摩根大通的大中华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也认为,对冲基金主要炒NDF,流入国内的很少。不过,他估计,“100亿美元可能有的。“
谢国忠也认为,中国的热钱主要也是海外华人。如“台湾和香港企业通过多报出口和少报进口将美元带进中国,换成人民币套利。“
美元弱势下的“中国空间”
但是,对冲基金的肆虐,确实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起了推波动澜的作用。
这一背景就是美元贬值。美国政府纵容美元贬值,已是市场共识,两年来,美元在外汇市场节节下滑。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陶冬更是认为,美元的弱势会持续七年,是为“七年之痒”。
在美元弱势的情况,全球的对冲基金为了驱利,势必要大肆买入非美元的资产。
欧元区已经“沦陷”。11月25日,欧元兑美元的汇价突破了1.32美元的关口,连续三日创出历史新高。较之两年前年初,欧元兑美元已经上涨32%。
但是亚洲升值幅度并没有这幺大,同期美元兑日元的跌幅是16%。对于对冲基金来说,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对冲基金认为,亚洲货币升值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如果中国让人民币升值,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也会减少对货币的干预力度,让货币升值。去年,日本财务省动用了20万亿日元来干预汇市,今年第一季度动用了15万亿。
近期,对冲基金不仅流入香港,还大肆流入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炒作。11月25日,日元兑美元一度升至4年半新高,为102.41。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预计,未来三个月日元兑美元可能会升至93,即比现升15%。从今年9月以来,韩元兑美元是单边向上,目前的汇价是1057.1,已经2000年以来新高。台湾、新加坡等地的情况都是类似。
对冲基金的肆虐,助长了美元以外货币的升值,间接地增加了中国的压力。如果中国坚持与美元挂钩,中国的货币币值相对于欧元,及亚洲其它货币,也会随美元而贬值,会给这些国家带来压力。比如欧洲已经因为币值上升受到巨大的压力。这些国家反过来会压中国升值。令中国成为众矢之的。
路透社的一篇分析指出,“中国如允许本币升值,也将减轻亚洲其它国家将本币兑美元维持在低位的压力。如此一来,欧洲国家承受的痛楚将减轻。第三季经济成长不佳的欧元区,正苦苦挣扎维持经济持续扩张。”
这也正是全球对中国的压力点。对冲基金将这一压力放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