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1日召开的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国最高层领导为明年的经济政策定下了基调:双稳健,即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至此,实行七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淡出。
在刚听到这一消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必然之势嘛”。“中国多年来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如今客观经济形势要求财政政策做出调整。”他说。实际上,自今年5月,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中国已走出通货紧缩阴影,今后将采取中性的财政政策以来,关于中国积极财政政策何时退出的讨论就不绝于耳。中国政府自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7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世所瞩目,但2004年初,中国经济出现了投资过快,局部过热,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新情况。“整体上讲,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功不可没。但扩张性的发展方式往往导致投资过热,投资效率低。中国过去几年高速公路和大型基建项目上马速度之快,是历史上少有的。”易宪容说。
“(政府)要想防止经济过热,保持平稳发展,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经济粗放增长的局面,必然会变积极为稳健。”他说。
中国政府最终对各方面的猜测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12月1日的会议上,中国高层领导明确提出“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合理调控总量,着力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
对此,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桁林表示“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事实上早已开始淡出”。桁林认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手段的长期建设国债,其发行规模的变化代表了中国政府早已在考虑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柔性调整,为向稳健型过渡作准备。据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以拉动投资需求为目的的长期建设国债其累计规模已经达到9100亿元。在今年年初的预算安排中,长期国债被减少到1100亿元,专家估计明年的预算还要继续调减。
更重要的是,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也在适应着由积极到稳健的变化。在今年的财政运行中,“三农”工作、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及教育、文化等产业得到的财政投入明显加大。在1日的会议上,中央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助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控制通货膨胀,稳健也能保持中国经济继续持续平稳增长。”桁林说。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吴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