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举行,会议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及必须把握的原则,着重强调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报昨天采访了在京的部分知名经济学家,他们对会议精神进行了全面解读。
以稳健为主的宏观调控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2005年的宏观调控将在今年已经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进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决定,这完全符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介于扩张的政策和紧缩的政策之间的。它们适合于在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但还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条件下施行。由于目前国内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所以不宜实行扩张的政策或紧缩的政策。而由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比较突出,通过稳健的政策,可以做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因此,稳健的政策既有利于持续增长,又有利于结构调整。
对投资主体来说,能有稳定的预期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投资主体最担心的是预期紊乱。经济中的大起大落往往同预期紊乱有关。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给各种类型的投资主体稳定的预期,这样就有助于他们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而广大消费者的个人预期也将趋于稳定。这些都是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的。
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现在已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除了通过政策按部门、按地区的细化,可以做到“有保有压”之外,同样会给人们一种信号,即结构调整今后将通过经济手段来进行,由利益趋向来引导,并将在市场经济框架内实现。随着人们信心的增强,对结构调整的有利影响是可以预料的。
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宣布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对于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预期、减少不确定性是大有好处的。同时表明,明年的宏观经济调控将更多地采用适合于市场经济总量的手段,这也是非常好的。
虽然宏观经济的根源是经济结构问题,也就是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并不等同于经济结构调整,因为经济结构问题是微观问题。宏观调控是要保持经济总量的协调,也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协调,这样就能保证市场的稳定。在稳定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就能发挥作用,以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目的。正因为如此,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提出了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而言,我认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着五大重点,包括金融体系、证券市场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及“法治政府”的建设。
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柯炳生(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贯彻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关键是各级领导要从统筹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需要明确目标,稳定政策,完善机制,加大力度,提高能力。明确目标,就是要正确认识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好的诸多主观和客观原因,认清今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艰巨性,认清解决粮食供求矛盾和城乡收入差距两大问题的长期性,牢牢把握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两大发展目标。稳定政策,就是要稳定今年新引入的各项支农政策,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对于农业税费的减免要继续执行,对于农民的补贴政策要继续执行。完善机制,就是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完善这些政策的执行和操作方式,包括完善直接补贴政策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等,以使政策效果得到更好地发挥。加大力度,就是要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应当不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包括对农业税减免、对农民直接补贴、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等。这也是贯彻落实《农业法》的要求。提高能力,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农业增加生产的能力和农民增加收入的能力,包括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技术推广和开发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等等。
调整结构抓好三个重点
王东京(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症结是结构失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产业突飞猛进,能源产业成为短腿;加工工业相对过剩,自主创新产业发展滞后。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在逐步拉大,1978年是2.14比1,现在是3.21比1,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三是区域经济不协调。尽管这些年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但与东部沿海比,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
解决中国的经济结构问题,我认为应抓好三个重点:第一,政府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同时,必须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提升国内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富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健全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政府应不惜用行政手段加以限制,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二,从统筹城乡发展入手解决二元结构问题。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各级政府在对待城镇化问题上,既要积极,又要谨慎。要注意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可急于求成。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坚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依托,做大中小城市,而不能到处铺新摊子。第三,继续对中西部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予以扶持,中央政府除在项目安排、财政转移支付与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与支持外,还要重点帮助这些地区深化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市场融资渠道。
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梁小民(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
经济学家经常讲最大化。对一个人来说,最大化不是收入最大化,而是幸福最大化;对一个社会来说,最大化也不是GDP最大化,而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这种最大化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要有GDP的增加,生产率的提高,还要使收入分配实现某种程度的公平,就业增加,社会保障与福利提高,这样才能使每个人都分享到经济进步的成果。换句话说,共同富裕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福利最大化实际上是一个多元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靠的不是单项突破,而是在各项指标中求得一种平衡。GDP增长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基础,但一味强调增长而忽视了其它,往往会不利于社会福利提高。在经济发展中,增长与就业要协调,在整个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要协调。
这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应该看到,增长并不是协调的,并没有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则。片面强调重化工业与制造业不利于就业的增加;片面强调经济忽视了环保、社会保障这样社会事业;片面强调城市化忽视了广大农村。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一次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这就指明了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未来的中国不仅有位居世界前列的GDP增长率和总量,而且会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乐园。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社会福利最大化。(记者 范兵 陆灏 季桂保整理)
(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