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12月8日,联想给全球PC行业带来了爆炸性新闻。然而当这一新闻还余音绕梁时,关于联想下一步面对的难题也一个个浮出了水面。毕竟,联想欲要真正成为全球第三大电脑厂商,真正如愿走上国际化之路,并非“1+1”那么简单,这其中将有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问题不断拦在面前,这需要新联想人一个一个地去破解。
联想和IBM谁赚了
“12.5亿美元的价格是如何确定的?”这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因为IBM个人电脑业务一年的营业收入有上百亿美元,相比之下,12.5亿美元得的作价似乎很便宜,就在具体收购金额宣布前一天,外界还猜测此次收购的价格为25亿美元。
“具体的收购事宜我们谈了13个月,其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谈价钱。”面对记者的提问,杨元庆不愿多说,但是他坦言谈判十分艰辛。
联想集团另一位高层,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马雪正介绍,12.5亿美元对双方来讲都是一个合理的评价,大家看到的收购其实并不只是一个收购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一个合作伙伴的行为,实际上其中还包括很多条约,这些条约将使联想得到很多IBM在未来业务上的支持,同时联想也会支持IBM,联想所供应的PC将在IBM的全方位的供应解决方案当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席位。所以,此次收购不止是价格问题,更是一个战略合作问题。
据了解,从1998年开始,IBM的PC业务就已陷入亏损,当年亏损额近10亿美元。此后,虽然IBM采取多种方式试图重振PC业务,但是在整个集团逐步向软件与系统服务等领域转型的情况下,其PC业务起色不大,近年来一直在赢利与亏损的边缘徘徊。据了解,2003年,IBM个人电脑业务亏损1亿美元。业内分析师预计,IBM的PC业务今年的税前利润可能仍然不足1亿美元,这与其服务业务今年前9个月收入360亿美元,盈利32.3亿美元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IBM退出制造业,卖掉不景气的PC业务,是3年前就确定的战略。据杨元庆称,3年前IBM高层就曾经向联想提出过出售PC业务的事,当时他和柳传志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而13个月前,当IBM再次提出并购事宜时,联想认为时机到了。
“在联想的发展道路上,有个天花板,我们一直在试图突破它。”联想控股集团主席柳传志介绍,在中国市场上,联想已经拥有27%的市场份额,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要么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进入新的业务领域;要么走国际化之路,拓展海外市场。但是,拓展海外市场需要国际品牌、海外市场销售渠道、提升技术水平等等,而这些IBM都有,所以并购顺理成章。
其实,联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已经逐步展开。2003年4月28日,联想集团将企业英文标识换为“lenovo”,当时有人质疑,国际业务微乎其微的联想更换英文标识有无必要;2004年3月26日,联想集团与国际奥委会签约,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信息技术设备和服务的“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又有人质疑,以联想的实力赞助奥运到底能有多大收益。而当宣布收购IBM PC业务后,联想整个国际化战略似乎逐渐清晰。而对于多元化发展道路,联想近年来的尝试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IBM将PC业务卖给联想也有着自己的算盘。此前,有传言称富士康、东芝等企业都曾经有意收购IBM的PC业务,但是IBM还是最终选择了联想。IBM看中联想的不仅仅是因为联想强势发展的上升势头,更看中的是双方优势互补的合作前景,特别是在联想的背后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与其他企业竞争中,IBM有了联想这个重要的筹码,在中国的胜算就多了许多。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最终的收购价格比外界预计的低了很多,但同时IBM获得的联想的股权也比猜测的高出不少,此前外界曾猜测IBM可能获得联想5%的股权,而结果却是18.5%,IBM因此一跃成为联想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联想如何治疗“后遗症”
尽管联想和IBM认为此次并购是一个双赢的合作,然而外界对此事的看法却不乐观。就在宣布收购事宜的当天,IBM在纽约股市的股票价格下跌了1.57美元,报收于96.10美元;同时,联想集团在香港股市的股价也下跌了0.1港元,跌幅达3.7%。此后,IBM股价在每股97美元上下浮动;而联想股价一路下跌,截止至10日,每股价格已经从9日开盘时的2.7港元降为2.4港元,跌幅高达10%以上。高盛估计,完成收购后,联想将从无负债公司变成负债达20%至30%的公司,并预计2006年度正式并帐后因发行新股等摊销,每股盈利将较原来预测下跌19%,即由0.16元降至0.13元。
12月8日,PC业界领头羊戴尔公司的主席迈克尔·戴尔,在甲骨文公司的“Open World 大会”上回答听众的提问时说,联想和IBM之间的交易可能逃不出业界其它许多合并案的命运:两家不同的公司整合失败。
戴尔的质疑和资本市场的反应都表明,联想在收购IBM PC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而除了资金的紧缺外,这种风险更多的是来自业务的融合。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采购和销售渠道、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管理方式,以及并购对企业员工带来的不安心理都将使联想的业务发展受到阻碍。
“联想的制造业不外包,而IBM的制造业是外包的,将来怎么协调?”在12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向新任的联想集团CEO沃德发问。沃德回答:联想有自己非常强的制造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联想这部分的能力,我相信把这两部分的制造能力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增强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这种外交辞令式的回答很难满足在场记者的胃口,同时人们也发现这位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资深副总裁仍然没有融入联想CEO的角色当中,回答问题时将联想和IBM分得清清楚楚。
相比之下,杨元庆思路略显清晰。他认为,新公司未来的协同将会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品牌,双方由于在品牌方面都有着很多的共同点,所以希望能够维持甚至提升品牌的形象;第二个是由于双方客户的覆盖,在产品的覆盖等方面都有极强的互补性,所以合作以后,将会获得更大的规模;最后一点是在效率方面,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更大的规模,那么联想可以去考虑在采购和生产制造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好处。
在具体操作上,联想希望是在合并以后的第一个阶段,就能够在采购和制造这些供应链方面,享受到协同的好处;第二阶段可能才是市场和销售的整合,以及产品线的整合;第三个阶段才可能会是相互进入到对方以前没有进入的市场。同时,杨元庆不得不承认,许多新问题目前还没有具体解决方案,比如人员的调整以及渠道的整合都需要与新的CEO协商。他指出,国内的员工肯定不会有太大调整,而国外员工的调整要与CEO商量之后确定。此外,目前联想和IBM各自的品牌和渠道肯定会独自运行一段时间,并逐步融合。
“在谈论收购之初,联想董事会的绝大部分人是不同意的。在与IBM谈判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是从恐惧到担心,最后逐步到乐观的。”联想控股集团主席柳传志坦诚地说,其实目前外界所担心的所有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所有风险,他和联想董事会都反反复复的考虑过。他最担心的问题还不是发展和业务融合问题,而是原有客户会不会流失,原有的企业人才会不会流失的问题。柳传志认为,只要我们努力去解决问题,不断完善采购和市场渠道、确保品牌优势、改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相关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他同时指出,目前联想中国的员工,不会大批到国外去,国外的员工也不会大批的进入到中国,而少部分员工会有变动。
谁将掌控未来的联想
除了业务风险外,并购带来的另一个风险就是管理风险。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联想管理层有了重大变动。有媒体报道,由于杨元庆出任联想董事长,一直把持联想发展方向的原董事长柳传志将退隐幕后。与此同时,沃德出任联想CEO则表明IBM对联想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不减。通过收购,掌握联想18.5%股权的IBM对联想的未来发展多了发言权。
然而,有关人士认为,在联想被尊称为老师的柳传志,是肯定不会轻易引退的。对于未来的发展,柳传志仍将起到关键作用。据内部人士透露,柳传志除了继续掌控联想集团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外,在联想董事局内部,柳传志也仍将作为一名董事继续参与联想的战略制定。
“您如何完成从CEO到董事长的转变?”
当记者向杨元庆提问时,他回答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在柳总的帮助下,并与沃德的沟通之下,我已经很清楚自己未来的定位。”可见,柳传志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杨元庆同时介绍,他的工作主要是制定联想发展战略方向,通过薪酬委员会,对主要的干部进行遴选、培养,制定对CEO的考核。此外,由于他对中国业务更加熟悉,所以将会投入一定的精力。
“IBM高层担任新联想集团的CEO,是不是为了稳妥的渡过并购期,如果是的话,新任CEO将会担任多久,如果不是的话,下一任CEO将会是谁?”虽然这个问题是记者提给杨元庆的,但是这样一个战略发展的重大问题,还是要由柳传志回答。
柳传志说,联想选择国际的CEO是考虑到双方合作以后更大的市场业务是在国外,另外在合作以后,IBM的资源会给联想很大的支持,比如说,它的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利用好IBM的资源就需要从IBM公司里面来选取一个国际化的CEO。这个CEO的工作表现将是他是否留任的标准,如果做得好就继续做下去,做得不合适,联想还是会根据一个国际公司的要求来选择新的CEO,可能会是中国的,也可能会是国外的。
从柳传志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对于今后联想的发展,拥有联想集团45%股票的联想控股仍将起主导作用。然而,柳传志却似乎更愿意隐退。柳传志说:如果说以前我还算是联想集团的董事长,制订联想集团的发展战略,那么今后我将是一名观众,对联想集团的发展没有太多发言权。但是他同时指出,当然更换董事局这是我的权力,我还是联想控股的负责人。
另一方面,在联想未来的发展上,IBM将成为举足轻重的发言者。正像柳传志所说,新的联想集团的主要业务将是国际市场,比例大概在3:7左右,而目前联想中国的员工,不会大批到国外去。这就意味着新联想集团的7成业务掌握在原IBM员工的手中,由于文化、理念上的差异,一旦经营策略发生分歧,协调的难度将比具体业务的协调更加困难。更何况,IBM手中还握有联想集团18.5%的股份,柳传志肯定已经不可能像以前一样,指挥若定的把握联想的发展方向了。
( 责任编辑:马芳 )